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电力评论正文

碳交易诱惑

2013-04-18 09:37来源:《能源》关键词:碳交易碳排放节能减排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碳交易的中介机构遭受亏损日渐趋冷,以政府名义推动的名目繁多的碳交易平台却日渐火热。

酝酿一年多的全国7个碳交易试点省市,将在2013年相继发力。根据试点要求,今年要在试点省市启动碳交易市场,两年后建成全国性市场。与此同时,各地纷纷推出与碳有关的交易所。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国内各省市已建或正筹建的碳交易所达100多家。这预示着,一场大规模的地方性碳交易平台正在集结。

所谓“碳交易”,是为促进全球温室气体减排,减少全球二氧化碳排放所采用的市场机制。其基本原理是,合同的一方支付另一方获得碳减排额,买方可以将购得的减排额用于减缓温室效应,从而实现减排的目标。

多年来,国内碳交易普遍处于自发状态,成交量寥寥。不同以往的是,从今年开始国家将逐步在7个试点省市推行强制性碳配额交易。这意味着,国家将按照欧盟碳市场强制性交易的规则开拓国内市场,只不过目前仅是试探性的开始,现实远比想象的更复杂。

掘金碳市场

基于对政策以及市场前景的预期,各地与“碳”相关的交易所纷纷崛起。在7个试点省市以外的地区,如河北、辽宁、山西、青海、贵阳、厦门等省市,纷纷成立类似的环境能源交易所、排污权交易所,以应对国内即将强行铺开的碳交易市场。

对此,今年1月刚成立的江西赣州环境能源交易所负责人在接受采访时表示:“目前我们主要是依靠当地丰富的森林和水资源在摸索如何交易,先打基础边试边做,不断完善制度并进行一些技术方面的调整。我们要提前谋划未雨绸缪,等2015年以后全面推行时就可以直接做了。”

根据世界银行测算,在过去4年间,全球碳交易市场规模达每年500亿欧元。在全球碳交易市场中,中国将是最大的卖家。该预测还显示,全球碳交易总额2020年可能达到3.5万亿美元,从而超过石油市场成为世界第一大交易市场。

对于工业领域的耗能大户而言,2013年将是碳资产管理元年。其主要原因在于,上海、北京、天津、重庆、湖北、广东及深圳7个省市率先进行的碳排放权交易试点,要在今年初步完成碳交易体系的建立和形成交易。

天津排放权交易所总经理王靖对记者表示:“国内在总量控制的情况下,将实施强制交易,不是你想不想的问题,而是必须做。” 同时,这种试点也将为在全国建立统一的碳排放交易市场进行探索。

与这些声势浩大的地方性碳交易平台相比,此前基于CDM(清洁发展机制)的中介机构,两年前却进入了冰冻期。当时,在CDM的巨大商机下,国内成立了众多咨询公司,这些公司以中介的身份,帮助具有减排项目的企业售卖额度,并开出了非常诱人的条件:“我帮你卖,所有的成本都是我的,卖出的钱三七或四六分,你不需要出任何东西。”

看似简单而颇具商机的市场,在国际经济危机的影响下一泻千里。王靖称,“现在做国外的CDM买卖,肯定不好做了,市场发生变化了。”记者从龙源电力提供的一份内部资料上看到:自2011年下半年以来,西方发达国家的碳排因工业活动收缩而降低,导致国际碳价直线下跌,由最高的每吨12欧元跌至1欧元左右,跌幅超过90%。

投稿与新闻线索:陈女士 微信/手机:13693626116 邮箱:chenchen#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碳交易查看更多>碳排放查看更多>节能减排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