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电力水电水力发电数据正文

【经典水电工程1】三门峡水利枢纽工程

2014-08-29 09:45来源:中电新闻网关键词:水电工程三门峡水利枢纽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一、简介

被誉为“万里黄河第一坝”的三门峡水利枢纽是新中国成立后在黄河上兴建的第一座以防洪为主综合利用的大型水利枢纽工程。控制流域面积68.84万平方公里,占流域总面积的91.5%,控制黄河来水量的89%和来沙量的98%。工程始建于1957年,1960年基本建成,主坝为混凝土重力坝,主坝长713.2米,最大坝高106米,枢纽总装机容量40万千瓦,为国家大型水电企业。

三门峡位于中条山和崤山之间,是黄河中游下段著名的峡谷。三门峡水库的北面是山西省平陆县,水库南面是河南省三门峡市。旧时黄河河床中有岩石岛,将黄河水分成三股息流由西向东,北面一股处为“人门”,中间一股处为“神门”,南面一段处为“鬼门”,故此峡称为三门峡。三门峡以西是渭河、洛河水的汇合处,两水汇合后再向东流到风陵渡入黄河,所以黄河入河南省后水流急、流量大,在旧社会经常泛滥成灾。为根治黄河水害,1957年开始在三门峡修堤筑坝,1960年建成著名的三门峡水利枢纽工程。水坝高353米,库容162亿立方米。由于泥沙冲积及修建中的问题,1965年又逐步对工程进行改建,使其能正常发挥效益。三门峡水利枢纽工程是发电、灌溉、防洪综合工程,它为河南、河北、山西三省提供了丰富的电力,为河南提供了灌溉的水源,对河南、山东的防洪起了重大作用。

二、背景

黄河常被誉为“中华民族的摇篮”,又被称为“黄金河流”。然而黄河又是一条水旱灾害严重的河流,从公元前602 年至1949 年的2500 多年间,黄河决溢了1590 余次,改道26 次,素有“三年两决口,百年一改道”之说。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新中国领导人对治黄非常重视,兴建三门峡水利枢纽工程是治黄的重大措施。这一工程影响深远,耗资巨大,从运作上看,其决策过程是非常慎重的,曾经反复论证,国家领导人亲自参与,最后经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批准建设。

1957年4月13日,新中国在黄河上修建的第一座大型水库——三门峡水利枢纽工程开工兴建。1958年12月截流成功,1960年9月基本建成,1973年12月26日,第一台国产水轮发电机组投产发电。1978年底,全部5台发电机组安装完毕。

三、发电

三门峡水电站,自1973年年底第一台机组发电投产,到1978年底第五台机组安装完成,电站总装机容量为25万千瓦。至1990年年底累计已发电150.2亿千瓦小时,按础年代国家不变的电力价格,每千瓦时0.065元计,创产值9.763亿元,按静态计算相当于水利枢纽工程固定资产5.34亿元的1.83倍,三门峡水电站的造价为2.18亿元,相当于国家给水电站投资的4.3倍。1973~1990年水电站历年的发电量如表9-1。

三门峡水电站截至1990年还只是非汛期发电,对河南省用电的高峰期即12月至翌年的第一季度很有补益,对缓解华中电网供电紧张状况也起到了较大的作用。尤其是三门峡水电站担任系统中的部分峰荷容量,降低了系统中的火电站的煤耗,为国家节省了大量的原煤,取得了显著经济效益。

三门峡水电站发电的经济效益,用等效替代工程所需的年折算费用计算,按《水利经济计算规范》SD139—85规定采用的社会折现率为7%情况下,得出三门峡水电站发电的经济效益现值为13.634亿元;按《建设项目经济评价方法与参数》规定建设项目的社会折现率为10%时,计得三门峡水电站发电的经济效益折现值为18.77亿元。

原标题:三门峡水利枢纽工程
投稿与新闻线索:陈女士 微信/手机:13693626116 邮箱:chenchen#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水电工程查看更多>三门峡查看更多>水利枢纽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