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环保环境监察报道正文

“生态红线”不越雷池须解决好五问题

2013-12-24 10:40来源:中国环保网关键词:生态红线生态保护生态环境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部署推进青海三江源生态保护、京津风沙源治理等一批重大生态工程。会议要求,必须始终把建设生态文明、保护生态环境放在突出位置,严守生态保护红线,以重点区域和关键领域为抓手,实施重大战略性生态工程,充分发挥市场作用,调动各类社会主体投身生态保护和建设的积极性,坚持在发展中保护、在保护中发展,让当代人受益,为中华民族永续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在环境保护与资源开发矛盾日益凸显的当下,如何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生态保障已到刻不容缓的地步。而要建设一个生态文明的美丽中国,就必须把发展严格置于生态制约之下,哪怕牺牲一定的发展速度也值。十八大报告明确把生态红线上升到国家安全层面,是经得起历史检验的正确抉择。此次国务院部署推进青海三江源生态保护等一批重大生态工程,可谓实时吹响了集结号。不过,生态红线好划,如何守住却大不易,窃以为须先解决好五个方面问题。

一是分区问题。推行生态红线的最大阻力无疑来于保护与发展的矛盾,眼前利益与长远利益的矛盾,而生态红线实施的关键则在地方政府。因而,各级政府对生态红线的认识很重要,它直接决定生态红线划定、落地的进度与效果。国务院部署京津风沙源治理等生态工程,显然是把还停留在国家层面的纸面计划变成了具体实践。这个实践,需要全面向地方推开。那么,地方是否也相应设置了生态红线就尤为关键。只有建立好分级分类分区管控机制,层层分解下压,方可形成倒逼机制。

二是分步问题。尚未实施的《国家林业局推进生态文明建设规划纲要》提出了包括生态安全、生态经济和生态文化3个方面12大类20个指标。这与小康建设的分阶段分地区推进一个道理。要注意的是,在推进过程中,既要考虑地区差异,也要考虑轻重缓急,既要有近期目标,也要有长远目标。需要逐条比照,严格考核,层层分解落实,并且拿出一个具体时间表。

三是补偿问题。生态改善,全民共享,但如果成本要某一地承担,就显然不尽合理。这就需要加大对一些重点保护区的生态补偿,让保护区群众“得能偿失”,不至于利益受损,才有参与生态保护的积极性。尤其对于企业破坏环境的,需要一套赔偿机制,通过利益杠杆撬动生态保护。

四是考核问题。红线是底线,不容触碰,但在目前的政绩考核机制面前,一些地方领导很可能会因追求短期政绩而无视生态红线。所以,要想让地方转变发展方式,首先就得完善政绩考核评价机制,树立生态政绩观,并让这种考核体现在干部使用中。经济GDP能出干部,生态GDP同样能出干部,才是对干部的最大激励。

五是责任追究问题。严格的制度、严密的法治,是生态文明建设的可靠保障。对那些不顾生态环境盲目决策的人,对那些僭越“红线”的人,必须追究责任,而且应该终身追究。这亟须一个细化的、具有可操作性的究责制度。

“生态红线”既体现了政府治理环境的决心,也彰显了以人为本的理念;既考验着我们的发展观、政绩观,也考验着我们的制度创新能力。只有让生态红线成为不可逾越的雷池,人民才能够安居乐业,国家才能持续高效地发展,子孙后代才能拥有一个美好的家园。

投稿与新闻线索:陈女士 微信/手机:13693626116 邮箱:chenchen#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生态红线查看更多>生态保护查看更多>生态环境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