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电力火电火电动态政策正文

湖北宜昌十三五规划:推进猇亭热电二期等火电项目 建设一系列水电、风电、生物质发电项目(全文)

2016-07-19 08:10来源:北极星电力网关键词:能源十三五规划电力十三五规划湖北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三)推进军民融合产业发展

坚持政府引导与市场运作、保障军品与发展民品相结合,着力打造全国重要的军民融合特色产业基地。到2020年,打造1个国家级军民融合产业示范园区,培育5个百亿级的军民融合特色产业集群,军民融合产业规模突破1000亿元。

1、培育军民融合特色产业集群

重点培育民用航空航天、海洋工程、气化长江装备、安防及节能环保、磁电子等百亿级军民融合特色产业集群。民用航空航天产业集群重点发展民用航空材料及配套制造、通用飞行器制造,形成集合研发设计、生产制造、维修改装、机场运营、航空服务、拆解回收等全产业链的产业体系;海洋工程产业集群重点发展海洋环境监测、水下安全防卫、援潜救生装备和海洋发电设备,形成集研发、制造、服务于一体的产业体系;“气化长江”装备产业集群重点发展LNG双燃料动力柴油机,加快推进LNG气源供应、加注站和加注码头建设、LNG储备和物流基地建设,形成完整的产业体系;安防及节能环保产业集群重点发展智能安全防护和检测设备、应急处突“三防”装备、消防装备、环保型工程机械、新型集成房屋,建设全国重要的安防及节能环保产业基地;磁电子产业集群重点加强磁电子芯片的研发,积极发展基于信息与控制技术、物联网技术的智能交通、智能停车等智慧城市产业,加快发展以卫星遥感、测绘、导航数据分析处理应用为重点的数据应用产业。

2、培育壮大军民融合市场主体

加强与军工集团的合作对接。围绕海洋工程、航空航天、新材料、信息数据处理应用等军民融合重点领域,强化与各军工集团的交流对接,推进深度合作,争取各军工集团在宜布局军民融合重大产业项目。积极探索并促成军工产品研发生产属地化配套的新模式,促进本地军企之间加强协作。支持有条件的军工企业通过资产重组、上市融资、相互参股、兼并收购等多种途径,实施股份制改造。鼓励本地民企参与武器装备科研生产、国防基础设施建设、军工企业的改组改制、军队后勤保障社会化。协助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民参军企业开展武器装备科研生产保密资质、质量体系和许可的审查及认证工作。到2020年,培育3家100亿级企业、10家50亿级企业;高新技术企业达到500家以上、“民参军”企业达到50家以上。

3、搭建推进军民融合发展平台

搭建军民科技资源共享平台。鼓励军工企事业单位在确保国家秘密安全的前提下,将国防科技重点实验室、工程研究中心、工程检测中心等国防科技资源向民用领域开放,支持地方科技资源服务国防工业发展。搭建军民融合科技创新平台。围绕重点领域,鼓励校企合作,军企与民企合作,建立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工程实验室、工业技术研究院、军民融合技术创新联盟等创新平台。鼓励企业加大军民两用高新技术研发投入,支持创建国家级、省级技术中心和申报认定高新技术企业。搭建军民两用技术双向转化平台。完善军民两用技术输出渠道,建立军民两用技术转移和产业孵化中心。适时发布军转民技术推广目录和“民参军”产品技术目录,推动军用技术民用化和先进适用民用技术在国防领域的应用。搭建军民融合技术成果推广应用平台。定期举办军民融合产业发展论坛,鼓励民企共同参与军民融合技术成果转化的市场开拓和投资入股,大力推动军民融合技术成果在高新技术和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推广应用。

(四)突破性发展现代服务业

加快转变服务业发展方式,推动生产性服务业向专业化和价值链高端延伸、生活性服务业向精细化和高品质转变,逐步形成与经济社会发展相一致、与现代制造业和现代农业相配套、与新型城镇化相协调、与城乡居民需求相适应的现代服务业体系,建成长江中上游区域性现代服务业中心。到2020年,服务业增加值达到2400亿元,占GDP比重达到35%,年均增长15%。

1、旅游业

加快旅游业转型升级,促进融合发展,提升发展质效,把旅游业培育成为战略性支柱产业,把宜昌建成长江三峡国际旅游目的地、中国休闲度假特色地和鄂西乡村旅游首选地。到2020年,游客接待量突破1亿人次,旅游综合收入突破1000亿元。

——加快建设精品旅游区。突出三峡旅游新区的核心龙头作用,加快三峡之星、三峡游轮中心、旅游集散中心、会展博览岛、西坝慢生活岛、南津关旅游小镇、宜都宋山康养中心等支撑性项目建设,整体打造集城市休闲、内河观光、峡谷探险、山林养生等多功能于一体的国家级旅游度假区。积极打造都市旅游核心吸引物,加快建设宜昌中央活力区、环城南路历史文化风貌街区都市旅游综合体。进一步提升三峡大坝、三峡人家、清江画廊、屈原故里、昭君村、关公园、天龙湾、鸣凤山、嫘祖故里、武陵峡、鹿苑寺、朝天吼漂流、昭君别院等重点旅游景区建设档次和接待能力,着力打造国际旅游区。加快推进西陵峡、清江、百里荒、五峰、金湖等旅游开发,打造国内知名的旅游度假区。结合实施乡村旅游富民工程,支持各地因地制宜开发建设乡村旅游基地、农村生态观光园或休闲观光农业特色片区,鼓励利用民族村寨、古村古寨,开发建设兼具历史记忆、地域特色和民族特点的旅游小镇和特色景观旅游名镇名村,着力打造远安、车溪、小鸦、安福寺、红花套、潘家湾等乡村休闲区和下牢溪、晓峰、九凤谷等生态休闲区,推进乡村旅游精准扶贫。

——加快旅游产业转型升级。适应大众旅游和休闲旅游市场需求,在观光旅游精致化、休闲度假品质化的基础上,推进“商、养、学、闲、情、奇”等专项旅游供给创新,重点开发避暑、养生养老、山地越野、森林探险、漂流等专项旅游,构建以观光休闲游为基础、各专项旅游为特色的复合型旅游产业体系。

——加强旅游基础设施建设。加强旅游通道建设,促进景区之间、景区与城区、景区与交通节点的互连互通。实施旅游道路整治和景观优化工程,进一步完善旅游生态景观廊道系统。加强旅游通讯网络建设,实现景区通讯4G和免费WIFI全覆盖。切实保障旅游景区景点供水供电。进一步提升住宿、餐饮、购物、旅游咨询服务等配套能力和接待水平,全面实现旅游标准化建设。

——推进文化、旅游、体育等融合发展。实施“+旅游”战略,促进旅游产业融合发展。加快建设平湖半岛文化旅游产业园、国际旅游自由购物区、文化旅游创意园、体育休闲公园、国际生态智慧城、钢琴文化创意产业园、三峡国际珠宝博艺园、屈原文化产业园、杨守敬文化产业园等重点文化旅游园区,深度开发文化旅游商品,精心打造文化旅游演艺节目,提升旅游业文化内涵。积极保护和开发利用红色历史文化资源,建设一批红色历史文化纪念设施,打造精品红色旅游线路。办好中国长江三峡国际旅游节、屈原故里端午文化节、远安嫘祖文化节、长江三峡国际龙舟拉力赛、中国龙舟公开赛、中国宜昌国际自然水域漂流大赛、中国长江环百里洲自行车邀请赛等主题节事,打造宜昌文化旅游知名品牌。

2、文化创意产业

积极培育乐器珠宝制造、包装印刷服务、创意设计策划、文化装备生产、文化金融等产值过百亿元的“五大产业集群”,全力打造三峡区域文化产品制造中心、文化创意设计中心、文化融合发展示范中心。到2020年,全市文化创意产业产值突破1000亿元。

——新闻出版发行及广电业。抢抓“宽带中国”、“智慧城市”等机遇,推进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深度融合,抢占互联网和移动多媒体发展先机,大力发展新闻出版发行、广播电影电视及信息传输服务业。到2020年,三峡广电集团、三峡日报传媒集团资产规模突破10亿元。

——文化艺术业。大力发展文化演艺业、文化艺术培训等相关产业,促进文化艺术繁荣,培育一批民营文化艺术业企业龙头,形成特色鲜明、业态多样、投资主体多元的文化艺术业发展格局。重点培育10家年营业收入过亿元的文化艺术龙头企业。到2020年,文化艺术业产值100亿元以上。

——文化创意和设计业。鼓励文化创意企业和设计业延伸产业链,大力发展设计服务、动漫游戏等服务业,支持创意和设计企业培育人才、引进知名设计大师,推动文化创意和设计服务向高端化发展,打造区域创新中心和成果转化中心。到2020年,文化创意和设计业产业产值达到350亿元。

——文化装备制造业。积极引导乐器制造、视听设备制造、包装印刷等企业升级扩规,形成规模与品牌效应。促进文化与制造业的延伸融合,提升制造业的文化附加价值。到2020年,文化制造业产值达到700亿元。

——文化休闲娱乐业。大力发展文化旅游业、文化休闲娱乐业,开发一批经济效益好、社会反响佳的文化休闲娱乐产品,把宜昌建成三峡区域文化旅游中心、文化休闲娱乐中心及文化会展中心。到2020年,文化休闲娱乐业产值突破300亿元。

3、现代物流业

依托全国重要区域性综合交通枢纽,加强物流基础设施建设,推动物流企业规模化发展,构建功能完善、布局合理、管理科学、绿色高效的现代物流综合服务体系,建成长江中上游物流枢纽城市,增强服务“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建设的能力。到2020年,现代物流业产值达到2000亿元。

——培育物流产业链。加强物流港口和物流通道建设,做大做强港口物流业。完善三峡翻坝中转功能,打造长江经济带重要的大宗物资中转、仓储和配送中心。改造提升专业物流园区功能,大力发展沿江专业物流。构建以港口为端点、以产业基地物流、货物中转物流为特色的物流产业链。

——推进物流业集聚发展。加快推进茅坪、太平溪、云池、红花套、枝城、三峡机场、东站、小溪塔、东山、点军等综合物流园区建设,全面建成宜昌三峡保税物流中心,申报建设综合保税区。完善物流末端配送体系。逐步形成以城市物流园为主轴,县级配送站点为支撑,农村综合交通服务站、农村邮政、快递网点为补充的三级城乡物流服务网络。

——加快发展智慧物流。以省级重点物流企业为龙头,着力实施物流标准化、信息化服务示范工程。加强对仓储、转运设施和运输工具的标准化改造。实施物流大数据战略,推进云计算、物联网、北斗导航及地理信息等技术在物流智能化管理方面的应用,提升物流业信息化水平。

——加大物流开放合作。加强与长江中游城市群、成渝经济区及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的区域物流合作,积极参与长江流域物流联动发展,搭建服务中西部和长江经济带的物流平台。争取国家支持创建国家物流业开放合作试验区。

4、金融服务业

加强金融调控监管,维护金融稳定安全,提升服务实体经济功能,加快建设区域金融中心。到2020年末,金融业增加值超过400亿元,存贷款余额分别突破6000亿元和4500亿元,上市企业突破40家。

——推动金融业创新发展。引导社会资本投入,创新金融服务PPP模式。支持发展科技金融。争取在湖北自贸区开展跨境贸易和投融资人民币结算试点,争取符合条件的金融机构在宜昌片区开展离岸金融业务。推动开展跨国公司总部人民币和外汇资金集中运营管理试点,大力发展互联网金融、规范发展民间金融、探索发展农村合作金融。

——培育金融业市场主体。积极引进和培育各类金融机构,高标准建设“宜昌金融街”。大力发展产业投资基金、创业投资基金和股权投资基金等各类基金,支持设立循环经济产业投资基金。加快组建市级法人银行和证券、保险法人机构;推进三峡农商银行发展成为全国性或区域性商业银行;积极引导企业发起设立民营银行、租赁公司、财务公司等法人机构。探索建立金融、商务综合服务中心试点,鼓励开展股权融资、知识产权质押、产业链融资等金融服务新模式。支持引进区域性金融管理中心。大力发展金融中介机构。

——实施金融帮扶工程。完善农村金融服务体系,鼓励商业银行向农村延伸机构,引导银行机构适当下放信贷审批权限和外汇业务经营权限。稳步推进农业保险试点工作。创新中小企业金融服务,完善中小企业担保体系,建设中小企业融资服务网络平台,引导社会资金为中小企业提供融资支持。落实创业就业小额贷款政策,保障财政贴息资金。完善下岗失业人员小额贷款担保机制,落实国家助学贷款政策。

——大力发展资本市场。积极培育后备企业,支持企业实施股份制改造,引导企业进入证券市场融资。创新投融资方式,扩大直接融资规模。推动上市公司并购重组,促进上市公司再融资。支持企业利用债券市场融资,推进中小企业发行集合债。支持上市公司进行债券融资,支持信托股权融资。着力发展创业(风险)投资。加快发展产权和大宗商品交易市场。

——加快发展保险业。大力引进专业保险公司在宜昌设立分支机构,稳步发展保险代理机构。大力发展与人民群众生产生活安全直接相关的保险品种。推动出口信用保险与出口融资业务有机结合、科技保险与科技创新有机结合。积极支持保险机构在宜昌开展创新业务试点。

——加强金融基础性服务体系建设。完善以现代化支付系统为核心,商业银行行内系统为基础,票据交换、银行卡支付、网上支付、中央银行会计核算、国库会计核算等业务系统为重要组成部分的支付清算体系。建立金融生态监测评价系统,维护正常经济金融秩序。建立公开透明、优质便利的外汇综合服务平台和全面及时、准确权威的金融信息服务平台。

5、商贸流通业

以培育商贸流通集聚区和现代商业集群为重点,创新流通方式,培育新型业态,引导服务消费,着力打造长江中上游区域性商贸流通中心、商贸文化中心和商品展示中心。到2020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1800亿元以上,年均增长11%。

——加强大宗商品交易市场建设。加快建设大宗商品集散基地、交易市场和跨国采购中心,吸引总经销、总代理和特约经销等集聚发展。积极拓展价格发现、口岸集散、营运控制、信息发布等高端服务功能,进一步完善综合商社、采购中心、电子商务、离岸贸易、分拨配送、期货期指、仓单质押、票据贴现等现代流通模式。

——完善城乡商贸市场体系。优化城市商业网点布局,加快城市商圈建设,推进县(市)级和城市新区商贸中心提档升级。实施商贸企业“小进限”成长工程,推动限额以上商贸企业发展壮大。加强市、县、乡(镇)级配送中心建设。支持批发市场向城市新区商贸服务集聚区、城市副中心特色商贸中心集聚发展,打造一批各具特色的商业街区。

——积极培育商贸流通新业态。改造提升传统商贸业,积极发展综合购物中心、无店铺销售、电子商务总部、网上商城等新兴业态,建设一批智慧型商贸企业、专业市场和居民生活服务平台。大力发展电子商务,加强电子商务服务平台建设,支持大型企业以供应链协同为重点发展电子商务,支持中小企业开展电子商务应用,积极发展B2B、B2C、C2C、ABC等电子商务交易服务。

投稿与新闻线索:陈女士 微信/手机:13693626116 邮箱:chenchen#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能源十三五规划查看更多>电力十三五规划查看更多>湖北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