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电力技术正文

电网防灾设计应科学适用

2008-02-22 01:17来源:国家电网报关键词:电网电网防灾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国家电网报记者  姜力祺 姚雷
  
    此次罕见冰灾中,中国电力工程顾问集团公司为电网修复和灾后重建提供了技术参考等支持,还成立了电网覆冰灾害技术研究专家组。就电网覆冰情况及设计标准等问题,记者采访了专家组成员之一,该公司副总工程师李喜来。

      冰灾重现期超过30年一遇
      1月16日,±500千伏直流宜华线中的四基铁塔因雪灾覆冰严重损毁。这是自1984年以来,大别山区最大的一次降雪,持续时间达8天。中国电力工程顾问集团公司参与的调查表明:线路导线表面覆冰厚度为18~28毫米,个别地方覆冰厚达60毫米,而倒塔线路的覆冰设计值为10毫米。

      “极端天气随机性较大,又具有转折突发性,成因复杂,预测就更困难。”李喜来表示,这次受灾线路的实际覆冰厚度大大超过了当地覆冰历史记录值。现场实际荷载条件与原设计条件相比有根本性变化,气象条件重现期已远远超过30年的设计标准。

      30年设计标准的依据是什么?李喜来为记者翻开我国现行设计规程《110~500千伏架空送电线路设计技术规程》。其中规定,送电线路的设计气象条件,应根据沿线的气象资料和附近已有线路的运行经验,按以下重现期确定:500千伏送电线路为30年。

      覆冰设计取值难度大,现有观测远远不够
      “风速和覆冰是输电线路设计中最重要的气象参数,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工程设防标准和造价。对于风速设计,我国各地气象站都有近60年的详尽记录,但是输电线路覆冰资料记载极少。”李喜来说,“气象台站未将覆冰作为常规观察项目,因而确定电网设计最大覆冰厚度的难度更大。”

      为积累更可靠的覆冰观测资料,上世纪80年代以来,电力部门在一些覆冰较重的特殊地区,先后设立了6个观冰站和30多个观冰点,观测覆冰厚度,分析规律,并利用相似地形、气候条件的观察研究成果,结合调查分析,得出设计覆冰厚度。但电力部门在灾害预报方面并不专业。

      “我国覆冰观测机制应进一步完善。”李喜来说,“覆冰成因非常复杂,统计数值很难确定,现有观冰站点的观测还远远不够。”他强调说,现在,确定电网建设标准时,应更多地考虑极端气候现象的影响。

      研究电网差异化设计原则和措施非常必要
      1998年1月,发生在加拿大的冰暴灾害被称为“世纪冰暴”,当时有超过2000基木杆和600基铁塔遭到不同程度的破坏,导致约150万户用户停电,停电时间最长的超过30天。

      值得注意的是,这次冰灾后,加拿大以恢复受损输电线路为主,没有大面积提高电网建设标准。加拿大的专家判断,这次灾害有偶然性,盲目提高电网建设标准并不可取。但研究电网差异化设计原则和措施是非常必要的。

      李喜来说,输电线路设计标准并非针对全线而言。有些线段海拔高易产生覆冰;有些线段海拔不高,但具备产生覆冰的气象条件。对情况特殊的线段在设计上要特别考虑。

      李喜来介绍,当导线覆冰设计厚度由10毫米增加至20毫米、30毫米和50毫米时,相应的每千米塔材耗量约是10毫米冰区的2.2倍、3.4倍和6.8倍,造价则是1.8倍、2.6倍和4.8倍左右。他说,电网的防灾抗灾水平必然不断提高,设计时应遵循普遍性与特殊性相结合的科学适用原则。(来源:国家电网报)      
投稿与新闻线索:陈女士 微信/手机:13693626116 邮箱:chenchen#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电网查看更多>电网防灾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