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电力水电水力发电评论正文

长江鱼泪:梯级水电站铺开 多种鱼类频临灭绝

2012-06-28 12:00来源:南方报业关键词:梯级水电站三峡水电站小南海水电站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2003年1月9日,一尾被南京渔民误捕的长江白鲟,在抢救27天后,终因心力衰竭,死于江苏昆山东方中华鲟养殖基地。这只还没有来得及命名的白鲟,也是目前发现的最后一只长江白鲟。

危起伟说,同年有人在四川宜宾发现了一条3.5米长的白鲟。但在三峡水电站落成后,长江中上游就再没有白鲟的踪迹被报道过。

“白鲟处于食物链的顶端,吃的鱼比较大,要求的食物供给大,十公斤的鱼才能养活一公斤的白鲟,因此需要很多资源才能养活。并且,它产卵之后,必须从葛洲坝上面下来。但是下来之后,可能没有适合它繁殖的地方,它再要上去,就上不去了。如果再过20年,再没有发现,我们可以宣布它灭绝了。”危起伟说。

此外,达氏鲟的资源也非常稀少,“处于极危状态”。

随着长江上游干流和支流梯级水电站的全面开展,危起伟说,除了鲟类以外,长江里其他鱼类的命运也堪忧。比如喜欢吃中华鲟鱼卵的圆口铜鱼,这种鱼类主要分布于长江上游干支流和金沙江下游及其他支流中,“它在长江上游产卵,卵要漂流到中下游孵化,但中下游现在很少发现这种鱼类有成熟的。”

金沙江包括溪洛渡、向家坝、乌东德、白鹤滩在内的四座相当于两个三峡的巨型水电站一旦建成,“这个鱼可能也要灭绝了”。

“圆口铜鱼是长江上游的鱼类主体,在食物链的循环中起主导作用。鱼的上下交流,能带动很多东西的流动。如果这个鱼没有了,那水的净化能力就会很差。”

而且,长江水生系统并非孤立的,与陆生生态系统(主要通过鸟类等)及海洋生态系统(通过洄游性鱼类等)相互联系,水生生物多样性丢失,将引起相应生态系统的失衡。

此情可待成追忆“江上往来人,但爱鲈鱼美。”

“迢迢建业水,中有武昌鱼。”

……古往今来,长江鱼曾唤起人们的无限向往,从淞江四鳃鲈、江东鲥鱼、鄂州武昌鱼,再到沱江的江团,无数佳话流传。

现在,长江沿岸的城市,还有多少野生江鱼?

6月初的一个上午,我们走进武汉市洪山区雄楚大道关山生鲜市场。

40岁的鱼贩叶光城的鱼摊上,摆满了10几个塑料桶,里面养着鲜活的鲤鱼、鳊鱼和黑鱼等。这些鱼,都是他从江苏、安徽和江西的养殖场买来的。据他介绍,其中只有黄骨鱼还是野生的。

叶光城回忆,十几年前,每到捕鱼时节的清晨,武汉白沙洲的长江边一片热闹景象。渔民们满载着鲜活的海鲜归来。很快,船舱里的江鲢、鳊鱼、鲤鱼、草鱼、鲫鱼、刁子鱼这些长江里最常见的鱼,就被前来收购的鱼贩子一抢而光。

彼时,武汉生鲜市场上,卖的都是野生鱼,“谁会吃家养的呀?”

江鲢,这种武汉的特产鱼类,头大体长,通体滑白,常被武汉人用红焖烹制成餐桌上鲜美菜肴。但在关山生鲜市场,这种以往常见的淡水鱼,几十家的鱼摊只有四五家还有一两条摆放着。

投稿与新闻线索:陈女士 微信/手机:13693626116 邮箱:chenchen#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梯级水电站查看更多>三峡水电站查看更多>小南海水电站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