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电力技术正文

6人团队首创波浪能发电项目

2010-05-31 09:47来源:互联网关键词:波浪能发电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2008年8月,对该项目进行了PCT检索,证实该方式全球独创,具有广阔的市场和潜力。"近日,中山市创想模型设计有限公司邓先生在他们宽大的别墅里向记者展示出发明出来的"波浪能发电项目装置"。
  "哥本哈根会议之后,人类对海洋能开发技术越来越关注,波浪能发电是一个全新而空白的产业"。年轻的项目经理陈传文告诉记者,他们的装置已经在珠海进行了4次海上实验,2009年4月份,第一次做海上实验的时候,装置没有亮灯,然而,首次失败并没有击倒这个由6名成功人士组成的民间团队。2009年6月再次海上实验时,装置开始发电亮灯了,并且效果明显,充分肯定了该项目的原理和可行性。
  
  
  ●三套装置获专家肯定
  
  
  目前,该公司针对海洋能完成了“静水层波浪能发电、近岸潮汐能发电和新型海上风能发电”三个方案,做出了实用原理模型并进行了试验。
  陈传文一边向记者展示已设计好的三种装置,一边告诉记者:这种结构和原理非常简单,这样使加工、制造、维修等也可以大大降低成本,这也为整个方案大大地提高转换效率提供了可能。漂浮式还有一个很大的优点,它不像一些近岸的方案那样只是为了吸收海岸这条“线”上的能量,他们希望能吸收的是有足够大(2M或3M以上)波浪的海“面”的能量,所以可以说这个“面”的能量是“无限大”的。另外他们这种方法也可以用在近岸或沙滩,该项目在这些区域复杂的水流情况下也可以实现高效收集波浪能量的目的。
  如今,产品模型出来了,又得到了国家权威部门和行业专家的认可,但要把这个项目做起来还有很长的路要走。陈传文表示,只有引入实力雄厚的投资方,才能将公司的波浪能发电方案变成现实。
  
  ●新项目成全球独创
  
  陈传文说,中科院南海海洋研究所教授陈国新曾经为创想公司的静水层发电方案作出一份评估报告。报告中写道:该波浪发电装置在国内外的波浪发电系统中属于原理先进水平,容易建造规模波浪发电系统。
  该项目在2007年2月申请国家发明专利,初步证明了技术的可行性和创新性;2009年12月,在珠港澳创业大赛中还获得“最具投资价值奖”。陈传文告诉记者,从整体上来划分,海面的能量按照区域来分,他们把它分为三个区域:海岸线区域、近岸区域、离岸区域。综上所述,他们的方案是充分利用了大海(非近岸和沙滩)波浪最大的几个特点,回避了过渡层复杂的水流问题。另外,所有漂浮式都是利用装置的浮力来实现其中半个周期的能量收集的,他们也是,但他们的方案并不是利用自身的重量来实现另一半周期的能量转换的,而是利用海水本身的重力来实现,和其他漂浮式方式相比这样大大提高了效率、降低了成本。
  
  
  ●创新发明不走"正道"
  
  
  与学院派的"正规"科研道路不同,陈传文和他的团队却是"散漫"的。"学历是秘密,我们不属于走''正道''的那种。"创业团队的邓先生表示,这种方式的好处是轻装上阵,不会背太多的抱负。"自1991年,我们6人就聚在一起了,到如今坚持了快20年。一些发明项目,我们都是用"零花钱"来进行前期实验的。"邓先生补充说。
  邓先生拿出一份由中国可再生能源学会海洋分会秘书处发布的《海洋能信息》刊物。文章上说,"目前国内至少有十五家''民间力量''--民营企业或个人,正在开展海洋能开发利用研究。中山市创想模型设计公司正是其中的一员。"
  《海洋能信息》介绍说,这些"民间力量"多年来靠自筹经费,有的甚至倾家荡产,艰难执着地专注于波浪能转换技术研究。"搞发明创造不能把生活质量搞下去,我们需要的生活是在实现兴趣爱好的同时,还要过得很享受。"邓先生说,如今三套装置制作出来了,但近3年来,他们并没有因此而影响到大家和家人的生活质量,这是他们最开心的。
  坐在宽大的别墅里,邓先生说,喝喝茶、聊聊天,是一种很享受的生活。我们只想过一种很平凡的生活,做这些创意只是为了爱好。在他们6人组成的团队里,包括了技术、制作、管理、宣传、宏观分析等方面的人才,大家都是因共同的爱好聚在一起的。
  邓先生说,大家都是抱着"玩"的心态来做发明的。新的东西不能靠"挤"牙膏一样挤出来,而是在快速的、胡思乱想中产生的。

投稿与新闻线索:陈女士 微信/手机:13693626116 邮箱:chenchen#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波浪能发电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