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电力火电火电动态访谈正文

深度访谈丨欧阳昌裕:经济新常态下的电力发展研究

2016-08-02 08:40来源:《电力决策与舆情参考》作者:欧阳昌裕关键词:电力装机燃煤发电电力行业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我国已经进入经济发展新常态、生态文明建设新阶段、能源生产和消费革命新时期,电力发展业已进入以绿色化、智能化为主要技术特征的新时代,主要特点表现为用电“增速换挡”、电力“结构升级”和发展“动力转换”,需要顺势而为,认识新常态,适应新常态,引导新常态,加快推进电力生产与消费革命。

正确认识经济新常态

自习近平总书记在2014年5月首次提出经济新常态以来,“新常态”已经成为中国最新、最高频的“热词”。

近年来,我国经济正在向形态更高级、分工更复杂、结构更合理的阶段演化,习总书记在2014年12月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高度概括为九个方面的变化,一是从消费需求看,模仿型排浪式消费阶段基本结束,个性化、多样化消费渐成主流;二是从投资需求看,传统产业相对饱和,但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和一些新技术、新产品、新业态、新商业模式的投资机会大量涌现;三是从出口和国际收支看,全球总需求不振,我国低成本比较优势也发生了转化,同时我国出口竞争优势依然存在,高水平引进来、大规模“走出去”正在同步发生;四是从生产能力和产业组织方式看,传统产业供给能力大幅超出需求,新兴产业、服务业、小微企业作用更加凸显,生产小型化、智能化、专业化将成为产业组织新特征;五是从生产要素相对优势看,人口老龄化日趋发展,农业富余劳动力减少,要素的规模驱动力减弱,经济增长将更多依靠人力资本质量和技术进步;六是从市场竞争特点看,从过去主要是数量扩张和价格竞争,正逐步转向质量型、差异化为主的竞争,统一全国市场、提高资源配置效率是经济发展的内生性要求;七是从资源环境约束看,环境承载能力已经达到或接近上限,必须顺应人民群众对良好生态环境的期待,推动形成绿色低碳循环发展新方式;八是从经济风险积累和化解看,各类隐性风险逐步显性化,风险总体可控,但化解以高杠杆和泡沫化为主要特征的各类风险将持续一段时间;九是从资源配置模式和宏观调控方式看,全面刺激政策的边际效果明显递减,既要全面化解产能过剩,也要通过发挥市场机制作用探索未来产业发展方向。

上述九个方面趋势性变化说明,我国经济发展已经进入新常态,其主要特点就正如习总书记出席2014年11月亚太经合组织(APEC)工商领导人峰会开幕式并发表主旨演讲中所指出的三个方面:一是“速度变化”,即从高速增长转为中高速增长。经过30多年高速增长,中国经济体量已今非昔比,经济增速虽然放缓,实际增量依然可观。二是“结构优化”,即经济结构不断优化升级。经济发展方式正从规模速度型粗放增长转向质量效率型集约增长,经济结构正从增量扩能为主转向调整存量、做优增量并存的深度调整。第三产业、消费需求逐步成为主体,城乡区域差距逐步缩小,居民收入占比上升,发展成果惠及更广大民众。三是“动力转换”,即从要素驱动、投资驱动转向创新驱动。经济增长更趋平稳,增长动力更为多元。经济更多依赖国内消费需求拉动,避免依赖出口的外部风险。

认识新常态,就是应该看到,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是我国经济发展阶段性特征的必然反映,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没有改变我国发展仍处于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的判断,改变的是重要战略机遇期的内涵和条件;没有改变我国经济发展总体向好的基本面,改变的是经济发展方式和经济结构。适应新常态,就是要深化理解、统一认识,增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自觉性和主动性,坚持发展、主动作为,做到观念上要适应、认识上要到位、方法上要对路、工作上要得力。引导新常态,就是顺势而为、乘势而上,要更加自觉地坚持以提高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为中心,大力推进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更加注重满足人民群众需要,更加注重市场和消费心理分析,更加注重引导社会预期,更加注重加强产权和知识产权保护,更加注重发挥企业家才能,更加注重加强教育和提升人力资本素质,更加注重建设生态文明,更加注重科技进步和全面创新。

经济新常态下的电力工业发展,与各行各业一样,需要正确认识新常态,主动适应新常态,积极引领新常态,顺应绿色化、智能化发展态势,加快推动电力市场与消费革命。与经济新常态一样,未来电力发展的主要特点同样可以概括为“增速换挡”、“结构升级”和“动力转换”。

准确把握未来电力发展

的绿色化和智能化技术特征

电的转换和使用效率比直接利用一次能源更高。我国能源结构以煤为主,而就创造经济价值而言,煤炭的最佳消费方式是转化为电力,而且绝大部分非化石能源需要转换为电能加以利用,所以,提高电能在终端能源消费中的比重更有利于提效、节能和减排,更有利于有效降低能源消费总量,这些都充分说明能源发展以电力为中心日益突显。国内有关研究机构的研究表明,电能在终端能源消费中的比重每提高1个百分点,单位国内生产总值(GDP)能耗可下降4%。电力是经济社会发展的物质技术基础,既是经济社会发展必不可少的生产资料,又是人民生活必不可少的生活资料,国家现代化首先是国家电气化。我国电力行业发展相应进入了以安全、经济、绿色、和谐为价值特征,以绿色化和智能化为技术特征的2.0时代,具有以下鲜明的特点:

一是电力结构绿色转型加快。非化石能源发电比重逐年提高,2013年占比接近三分之一,2020年有望达到40%左右,未来电源结构将逐步实现从煤电为主向非化石能源发电为主的转换,到2050年非化石能源发电比重超过60%。

二是电力空间布局调整加快。布局调整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最近几年在加速。常规水电转移到西南、西北水电基地,燃煤电厂加快向西部、北部煤炭基地转移,核电将从沿海向内陆辐射,西电东送等跨区跨省送电通道能力加快提升。西部地区发电装机占全国的比重从2000年的24.5%提升到2013年的33.5%,提高了9个百分点,而相应的全社会用电比重从2000年的21.1%提升到25.5%,仅提高了4.4个百分点。

原标题:独家|欧阳昌裕:经济新常态下的电力发展研究
投稿与新闻线索:陈女士 微信/手机:13693626116 邮箱:chenchen#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电力装机查看更多>燃煤发电查看更多>电力行业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