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电力综合正文

外资还难以适应中国的电力市场

2004-12-28 00:00关键词:电力市场外资中国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在“电荒”严重的上海,于12月14日启动了冬季错峰用电计划,从15日至明年3月4日止,约有8000余家企业必须调整企业作息时间。目前上海最大发电能力可达1100万千瓦,加上已落实的外市来电210万千瓦,上海今年冬季用电形势相当不乐观。据上海台商表示,为了缓解用电紧张,当地政府鼓励外资企业申办“发电厂”,只要提供资金和土地,就可做起“赚钱”的生意。在这一政策的鼓励下,由于预期上海电荒可能会延续好几年,不少属于高耗能类别的台商企业,已纷纷提出申请涉足电力业。而开办发电厂的好处,不仅可以确保自家产业的用电没问题,还可以把多出来的电力卖给他人使用,一举两得。  

  笔者认为外资进入中国电力市场的难度还很大。事实上,改革开放后进入中国的第一批外资电力独立开发商已基本退出中国发电领域。据统计,1990年,外资占中国电力固定资产投资的比例为12.2%,随后6年间,该比例一直在9.5%上下波动,到1997年出现了外资投资中国电力市场的高峰,这一比例上扬到14.5%。但这个比例随后又逐年下降,到2002年下滑到7.5%。外资纷纷撤出中国电力市场,一方面是由于外商自身“后院起火”。例如,2004年8月,美国、加拿大两国大停电事故发生后,美国民众和政府都强烈要求电力公司整修电网,对输电网进行升级改造,电力公司不得不出售海外非核心资产。另一方面,中国电力市场的投资风险影响了外资的投资热情。20世纪90年代,中国鼓励地方集资办电,一些地方政府在吸引外资投入发电项目时,与外方在购电量和电价等方面达成了优厚协议。但2002年启动的电力市场改革确定了电力竞价上网大方向后,以往协议纷纷失效,外资发电项目的市场风险大大增加。  

  在国资占据主导地位的情况下,外资难以参与这个市场的竞争。

 

投稿与新闻线索:陈女士 微信/手机:13693626116 邮箱:chenchen#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