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电力报道正文

深圳碳排放交易 首破亿元大关

2014-08-05 09:17来源:经济日报作者:杨阳腾关键词:碳排放交易碳排放量碳排放强度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在全国率先启动碳排放交易市场以来,截至7月1日,深圳635家首批纳入管控的企业中631家如期完成碳排放履约,深圳碳排放交易市场也成为全国首个总成交额突破亿元大关的碳市场,至今仍保持总成交额全国第一的纪录。

据介绍,深圳碳排放交易体系首批纳入635家工业企业,包括以电厂为代表的14家单一产品企业和621家制造业企业。根据2010年的数据,这635家管控企业碳排放约占全市碳排放总量的39%。经第三方机构核查,深圳635家碳交易体系管控企业2013年度碳排放总量与2010年相比下降了383万吨,下降幅度11.7%,碳交易市场运行一年以来,减排成效显著。其中,8家电力企业碳排放量下降了306万吨,下降幅度为18.2%,单位发电量碳排放强度下降了4.6%;621家制造业企业碳排放绝对量较2010年下降80万吨,下降幅度接近5.2%。与此同时,工业增加值增长了1051亿元,上升42.6%;制造业碳强度较2010年下降了33.5%;万元工业增加值二氧化碳排放强度呈现大幅下降趋势,较“十一五”末下降幅度达到33.5%,管控企业已超额完成了“十二五”期间碳排放强度下降的目标要求。

值得一提的是,以华为、中兴、比亚迪等为代表的19家大型企业在碳排放交易体系节能减排中发挥了重大作用。2013年19家大型企业碳排放较2010年绝对量下降了6.8%,但工业增加值增长了57.0%,在碳排放下降31万吨的同时增加了823亿元工业增加值,极大地推动了制造业碳强度的下降。这些制造业企业在降低碳排放的同时工业增加值的提升,释放了一个有力信号:推行低碳发展是大有前景的,是可以实现良性循环的,将有力促进经济的转型发展。

据了解,在此轮碳交易履约过程中,购碳的最大户维达力实业公司,碳缺口达4.8万吨,为此企业付出了350万元左右的“碳成本”;富士康、创维等重视碳排放的企业则在碳交易市场上获益不少,收获几百万甚至过千万元的碳收益。大型公司因管理体系较好,履约情况也相对较好。据统计,635家管控单位中,37家上市公司及6家拟上市公司均如期履约。而未能按期履约的4家企业均身处制造、塑胶等传统行业。其中两家企业目前已经履约,还有两家企业正在履行履约程序,但过期未履约可能会面临数倍处罚。据悉,针对未履约管控企业的具体情况,深圳正进一步完善碳交易执法的具体流程,明确碳交易行政处罚的具体事项。

据深圳市发改委碳交办透露,在下一个实施年度,深圳将进一步扩大碳交易覆盖面。该办正加快新一批管控企业的选取工作,尽快采取公开招标方式确定第三方核查机构开展初次碳核查工作,争取年底前完成新一批管控企业的配额分配工作。除了更多工业企业将纳入管控体系外,还将有一批符合条件的建筑物纳入碳交易范围,公共交通等“移动排放”也在这批扩大覆盖面的名单上。据悉,深圳市正在研究公共交通碳交易机制,通过技术创新和方法创新,确定公交车、出租车碳排放数据监测体系,开展公共交通碳排放核查工作,力求结合新能源公交车、出租车推广应用,从强制推广应用新能源公交车逐步过渡到以配额分配推广应用的方式,探索建立公共交通领域碳排放交易市场。

原标题:深圳碳排放交易 首破亿元大关
投稿与新闻线索:陈女士 微信/手机:13693626116 邮箱:chenchen#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碳排放交易查看更多>碳排放量查看更多>碳排放强度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