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电力风电风电工程人物正文

中国人民大学教授欧阳志远:工程立项应做生态风险评估

2014-12-22 14:01来源:光明科技作者:欧阳志远关键词:风电场风力发电风速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在今天的科学沙龙上,不同学科交流思想极有好处。我的观点跟各位有相通之处,但主张把论题改为《重大工程与环境变化》。我原来是学物理的,后来转向生态哲学,1992年联合国环发大会前开始介入环境领域。哲学不能进行实证研究,只能根据对现有实证材料的选取,进行认识论和方法论的探讨。

不能完全排除风场运行对风速的影响。根据能的转化和守恒定律,风能经过风力发电机转换成电能后,其原有量值必定减少。防风林就是通过对气流能量的消耗来减缓风力的,城市高楼对风力的阻挡作用人们并不陌生。丹麦一个风电场的观测表明,进场风速为8-9米/秒,出场风速明显下降:在下风6千米处,与原有风速比率为86%;在下风11千米处,比率为90%。研究结果与生活常识极为相符,就是说气流环绕地表障碍物之后,速度先是下降,其后可以基本恢复。

实际上,近50年来,中国大部分地区的风速都是越来越小的,平均风速每10年就会减小0.12米/秒。同样的事情也发生在美国。一份由美国科学家发布的研究报告显示,自1973年以来,美国的平均风速和最大风速都出现了明显下降。在某些中西部地区,平均风速甚至在10年内下降了10%以上。计算机模拟显示,未来40年内美国风速还将下降10%。研究还发现,即使在中低对流层,气流也越来越慢。所以,把风力的大面积减小主要归咎风电开发,理由并不充分。风力减弱有多种原因,全球性气温升高是最大原因。气温升高使得海陆间的温度差别不断缩小,海陆间的气压差别也一降再降,导致气流动力不足,使大气环流发生巨变。

全球性气候变化是否归咎人类活动,目前科学界仍有不同看法。近年来南极东方站冰芯数据恢复显示,CO2浓度滞后于气温变化,从而引发了CO2浓度变化与温度变化关系的争议。研究还表明,地质历史上存有1500年自然气候周期,百年尺度的全球气候短期升温,可能是处于1500年自然气候变化周期的暖期。从统计数据上看,近百年来海平面上升、冰川消融的事实没有太多疑问,但是海平面上升、冰川消融都在人类活动显著之前就已经开始,而且人类碳排放量远小于自然存量。2009年哥本哈根气候大会前后曝光的“曲棍球杆曲线”丑闻,加剧了对气候变暖问题的争议。刚才杜乐天先生说,地球本身会排放热量,这个研究值得关注。地球在整个宇宙空间处于周期性运动中,冷暖是否由于多种因素存在周期性变化,应该考虑,只是人类不能推波助澜。

虽然气候变化与人类活动的关系存在不确定性,但大气环境状况及其与人类活动的关系是没有争议的。与其依赖风力驱散污染,不如直接控制污染本身。APEC会议期间,如果不把污染控制在最小限度,即使风场停运,雾霾也恐怕难以避免。“气候”和“大气环境”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前者指大气物理特征的平均状态,后者指生物赖以生存的空气物理、化学和生物特性。把关注范围从“气候”扩大到“环境”,有利于摆脱不确定因素的纠缠,抓住主要矛盾,促使问题得到系统解决。事实上,许多风能并不充裕的工业发达地区,空气质量也并没有恶变,这说明解决大气污染问题的关键是主观能动性的发挥。

当今人类面临的环境问题,绝不止于碳排放问题,而是要素分布全面紊乱的系统问题。把全部问题聚焦于碳排放,实为一种孤立片面的思维方式,可能事倍功半,徒耗大量宝贵资源。因此有必要把“工程与气候”这个问题改为“工程与环境”问题,使讨论更有现实性和针对性。作为人类改造自然的大型活动,任何工程都会使自然要素重新组合,特别是重大工程,那更是伤筋动骨。如果不计后果,结局一定得不偿失。苏联中亚引水灌溉造成咸海萎缩,埃及兴建阿斯旺大坝引起尼罗河三角洲退化。更加值得注意的是,许多工程的起点属于绿色,但却由于兴建不当而走到反面。

干旱地区造林的初衷是保持水土,但只有在降水量与蒸发量的比值高于一定量的地区,造林才能达到目的,否则只能加剧水源消耗,产生新的荒漠。风电水电开发有利于减少碳排,但风场密集排布,会使气、水、声等环境要素畸变;采用密集筑坝引水获得落差,会造成大段河床干涸。当地生物的生存条件因之丧失,从而导致物种毁灭。在生态系统中,生物之间通过相生相克作用,形成了一种休戚与共的网络关系。生态链索断裂的后果,不仅表现为野生植物和动物资源的消亡,而且还表现为未知病毒和病菌的蔓延,这些对人类都是灭顶之灾。

社会发展总是有自然代价的,但不能以基本自然过程的丧失为代价。青藏铁路在生态保护方面树立了一个榜样,其基本思路就是在自然面前尽可能退让。工程立项应该进行包括生态风险在内的风险评估,包括风险的可预测性、可控制性和可逆转性。“环境”和“生态”从语源上看是一致的,但用生态评估来取代环境评估,有利于使整个生态系统的所有要素和关系都纳入视野,避免把生态指标简化为环境污染和地质灾害指标。对工程项目建立生态责任的终身追究制度,是防止生态灾难继续扩展的治本措施。

技术风险急剧增高的根源,在于对技术享受的狂热追求。英国经济学家舒马赫说过:“人的需要无穷尽,而无穷尽只能在精神王国里实现,在物质王国里永远不能实现。”所以环境问题不可能依靠技术措施最终解决,建构资源节约型经济是保持社会和自然动态平衡的唯一出路。对此,本人所著《天富论》有详细介绍。

原标题:欧阳志远:工程立项应做生态风险评估
投稿与新闻线索:陈女士 微信/手机:13693626116 邮箱:chenchen#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风电场查看更多>风力发电查看更多>风速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