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电力火电火电动态政策正文

江苏淮安十三五规划:建设大型高效环保煤电项目 推进天然气发电项目与热电联产项目建设(全文)

2016-07-18 08:15来源:北极星电力网关键词:能源十三五规划电力十三五规划江苏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北极星电力网获悉,江苏省淮安市发布《淮安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总体规划纲要》,纲要规定“十三五”期间,切实增强能源保障能力,依托京杭大运河等航道岸线规划火电厂选址,建设大型高效环保燃煤发电项目。有序推进天然气发电项目与热电联产项目建设。推进天然气合理利用,积极开发外部气源,强化储运基础设施,推动中石油中俄东线、中石化青宁线以及滨海LNG外输管线等长输管线淮安段建设,推进中石油淮安盐穴储气库项目实施。加强天然气利用设施建设,支持发展天然气分布式能源项目。深化新能源示范城市建设,推动太阳能光伏应用,鼓励具有大型屋顶的区域建设分布式光伏项目,有序推进渔光互补、农光互补光伏项目,推进开发大型集中光伏发电项目。积极申报、建设内陆低风速风力发电项目,推进风力发电提速发展。到2020年,新增光伏发电并网规模400MW、风电并网规模300MW,资源综合利用发电机组装机规模达到130MW。加快坚强智能电网建设,全力推进农村电网智能化改造,提升农村电网的承载力和稳定性,实现县区电气化全覆盖。推进特高压电网等重点工程建设,打通500千伏安澜变与特高压交直流站的连接,加快220千伏、110千伏变电站及输电线路建设,大幅提升淮安电网整体供电能力,到2020年,建成“三位一体、六环互济”的现代化淮安电网。全文如下:

淮安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总体规划纲要

序言:“十三五”时期,是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把周总理家乡建设好,很有象征意义”谆谆嘱托的重要时期,是我市与全省同步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期,是实现跨越崛起基本确立苏北重要中心城市地位的决战期,也是淮安抢占区域竞争制高点的关键期。依据中央和省委“十三五”规划建议精神,按照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十三五”市县经济社会发展规划改革创新指导意见》和《中共淮安市委关于制定淮安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编制《淮安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总体规划纲要》。本规划纲要主要阐明“十三五”时期发展阶段、发展战略、发展目标、发展任务、发展重点和政策举措,是政府履行职责的重要依据,是今后五年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宏伟蓝图,是全市人民共同奋斗的行动纲领。

第一篇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基本确立苏北重要中心城市地位,打造全省增长极

第一章 发展背景

“十二五”期间,是淮安发展史上综合实力提升最快、城乡面貌变化最大、人民群众得到实惠最多的时期之一。面对错综复杂的宏观经济环境和艰巨繁重的改革发展任务,全市上下紧紧围绕“两大目标”,深入实施“六大战略”,全力主攻“五大突破”,胜利完成了“十二五”规划确定的主要目标和任务,创造了淮安发展的又一个黄金期,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基本确立苏北重要中心城市地位奠定了坚实基础。

第一节 发展成就

综合实力实现新的跨越。主要经济指标增幅连续10年位居全省前列,经济总量较“十一五”末翻番,以县为单位达到省定2003版全面小康标准,实现人均GDP超全国的历史跨越,三次产业比重实现由“二三一”到“三二一”的历史性转变,结构比为11.2:42.9:45.9。2015年,实现GDP2745亿元、一般公共预算收入350.31亿元,分别是“十一五”末的2倍和2.5倍;人均GDP9065美元,基本达到中等收入国家或地区的水平。规模以上固定资产投资2203亿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971亿元,分别是“十一五”末的2.4倍和2倍。

现代产业不断发展壮大。具有淮安特色的现代产业体系初步形成。“4+2”优势特色产业加速集聚发展,实现产值3902亿元,占规模以上工业比重达58%,电子信息产业产值率先突破千亿元,获批国家火炬计划盐化工特色产业基地和盱眙凹土特色产业基地、省新型工业化电子信息产业示范基地和新能源汽车先进制造业基地。“4+3”特色服务业快速发展,物流、电子商务等新兴服务业异军突起,服务业增加值占比年均提高1个百分点,服务业税收占地方税收比重达73.5%,第三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首次超过第二产业。“4+1”现代农业产业加快培育,新增省级以上龙头企业28家,获批6家国字号农业载体,农产品地理标志证明商标数量全国地级市第一,农业综合机械化和粮食收储现代化水平跃居苏北首位,粮食生产实现十二连增,农业现代化工程发展指数苏北领先。

创新能力显著提升。产学研协同创新步伐加快,建成智慧谷一期工程,落户18家高校院所研发机构,引进国家“千人计划”专家89名,入选省“双创人才”62名,建立校企联盟300家,创成国家级大学科技园区。全社会研发投入占GDP比重达1.7%,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增加到246家,是2010年的5.8倍,累计实施3000万元以上工业技改项目500项,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比达26%,科技进步贡献率达51%,5年分别提高6.7个和9个百分点,科技创新成为引领产业升级的重要支撑。

城乡统筹发展持续优化提升。国家新型城镇化综合试点全面展开,“一主四副多点网络化”新型城镇化格局初步形成,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达到58%。中心城市功能显著增强,“一廊四区多片”重点功能片区建设加快,累计投入3891亿元、实施4150多个城建重点项目,建成区面积达155平方公里、人口增至140万人,苏北重要中心城市框架业已形成。万达广场、体育中心、“四馆”、大剧院等一批重大功能性项目和地标性建筑落成,道路通达、绿色小客厅、老旧小区改造、农贸市场提升等城市环境综合整治项目连续实施,中心城市品位和形象进一步提升。城乡建设步伐加快,四座县城特色不断彰显,10个省级重点中心镇综合功能得到增强,一批特色镇加快培育,村庄布点规划全面开展,在苏北率先以市为单位完成村庄环境整治并通过省级验收,完成新一轮区域供水工程,保障了119万人饮用水安全。

重点领域改革深入推进。以行政审批制度改革为突破口,以土地使用制度改革和金融改革为重点,统筹推进新型城镇化综合配套等各项改革,形成富有淮安特色的改革体系,共有10项改革列入国家试点。简政放权加快推进,在全国率先开展先照后证工商登记制度改革,全面推进行政审批“三集中、三到位”、投资建设项目“四联合”并联审批,在全省首家公布行政权责等5张清单,成为全国行政审批事项最少的地级市之一,盱眙县相对集中行政许可权改革试点成为全国样本。土地使用制度改革成效显现,首批启动实施5个功能片区土地规划,开展土地综合整治等12项配套工程,同步推进农村土地确权登记颁证、土地资源市场化配置等改革,用地保障能力和农地规模经营水平进一步提升。金融改革不断深化,今世缘酒业、井神盐化成功在A股主板上市,累计有32户企业登陆多层次资本市场,新引进股份制银行及城商行多家,农村信用社全部组建为农村商业银行,农村金融综合服务站实现行政村全覆盖,农村承包土地经营权抵押贷款试点稳步推进。新型城镇化综合配套改革扎实推进,“全域规划、多规合一”工作积极开展,共有产权房改革再推货币化补贴新举措,金湖县全域城镇化改革和马坝镇强镇扩权试点取得明显成效。教育、文化、科技等领域改革统筹推进。

开放水平明显提高。台资高地加速崛起,台资项目倍增、交流平台扩展和101%服务升级三大计划稳步实施,获批大陆唯一台资企业产业转移集聚服务示范区,成立全省首家台商学院,设立大陆首个两岸信息家电产业园,连续4年获评台商投资极力推荐城市。新批台资项目428个,台资企业总数近1200家,实际利用台资33.2亿美元。招商引资成效明显,在巩固闽浙、港台传统招商阵地的基础上,着力突破北上广深、环渤海湾和欧美日韩招商,累计引进投资超亿元内资项目1050个、超3000万美元外资项目141个。累计实际利用外资57.5亿美元,总量居苏北第二,创成省级利用外资转型发展示范区。对外贸易年均增长13.6%,高于全省10.5个百分点。新缔结国际友好城和友好交流城市25对,实现对外合作交流遍及五大洲。园区承载力明显提高,淮安经济技术开发区综合实力跃居全省前20强,建成12个省级特色产业园区,规划建设8个台资产业园和7个重点国别园区。

基础设施体系日趋完善。连淮扬镇、徐宿淮盐高速铁路开工建设,宁淮铁路前期工作稳步推进,奠定了区域综合交通枢纽地位。现代有轨电车一期工程建成营运。金马高速建成通车,高速公路里程达403公里,公路总里程达到1.3万公里。淮安机场成为国家开放机场,先后开通至香港、台湾等地区航线和韩国等国际航线。二类水路开放口岸通过省验收,淮河入海水道二期同步实施二级航道工程获国家主管部门同意。盐河航道“五改三”工程顺利竣工,淮安港内河集装箱年吞吐量突破13.5万标箱,占全省内河总吞吐量的80%以上。完成水利投资160亿元,流域防洪标准全面达到100年一遇,南水北调东线一期工程全线建成通水。智慧城市建设全面启动,成功入选国家信息惠民试点城市和中欧绿色智慧城市中方试点城市。能源供给实现绿色清洁发展,各类新能源发电装机规模达788.8MW,占全市总装机23.3%。

生态文明建设成效显著。在全省率先编制实施主体功能区规划、苏北率先建成省级生态市,获批国家低碳试点城市、新能源示范市、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示范市、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和水生态文明试点市。生态保护和环境污染防治持续推进,城市绿化覆盖率达41%。全面实施生态红线保护规划,生态红线区域占国土面积比重达到21.14%。白马湖国家湿地公园获批建设。地表水国控断面优于III类水质的比例达80%,PM2.5浓度降幅位居全省前列。单位GDP能耗较2010年下降23%,荣获全国节能先进集体称号。

民生幸福底色更加鲜亮。坚持把新增财力的四分之三以上用于保障和改善民生,每年办好民生十件实事。社会保障水平逐年提高,城乡基本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和失业保险参保覆盖面均达95%以上,城乡低保标准分别从300元、160元提高到490元、370元,城镇居民医保年度最高支付限额调整到25万元。共有产权住房制度列入全国试点,新建保障性住房803万平方米,公租房、廉租房补贴发放实现全覆盖,累计发放住房公积金贷款89.6亿元。在全国首创建设“关爱驿站”,城乡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覆盖率分别达到100%和80%。创建“阳光慈善”品牌,建立“一门受理、协同办理”的社会救助工作机制。就业创业实现城乡统筹,新增就业33.9万人,扶持创业7.9万人,成为省级创业型城市。全面完成人均年收入低于4000元人口脱贫任务。2015年,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达28105元、13128元,是“十一五”末的1.6倍和1.8倍。社会事业协调发展,学前三年教育毛入园率提高到98.8%,农村中小学全部达到省教育现代化装备标准,在苏北率先通过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国家督导认定,实现区域教育基本现代化。文化建设工程发展指数居全省首位,大运河成功入选《世界文化遗产名录》,周恩来故里旅游景区创成苏北首批国家5A级景区,获得全国优秀儿童文学奖、全国戏剧梅花奖等多项大奖,实现乡镇文化站、村居文化室、农家书屋全覆盖。成功承办第十八届省运会,创成江苏省体育强市、省级公共体育服务体系示范区。“三甲”医院达到5家,建成国家级“群众满意乡镇卫生院”11个、示范社区卫生服务中心3个,人均期望寿命由76.75岁增长到78.16岁。全国计划生育优质服务先进县区在苏北率先实现全覆盖。援疆工作走在全疆、全省前列,累计投入5.6亿元实施50个项目。

社会治理创新步伐加快。全面启动“六位一体”社会治理体系建设,“一委一居一站一办”新型社区服务管理体制实现全覆盖,顺利通过“六五”普法验收,社会管理创新工程发展指数跃居全省第一。推行城区“网格化”、农村“一公里警务圈”社区警务模式,阳光警务在全省首家推出网上交通安全综合服务,群众安全感、满意率保持在95%以上。“阳光信访”、“1+3”安全生产监控模式、透明食药监等经验在全国推广,“一案三制”应急管理体系进一步完善,全市食品安全合格率达97.8%。

与此同时,全市经济社会发展中一些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的深层次矛盾和问题尚未得到根本解决。经济下行压力持续加大,企业运行困难增多,投资后劲不足,产业层次不高,市场主体数量不多,稳增长、扩总量任务依然较重;区域创新能力偏弱,高新技术企业数量较少,新兴产业规模偏小,调结构、促转型仍需持续发力;城乡和区域之间发展不均衡,城镇化发展质量总体不高,县域经济发展仍然薄弱;制约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依然存在,经济国际化水平不高,开放合作活力有待激发,新优势、新空间和新动力亟待重塑;资源环境约束趋紧,生态环境保护和改善压力加大;基本公共服务供给不足,收入差距依然较大,脱贫攻坚任务繁重;公民文明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有待提高,法治淮安和平安淮安建设有待加强。

投稿与新闻线索:陈女士 微信/手机:13693626116 邮箱:chenchen#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能源十三五规划查看更多>电力十三五规划查看更多>江苏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