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电力水电水力发电报道正文

潘家铮:情注水电 逝者如斯

2015-07-03 15:11来源:光明网作者:张蕾关键词:三峡工程水电站建设水电工程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情注水电的人生

——追忆我国著名水利水电工程专家潘家铮院士

他是中国水电事业的当事人。以开发水电、实现西电东送为平生夙愿,主持了中国几十座大坝的设计与建设。

他是三峡工程论证和建设的当事人。工程建设的每一个节点,面对各种疑虑,他坦诚相见,力排众议。

他是自己人生的当事人。80多年的人生旅途,他把对科学理论的研究、水电建设的实践和文学创作的追求做到了极致。

2012年7月13日中午12时01分,中国著名水利水电工程专家、中国科学院和中国工程院资深院士潘家铮因病于北京逝世,享年85岁。

三峡情缘

在潘家铮的一生中,三峡是浓墨重彩的一笔。

作为世界级的巨型水利工程,三峡工程广受争议。对此,潘家铮院士直面问题,他说,对三峡工程贡献最大的人是那些反对者。“正是他们的追问、疑问甚至是质问,逼着你把每个问题都弄得更清楚,方案做得更理想、更完整,质量一期比一期好。”

在“自传体”回忆录《春梦秋云录》中,潘家铮说:“有人说我是主张上三峡工程的积极分子,这其实是误解”;“直到1985年,我还对三峡的移民和泥沙两个问题忧心忡忡”……

是什么原因让潘家铮从“反对派”转为三峡工程坚定的“支持派”呢?

1986年,中共中央和国务院责成水电部聘请各行各业共412名专家、学者对三峡工程进行重新论证。时任能源部水电总工程师的潘家铮出任论证领导小组副组长兼技术总负责人。

三年论证期间,专家组全面复核了以往的研究成果,并针对工程建设中的重大问题和有疑虑问题进行了深入研究。“就是在这段时间,随着我对工程了解的不断深入,我发现自己原来担忧的问题均已迎刃而解,我开始改变最初的观点。”潘家铮回忆道。

一旦成为坚定的“支持派”,潘家铮就全身心地投入。

1990年7月6日,在论证热潮经历几番起落后,潘家铮代表论证领导小组作出“建比不建好,早建比晚建有利”的结论,得到党中央、国务院的肯定。

2006年5月20日14时,三峡大坝最后一方混凝土浇筑完毕,国务院三峡三期枢纽工程验收专家组组长潘家铮提前来到坝顶。

如果说此时的潘家铮是登山者,那么横在他眼前的就是水利工程中的“珠穆朗玛峰”。

原标题:潘家铮:情注水电 逝者如斯
投稿与新闻线索:陈女士 微信/手机:13693626116 邮箱:chenchen#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三峡工程查看更多>水电站建设查看更多>水电工程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