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电力访谈正文

民营环保企业如何找到未来成长空间

2013-11-04 11:16来源:中国环境报第6版关键词:民营环保企业污水处理国中水务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环保产业是朝阳产业,中国环保市场空间广阔……近年来,这样充满“正能量”的判断似乎为我们描绘了关于产业发展的美好图景。但是身在其中的企业特别是民营环保企业能从中获益多少,却是个充满不确定性的命题。

就水处理行业而言,一方面,依赖水价的业务模式导致行业利润常年在低位徘徊,另一方面,新建项目已然“僧多粥少”,且资本、资源占尽优势的国有企业正加速全国布局,在既有市场上重新划分势力范围,民营环保企业似乎已在“夹缝”中。

对于行业内饱受诟病“国进民退”,国中水务董事长朱勇军没有加入“声讨”,他认为,无论国企和民企,都在这个行业拥有自己的生存空间,也各自有优势和劣势。当下更为紧迫的命题是,民营环保企业如何找到未来成长空间和实现路径。

主要收入、利润来源基本上是水费,这种业务模式不仅不值得从业者自我夸耀,而且还有着相当大的风险

记者最近采访了朱勇军。他开门见山:“我认为国中水务现在还不是真正意义上的环保企业,还没上升到这个高度。”

他解释说,企业的主要收入、利润来源基本上是水费,这种业务模式无法形成公司的内在价值。“处理1吨水,耗多少电、药剂、人工,进水出水多少,政府给多少水费,一个计算器就能算出来,只要有钱,谁都可以做。”

朱勇军认为一个本质上“收水费”的企业,体现不出其商业价值更遑论社会价值。“现在的市场竞争,不是拼技术、商业模式和市场开发能力,很多时候是要靠和某一个地方当届政府的关系,这是过去这十几年来我作为市场参与者的体会。”

在朱勇军看来,这种业务模式不仅不值得从业者自我夸耀,而且还有着相当大的风险:

其一,很多水务企业的利润乃至生存都依赖地方水价,但其与地方政府在协议调价过程中,却无一例外缺乏足够的博弈能力和筹码。“虽然与政府合同中有调价机制的条款,但实施起来困难重重。在水价不足的情况下,有不少企业出现处理水量在增长但效益增长缓慢甚至不增长,个别还出现下降。”

其二,城市水务行业的未来不明朗。朱勇军说,尽管我国市政公用事业市场化改革多年,但基本上采用的是BOT、TOT模式,只是经营权的出让。据他了解,全国水务资产真正市场化的恐怕还不足20%。

朱勇军表示,从全球角度,除了法国等少数国家外,多数国家的市政公用事业并没有进行大规模的市场化。有些在市场化一段时间后也都由政府陆续收回资产。而美、日等国则将城市供水、污水处理界定为政府职能,市场化程度很低。“我国在城市发展过程中,出于基础设施建设资金需求的考虑,大量引入社会资本。但我个人认为,在水务领域,将来还可能会效仿美、日,回归政府职能。”

那么,民营水务企业的出路到底在哪里?“从过去依靠扩大规模、提高水价维持利润的增长模式,最终实现资产+技术+增值服务的业务模式。不再是个收水费的公司,而是要通过在水处理领域上下游的尝试,成为真正意义上的环保企业。”朱勇军说。

投稿与新闻线索:陈女士 微信/手机:13693626116 邮箱:chenchen#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民营环保企业查看更多>污水处理查看更多>国中水务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