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电力风电海上风电企业正文

海上风电开发的“华电重工模式”(下篇)

2016-05-31 10:18来源:中国电力报关键词:海上风电华电重工模式风电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在国企改革深化之际,如何完成转型升级、提质增效,考验着每家央企的智慧。

相关新闻:观察丨追问海上风电开发的“华电重工模式”

华电重工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华电重工)则力图在我国风能开发需要攻克的最后堡垒———海上风电找到新的转型支点。

“目前,我国海上风电开发市场化程度并不高,还处在向西方学习的阶段,太需要科学、经济的海上风电开发模式。华电重工要做海上风电最优方案的提供商,这种模式不仅在国内有市场,在国际上也有发展空间。”华电重工总经理王汝贵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

对于如何布局国内的海上风电业务,王汝贵考虑了很多年。此时的海上风电不仅仅承载着华电重工转型升级、提质增效的使命,也埋藏着王汝贵个人关于新能源产业的梦想。

在技术门槛、资本投入巨大的海上风电开发领域,华电重工面临的难度超乎常人想象。

“四合一”方式承建

国家电投滨海北H1区100兆瓦海上风电项目是我国第一个以“四合一”方式承建的海上风电场,“四合一”即风机的制桩、制塔筒、打桩、安装风机均由华电重工一家企业承接。

该模式一经启动,就彰显出市场竞争力。

2015年10月6日,项目开始施工;同年11月21日完成第一台风机吊装;12月31日第一台风机并网发电;今年5月20日即可完成项目25台风机的吊装,并在6月底全部并网发电。

该工程的建设速度在国内海上风电开发史上绝无仅有,华电重工让整个行业为之侧目。

在国家电投滨海北H1区海上风电项目施工现场,记者看到在“华电1001”号海洋风电自升式平台上,两台巨大的吊车正在有条不紊地进行风机主机吊装作业,而平台不远处的驳船上安放着两根数十米长的巨型风机叶片,等待着下一环节的作业。

华电重工海洋与环境工程事业部项目管理现场经理裴立勤告诉记者:“由于是‘四合一’方式施工,我们可以最大限度利用‘华电1001’号海洋风电自升式平台,优化流程,合理规划物流,缩短工期,降低施工成本,这也是‘四合一’方式的主要优势。”事实上,华电重工在2013年才涉足海上风电领域,面对如此高技术门槛,高风险、高投入的行业,如何开创性地选取海上风电开发模式,的确考验着华电重工的智慧。

“为了进入海上风电开发市场,我们走访了很多国家。我们引进欧洲先进技术,对国内传统的海上风电工程建设进行了技术改造,依托自身装备制造优势,创造出独特的海上风电开发建设模式。‘四

合一’仅仅是一个开始,我们将来要进一步发挥风电设计和核心装备制造能力的优势,为市场提供海上风电最优系统解决方案。”王汝贵表示。

制造海上风电核心装备

事实上,我国海上风电最大的成本主要在风机核心装备,要降低海上风电开发成本,我国需要拥有真正具有自主核心技术的海上风机。

“我们是将海上施工作为切入点,但绝不会把自己做成一个工程施工企业。我们已经取得了风电设计资质,有能力拓展产业链条,进而优化整个海上风电开发流程。”王汝贵信心满满地告诉记者。

华电曹妃甸重工装备有限公司是位于河北省唐山市曹妃甸区的一家重型装备制造企业,这家占地803亩、海岸延长线长达716米的大型企业是华电重工的

全资企业,担负着华电重工海上风电核心装备制造的重要使命。

在华电曹妃甸重工装备有限公司,记者看到,一根根长达70米、直径6米、重达700吨的单桩以及配套塔筒整齐地排列在车间内,切割、焊接、涂刷防腐层,工人各司其职、紧张而忙碌。

在一台大型钢材切割机前,华电曹妃甸重工装备有限公司总经理牛文献告诉记者:“钢板切割次数越多,内部结构越不稳定,容易受到腐蚀。海上风电不同于陆上风电,单桩、塔筒对钢材要求极高。这是我们从瑞典引进的三线切割机,我们用它能够完成钢板的一次切割,保证单桩、塔筒质量。华电曹妃甸重工装备有限公司依托自身装备制造优势,已经成为华电重工抢占海上风电市场的坚实后盾。”

记者了解到,目前华电重工已经在北京、天津、郑州、上海成立技术中心,对海上风电工程建设、海上风机核心设备开发展开技术攻关。

“由于海上风电主机设备数据的层层放大传递,导致从塔筒到桩基的整体‘虚胖’,难以达到整个海上风机的系统最优化,这极大地增加了海上风电开发成本。我们正在计划进入海上风机主机制造业务,逐步掌握海上风机整体数据,再结合海上风电智能送出技术,从而逐步探索我国海上风机最优化解决方案。

0.85元/千瓦时的海上风电上网电价并不可持续,只有有效降低海上风电投资成本,才能进一步推动海上风电的投资开发,华电重工正在朝这一目标努力着。”王汝贵表示。

实施提质增效产业布局

由于风速稳定,发电小时数多,离负荷中心较近,没有陆上风电的弃风等优点,我国的海上风电较陆上更具优势,这

也让我国“十三五”海上风电开发成为一片蓝海。

曾经依托传统煤矿、火电厂、港口,在物料输送、热能工程、钢结构等业务板块,华电重工一度成为能源装备制造行业的引领者。但是随宏观经济增速放缓、产业结构升级转型速度加快,华电重工面临着业务下滑压力。海上风电承载着华电重工转型升级的重要战略使命。

“首先,我们逐步从服务煤矿、火电厂、港口向着服务清洁能源、可再生能源转型;其次,我们从服务基建市场向着服务存量市场进行转型,做存量市场;另外,我们还将从规模驱动向着创新驱动转型,我们不仅仅是核心装备制造商、工程施工商,我们更是系统方案解决商;最后,我们不仅仅立足国内市场,我们还将进一步开拓国际市场,打造华电重工的核心品牌。”王汝贵对记者表示。

事实上,华电重工转型升级不仅仅改变了自身业务板块,对区域经济发展也产生了一定影响。记者了解到,华电曹妃甸重工装备有限公司作为新能源装备制造企业,不仅仅填补了唐山地区新能源产业的空白,也填补了整个河北省在该领域的产业空白。

“目前,我们公司已经成为曹妃甸港区的明星企业,多次作为当地政府经济转型产业代表接待从北京、天津等地来考察的领导、专家、学者。”牛文献自豪地告诉记者。

而这种与地方政府互利的合作模式在江苏盐城有望得到进一步突破。据了解,华电重工即将在盐城建设一座风电核心装备制造厂,并以此为支点,进一步撬动江苏海上风资源开发。

“我们在当地投资建厂,当地政府会更加主动与我们一起开发海上风资源,这为我们华电重工进军海上风电打下良好基础。我们以投资拉动地方经济、就业为抓手,换取地方海上风资源,这一模式有望在我们下一步的发展中得到进一步完善。”华电重工海洋与环境工程事业部总经理袁新勇表示。

据了解,这种以投资换资源的模式有望在整个华电集团得到复制,这对下一步加快我国海上风电开发或将产生一定的影响。

投稿与新闻线索:陈女士 微信/手机:13693626116 邮箱:chenchen#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海上风电查看更多>华电重工模式查看更多>风电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