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电力火电煤气能源访谈正文

【首吃螃蟹】面对非议 煤化工先行者回首“示范”十年

2016-03-03 13:13来源:中国化工报关键词:煤化工煤制烯烃大唐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在我国化工行业的发展史上,没有哪一个产业的发展比现代煤化工更曲折、更复杂,没有哪一个产业的示范过程比现代煤化工时间更长、过程更艰难,也没有哪一个产业的发展比现代煤化工争议更大、非议更多。虽然走过了10年的示范发展历程,但我国现代煤化工“十三五”规划的总基调仍确立为以示范为主。大唐能源化工有限责任公司是我国率先开展煤制烯烃、煤制天然气等领域示范的企业。近日,该公司董事长张明对中国化工报记者披露了大唐人在10年煤化工示范过程中的创新、经验及感悟。

示范最需要首创精神

记者:中国大唐是我国最早开展现代煤化工示范的企业,一路走到今天,既有成功,也有坎坷。请问大唐在现代煤化工示范过程中,体会最深的是什么?

张明:所谓示范,就是第一个吃螃蟹。我们开展现代煤化工示范10年来,体会最深的就是两个字:创新。众所周知,10年前,中国大唐开始涉足现代煤化工领域时,我国现代煤化工几乎是一片空白,国内外鲜有可资借鉴的经验。如果没有敢为天下先的首创精神,是不敢、也不可能涉足这一新兴产业的,如果没有创新,我们在现代煤化工领域可谓是寸步难行。

比如,在大唐开展煤制烯烃示范之前,烯烃只有石油路径“华山一条道”。10年前,我国石油资源十分珍贵,国际油价居高不下,烃类产品作为国民经济和与人民生活息息相关的石化产品,我国供应量远远满足不了市场需求。而如何将甲醇转变为烯烃类产品,国内外尚无工业化先例,当时最接近工业化运用程度的德国鲁奇的MTP技术刚完成了中试。

在这种情况下,大唐人敢为天下先,第一个购买了MTP技术,并大胆运用于我国首个煤制聚丙烯项目,最终取得了成功。这件事情的成功,大大加快了国内同类技术MTO的工业化运用速度,对我国后续煤制烯烃产业的大规模发展起到了引领和带动作用。目前,我国已经投产的煤/甲醇制烯烃有19家,合计年生产烯烃能力841万吨,实现了我国煤制烯烃的产业化。截至2016年1月,我国煤制烯烃在建企业有13家,合计烯烃生产能力为814万吨。

目前,我国烯烃类产品的市场价格与10年前已不可同日而语。为下游产业的发展带来更多、更便宜的烯烃原料,这其中除了国际油价大幅下跌外,煤制烯烃产能的释放功不可没,大唐人的率先示范也功不可没,综合作用促进了我国烯烃下游产业的更好更快发展。作为中央企业,我们抱着为国家示范、为行业开拓的想法,没有过多地去计较自身利益。

记者: 怎样理解大唐在煤化工示范过程中的首创精神?

张明:所谓首创精神,其实可以理解为一种创新自觉。比如,我们在搞煤制天然气示范的过程中,采用了业界公认技术较为成熟的碎煤加压气化炉。该气化炉作为一种成熟的炉型,一直被国内外广泛使用,但该炉最大气化压力为3兆帕,一般用于小型煤化工装置没有问题。但考虑到如果运用于煤制天然气这样的大型煤制气项目,气化压力过低将大大降低系统效率和产品收率,可不可以在现有基础上,把压力提高一些?

经过深入调研和科学论证,我们认为将压力提高到4兆帕是可行的,并把想法付诸实践,取得成功。这一原创技术在克旗煤制气项目运用后,从气化反应机理上看,增加气化压力对提高气化炉中粗合成气中的甲烷含量作用明显。克旗煤制气运用这一创新技术后,粗合成气中甲烷含量由8%提高到13%左右,大大提高了产品收率,减少下游装置负荷。同时,压力提高还有利于工艺下游工艺处理更加顺畅,可减少后续装置规模,实现减少投资和节能降耗。目前,这一技术已在我国现代煤化工领域广泛运用,是大唐为我国现代煤化工技术做出的一项革命性贡献。

除此之外,大唐在这方面的探索还有很多,许多技术经过大唐创新并在示范项目成功运用后,已在煤化工行业中广泛使用。

记者:大唐作为我国现代煤化工领域的先行者,处处需要创新,但创新也有风险,怎样控制创新风险?

张明:示范示范,说得通俗一点,其实也是一个“试错”的过程。出了错误并不可怕,只要及时总结教训,遵循科学规律,果断开展技术攻关,错误是会被纠正的。

比如,大唐克旗煤制气项目运行一段时间后,发现气化炉内夹套腐蚀变薄,如果不找出原因,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后果不堪设想。我们通过“借外脑、用外力”的一贯做法,通过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组织国内行业专家,到现场诊断问题,开展技术攻关。同时,借鉴同行业同类问题解决的经验和做法,很快找出了问题根源,找到了解决办法。这一问题解决近两年来,克旗煤制气气化炉运行状态良好,腐蚀问题再未发生。这也为我国其他煤制气企业防止同类问题的发生提供了宝贵的经验。

记者:您刚才提到“借外脑、用外力”,请问具体是怎样一种做法?

张明:中国大唐作为我国五大发电集团之一,搞现代煤化工属跨界发展,对现代煤化工的发展规律也有一个认识的过程。我们深知在技术和人才方面有欠缺,为了弥补不足,确立了“借外脑、用外力”的技术攻关与创新发展理念。所谓“借外脑、用外力”,就是立足国内国外,依托行业专家,组建企业的专家库,利用国内外一切可以利用的技术和人才。比如我们主动与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中石油、中石化、石油和化学工业规划院、各大科研及设计单位和大专院校、工艺提供商、设备制造商及业内知名专家等加强协作与联系,每当遇到技术瓶颈,都是通过“借外脑、用外力”的办法,使问题迅速得到解决。

原标题:面对非议 煤化工先行者回首"示范"十年
投稿与新闻线索:陈女士 微信/手机:13693626116 邮箱:chenchen#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煤化工查看更多>煤制烯烃查看更多>大唐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