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电力火电火电动态政策正文

湖北宜昌十三五规划:推进猇亭热电二期等火电项目 建设一系列水电、风电、生物质发电项目(全文)

2016-07-19 08:10来源:北极星电力网关键词:能源十三五规划电力十三五规划湖北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三)深化重点领域综合配套改革

以综合配套改革为载体,加快推进经济、社会、行政等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的改革,强化市场的主体地位,着力探索供给侧改革,促进经济发展方式实现突破性转变,增强发展新动能,为实现全面小康提供强有力的体制机制保障。

1、加快推进政府自身改革

——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大量减少政府对微观经济活动的干预,加快建设法治政府和服务型政府。更好发挥公民和社会组织在社会公共事务管理中的作用。深化行业协会、社会中介组织改革,加快构建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规范化运行机制,承接政府转移的职能。

——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继续学习对接上海自贸区,落实完善负面清单制度。按照应减必减、能放尽放的原则,最大限度地简政放权,充分发挥市场机制的调节功能,调动地方政府管理辖区经济社会事务的积极性。清理取消互为前置审批,大力推行网上审批、并联审批和集中审批。大力推行网上办理、限时办理、规范办理、透明办理,加强行政审批过程监管,加强事中事后监管,强化监督问责。

——加快推进投资体制改革。加强项目科学决策,尝试实施重大项目公示制度、投资项目后评价制度,进一步规范投资决策及项目招投标行为。积极推广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PPP)模式,充分激发社会投资活力。不断拓宽民间投资领域和范围,加强对民间投资的服务、指导和规范管理。深化投资要素配置市场化改革,引导土地、矿产和水资源、环境容量等投资要素合理配置。

——不断深化财政体制改革。围绕现代财政制度基本框架,发挥财政资金引导放大等杠杆作用,支持产业发展和转型升级,促进财政收入持续稳定增长。进一步理顺市、区两级财力和事权,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保障和改善民生。完善预算编制体系,推进中期财政规划改革,建立跨年度预算平衡机制。大力推行PPP模式,创新财政资金使用方式。

——规范政府债务管理。建立科学举债机制,有效控制债务风险。完善项目投资评审与绩效评价制度,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推进预算决算公开,提高预算透明度,强化预算执行监管。科学编制政府综合财务报告,强化政府资产管理。应用政府采购手段支持绿色产品生产和技术创新。

2、强化市场主体地位

——健全现代产权制度。坚持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加快培育更具活力的多种所有制市场主体。健全归属清晰、权责明确、保护严格、流转顺畅的现代产权制度。保护各种所有制经济产权和合法利益,保证各种所有制经济依法平等使用生产要素、公开公平公正参与市场竞争、同等受到法律保护。建立自然资源资产产权制度,完善不动产统一登记制度。深入推进政企分开、政资分开、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落实国有产权主体权利和责任。保障非公有制企业和个人财产权不受侵犯,鼓励非公有制企业推进产权制度创新。

——推动国有企业完善现代企业制度。以规范经营决策、资产保值增值、公平参与竞争、提高企业效率、增强企业活力、承担社会责任为重点,进一步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国有资本加大对公益性企业的投入,国有资本继续控股经营的自然垄断行业,实行以政企分开、政资分开、特许经营、政府监管为主要内容的改革,推进公共资源配置市场化,进一步破除各种形式的行政垄断。深化企业内部管理人员能上能下、员工能进能出、收入能增能减的制度改革。

——大力发展非公有制经济。进一步完善鼓励非公有制经济发展政策,营造非公有制经济依法平等使用生产要素、公平参与市场竞争的体制环境。开展非公有制企业履行社会责任体系建设,加快建立企业社会责任标准。鼓励非公有制企业做大做强,开展行业内并购重组。引导非公有制企业优化资本结构,加强与国资、外资的融合与嫁接,促进非公有制企业在更大范围配置资源,不断提升非公有制经济的整体实力。

3、完善要素市场体系

——规范土地市场。减少非公益性用地划拨,完善土地租赁、转让等二级市场。完善土地储备制度,探索建立城乡统一的土地市场和运行机制。规范征地秩序,完善对被征地农民的多元保障机制。完善农村宅基地使用制度。

——完善人力资源市场。建立统一的人才和劳动力信息发布平台,及时准确向社会提供人才和劳动力市场的各类信息,实现人力资源信息共享。完善人才和劳动力资源、就业岗位资源、培训资源互通互用的共享机制,开展劳务合作,加强人才和劳动力流动的组织服务。

——完善技术市场。依托产权交易平台,建立健全技术产权交易市场和技术服务体系,实现技术服务的市场化、产业化。扩大技术市场的影响力,增强科技成果的流动性,将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发展优势。搭建特色科技服务平台,为企业科技创新提供服务。

——推进资本市场建设。加快引进、培育和发展各类银行和非银行金融机构。设立产业投资基金、创业投资引导基金和私募股权投资基金,大力发展基金市场。发行中小企业集合债券、集合信托,创新发债方式,拓展债券市场。建立知识产权交易所、技术交易所,开展股权交易试点。

——强化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对接“信用中国”、“信用湖北”,完善“信用宜昌”门户网站功能,加快推进行政许可与行政处罚信息网上公示。推进社会信用制度建设,推动法人和其他组织统一社会信用代码制度建设方案顺利实施。发挥政务诚信示范作用,深入推进商务诚信建设,全面推进社会诚信建设,大力推进司法公信建设。建立健全失信联合惩戒机制和守信激励机制。全面推动区域综合性试点,积极创建“国家信用建设示范城市”。

——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优化劳动力、资本、土地、技术、管理等要素配置,创造新供给,推动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蓬勃发展,加快实现发展动力转换。有效化解过剩产能,提升产业核心竞争力,不断提高全要素生产率。通过供给端发力,有效破除增长困境,释放增长红利。

4、深化社会事业改革创新

——推进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创新事业单位内部管理制度和运行机制,进一步理清政府提供公共服务的范围和标准,推进政事分开、管办分离。推进岗位设置管理,完善人员聘用制度,实现事业单位人员管理从身份管理向岗位管理的转变,优化人岗配置,激发队伍活力。进一步完善事业单位公开招聘制度和集中遴选制度。实行绩效管理,完善岗位绩效工资制。

——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坚持教育的公益性和普惠性原则,形成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办学主体多元、办学形式多样、公办教育和民办教育共同发展的办学格局;进一步规范学校办学行为,促进管办评分离,形成政事分开、权责明确、统筹协调、规范有序的教育管理体制;加快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鼓励社会力量参与职业学校办学,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创新高校人才培养机制;完善优惠政策,鼓励公平竞争,引导社会资金进入教育领域。

——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全面推进公立医院综合改革,推进城乡居民大病保险制度全覆盖,推进医疗卫生与养老产业融合发展,完善中医药事业发展政策和机制。鼓励社会办医,优先支持举办非营利性医疗机构,鼓励支持民营医疗机构发展。健全公共安全体系。坚持计划生育的基本国策,落实全面放开两孩政策,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

——深化文化管理体制改革。扎实推进文化体制改革各项任务落实,加快完善文化管理体制和文化生产经营机制,提高文化治理能力。按照“政事分开、政企分开、管办分离”的原则,进一步理顺政府与文化企事业单位的关系,转变政府职能,强化政府部门的宏观调控、政策引导、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大力发展城乡公共文化事业,努力实现文化服务均等化。

五、推进绿色低碳发展,建设国家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

大力实施“生态立市”战略,倡导后现代、绿色生态、可持续的发展理念,强化“绿色决定生死”和“绿色GDP”的发展观、政绩观,坚持走生态优先、产城融合、城乡一体、人城共进、智慧个性、共荣共享的绿色发展之路。到2020年,在全省率先建成国家生态文明建设先行示范区,成为美丽中国示范城市。

(一)加快推进主体功能区建设

严格落实国家和湖北省主体功能区规划,统筹市域各类空间性规划,规范空间开发秩序,优化空间开发结构,引导经济布局、人口分布与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相适应。

1、严格管控生态空间

按照国家和省主体功能区规划明确的各区域主体功能定位,引导优化开发区域提升国际竞争力,促进重点开发区域加快新型工业化城镇化进程,提高农产品主产区农产品供给能力,增强重点生态功能区生态服务功能,切实加强禁止开发区域监管。全面落实《宜昌市环境总体规划(2013-2030)》,严格落实生态功能红线、环境质量红线和资源开发红线的“三线管控”,严格控制基础设施建设和污染产业发展,支持适度发展文化旅游和生态农业。切实保护好秦巴山、武陵山等自然山体生态屏障区,建设和保护好长江、香溪河、黄柏河、清江、沮漳河、渔洋河等水系生态涵养带,保护好城镇周边山水林田园等多元自然空间。开展国家公园试点,加强对全市森林公园、各类自然保护区、湿地公园以及三峡植物园的建设与保护,实施五峰土家族自治县国家主体功能区建设示范试点。到2020年,全市森林覆盖率达到65.7%以上,林地保有量不低于138.04万公顷,森林蓄积量达到6800万立方米,湿地保有量不低于7.96万公顷。

2、加快推进生态系统修复

大力推进林业重点生态工程建设。深入推进“绿满荆楚”和绿化美化行动,保护和建设森林生态系统,抓好天然林资源保护二期、重要生态公益林建设、退耕还林、长江防护林以及石漠化治理等工程建设。加强自然保护区、生态功能保护区建设。围绕卷桥河、沙河、清江等河流积极开展湿地保护区建设,改善城市生态。提升城乡绿化水平,加大绿化景观改造提升力度,增加公园绿地总量,到2020年,人均公共绿地面积达到12平方米。加强水土流失治理。积极推进三峡库区、清江流域水土流失治理,强化对三峡水库及其消落带、清江、沮漳河、黄柏河、香溪河、渔洋河以及坡地农田开垦区等水土流失的整治。健全和完善矿山生态环境保护,加强采石场管理,保护山体自然景观和生态环境,建设绿色矿山,到2020年,大中型矿山恢复率达到70%。

3、保障重点领域生态安全

构建生态环境风险防控体系,实施环境风险防范全过程管理。构建气象、地质、水利、地震、林业、环保等防灾减灾与生态环境风险应急处置一体化防控体系,实现对全市生态环境全覆盖防控和监管。加强三峡库区后续地质灾害防治,全面清理库区、生态屏障区和移民安置区内的地质灾害,对库区影响重大的地质灾害进行勘察可研,确定重点防治范围。建立滑坡、崩塌、泥石流监测预警系统,全面提升库区地质灾害监测预警能力和技术水平。强化危险化学品、核辐射安全监管,加大重金属污染防治力度,规范危险废物管理和利用处置。

投稿与新闻线索:陈女士 微信/手机:13693626116 邮箱:chenchen#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能源十三五规划查看更多>电力十三五规划查看更多>湖北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