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电力火电火电环保访谈正文

【借鉴】60多家企业通过碳交易获利超2亿元

2016-06-21 11:12来源:中国电力报作者:邹春蕾关键词:碳交易节能降碳超低排放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60多家企业通过碳交易获利超2亿元——访湖北碳排放权交易中心研发总监杨光星

中国电力报:湖北碳市场纳入企业参与程度如何?

杨光星:湖北碳市场主体以传统高耗能产业为主。首批纳入138家企业,其中电力、水泥行业较为活跃。

从湖北碳交易试点启动至2014年底,有50多家控排企业投入47.7亿元用于节能降碳,节能改造投资比2013年提高了38%。

同时,市场交易机制也给企业带来了红利,有60多家企业通过碳交易获利超过2亿元,调动了企业参与的积极性。

中国电力报:湖北碳排放权交易中心推出了现货远期交易产品?该产品有何价值?

杨光星:碳排放权现货远期交易是为丰富控排企业碳资产管理手段,降低企业履约成本和风险的一种创新型交易产品。

该产品的推出,有助于控排企业碳配额的套期保值,通过提前锁定履约成本来降低履约风险,资金使用更加高效,为控排企业碳资产管理提供更为灵活的交易手段,有助 于弥补碳现货市场由于配额交易过度集中、流动性不足造成的价格非合理性波动,有助于降低交易成本、规避远期风险,有助于各类碳金融产品创新。现货远期交易产品是全国碳市场建设的有益探索,将为国家建立多层次碳市场打下坚实基础。

中国电力报:何为多层次碳金融市场?

杨光星:湖北碳交易试点启动后,不断推出多种形式的碳金融产品,包括开展全国首个碳排放权质押贷款业务、发行首个碳众筹项目、发行全国首个碳信托基金、首创碳配额托管业务、引进境外投资者、开展远期交易等。

通过碳金融创新,一是提供多样化工具,解决碳资产与金融市场需求的跨期匹配问题,进一步拓宽控排企业融资渠道,有效降低企业低碳转型的融资成本,二是提高企业环境信息透明度,加强金融业环境风险管理的基础,构建绿色金融生态,形成多层次金融体系;三是撬动社会资本,填补产业和 城市化低碳发展的资金缺口。

中国电力报:全国碳交易市场即将启动,目前有哪些问题亟待解决?

杨光星:首先,当前配额分配面临着企业排放数据基础薄弱、经济形势难以预测等风险,试点地区如何衔接与过渡也需研究。

其次,市场监管方面,需要梳理政府和市场的权责,明确国家和地方政府管理职责,建立完整的监管体系。

另外,在碳金融方面,需要更多的市场引导和政策支持。

中国电力报:目前,湖北碳排放权交易中心为全国碳市场建设做了哪些准备工作?

杨光星:湖北碳排放权交易中心4月27日挂牌“全国碳市场能力建设培训中心”,今后将围绕“1+1+9”的能力建设服务体系,持续开发标准化培训教材,并建立一流的师资团队以确保培训质量,探索网络学习与基地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模式以提升培训效率,提供“咨询-考核-反馈-认证”的全流程跟进服务 以强化培训效果,最终建成区域辐射的培训体系,促进全国碳市场能力建设工作的体系化、标准化、信息化开展。

中国电力报:您对参与各方有何建议?

杨光星:对非试点地方政府而言,在编制企业清单、报送排放数据等方面面临着能力不足、权责不清等问题,应该处理好政府与市场的关系,认识到碳市场提供了更为公开公平的管理方式。同时,可依托全国碳市场能力建设培训中心,对本行政区域内企业行业开展培训活动。

对企业而言,首先应认识到产业转型和升级是大趋势,通过碳市场和碳交易不仅能利用科学的碳资产管理获益,长远看来更是提升竞争力、助力转型的有效手段。建议企业积极参与,了解国家体系设计和方向;学习试点企业,汲取经验教训,尽早建立高效的决策机制,提早布局全国碳市场;建章立制,专业化管理,定制管理方案;加强能力建设,做好人才储备。

投稿与新闻线索:陈女士 微信/手机:13693626116 邮箱:chenchen#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碳交易查看更多>节能降碳查看更多>超低排放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