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电力水电水力发电评论正文

长江鱼泪:梯级水电站铺开 多种鱼类频临灭绝

2012-06-28 12:00来源:南方报业关键词:梯级水电站三峡水电站小南海水电站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如今,过鱼设施被重提。,作为小南海水电站鱼道研究设计专家之一,危起伟说打算在重庆小南海做一个水利模型,,并在水利模型上加一个鱼道来试验。现在,这个模型还没开始做,“我们想做一个1比1的实体模型,但涉及到投资的问题,还没有被对方接受。”

濒危鱼类研究专家张辉博士告诉《南都周刊》记者,即使是小南海水电站的鱼道修建成功,也不能让所有的鱼类都通过。“鱼的大小和生活习性都不一样,目前在国际上综合性的鱼道还很少有成功的案例。”

被大坝截断的命运

自从葛洲坝截流,洄游性鱼类就沦为了大坝下的囚徒。

29年前,就在研究机构开始人工繁殖中华鲟的同时,野生中华鲟的产卵场,被迫从长江金沙江一带,转移到葛洲坝以下30多公里处。

如今这个唯一的产卵场位于繁忙的宜昌港附近。但却因空间不够,产卵过于集中,很多鱼都喜欢吃中华鲟的卵,导致鱼卵损失很多。同时,码头建设、船舶频繁航行停泊、污染等人类活动,对集中在此的中华鲟栖息和产卵均造成直接威胁。

诸多因素中,长江水产研究所的杜浩博士认为,水电工程还是最主要的影响。

“捕捞也有影响,但资源有一定的量,你不会把它捕尽;挖沙,在这儿挖了,你只要保持住长江的通联性,它会跑那一块儿;作为一个全球性的问题,污染的影响在长江流域也是存在的,但面对污染,水生生物至少可以选择迁移。但通道被阻碍,比如把葛洲坝下游中华鲟的产卵场被填了,它就没有选择了。

最大的人为干扰始于2003年。

“三峡大坝截流以后,产卵场区域水温变化减缓带来了滞温效应,导致中华鲟推迟了产卵时间达一个月左右。和人类一样,该产卵的时候不能产卵,会影响到其生理发育和胎儿的正常成长,甚至导致难产。”2007年首次出版的《长江保护与发展报告》称。

这份报告是在2007年首届“长江论坛”后形成,对长江鲟类的数量和种群变化有详尽统计。数据显示,自从葛洲坝截流以来,每年回到产卵场的成熟鲟鱼下降50%-75%,而且从1995年开始种群结构发生显著变化,雄鱼锐减,到了2004年秋,雌雄比甚至高达18比1,“必将导致中华鲟繁殖困难,长期而言,遗传多样性将丧失,结果导致自然种群的绝迹。”

其他鲟类的命运,和中华鲟并无二致。

“水中大熊猫”白鲟,学名中华匙吻鲟(因吻部类似象鼻,也称“象鱼”),正是葛洲坝的最大受害者。1996年,国际自然保护联盟濒危物种(IUCN)红色名录认定白鲟为极危(CR),这种长江最大的淡水鱼也成为了所有鲟科里最接近灭绝的种群。

2003年1月9日,一尾被南京渔民误捕的长江白鲟,在抢救27天后,终因心力衰竭,死于江苏昆山东方中华鲟养殖基地。这只还没有来得及命名的白鲟,也是目前发现的最后一只长江白鲟。

投稿与新闻线索:陈女士 微信/手机:13693626116 邮箱:chenchen#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梯级水电站查看更多>三峡水电站查看更多>小南海水电站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