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电力火电火电动态政策正文

工信部产业技术创新能力发展规划:重点发展大型高效超净排放煤电机组、可再生能源装备等(全文)

2016-11-01 16:05来源:北极星电力网关键词:煤电机组电力装备可再生能源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北极星电力网了解到,近日工信部公布产业技术创新能力发展规划(2016-2020年)的通知,重点发展大型高效超净排放煤电机组、超大容量水电机组、核电机组、重型燃气轮机,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装备、先进储能装置、智能电网用输变电及用户端设备,大功率电力电子器件、高温超导材料。

详情如下:

工信部规〔2016〕344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及计划单列市、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工业和信息化主管部门:

为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和《中国制造2025》,加快推进产业技术创新能力发展,工业和信息化部制定了《产业技术创新能力发展规划(2016-2020年)》。现印发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贯彻落实。

工业和信息化部

2016年10月21日

附件:产业技术创新能力发展规划(2016-2020年)

产业技术创新能力发展规划

(2016-2020年)

积极推进产业技术创新能力建设,实现重大共性关键技术突破,加快工业转型升级,是当前工业经济发展的迫切任务。推动产业技术创新能力发展是贯彻落实中央关于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进工业化和信息化深度融合的重要手段,是实现制造强国战略的重要抓手,也是推动产业结构迈向中高端、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关键支撑。

为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中国制造2025》、《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纲要》和《“十三五”国家科技创新规划》,明确“十三五”期间工业和信息化领域技术创新能力发展的目标和主要任务,引导和加强重点产业的技术创新工作,提升产业技术创新能力,促进工业转型与升级,编制本规划。

一、发展成就及存在问题

“十二五”时期,我国工业和信息化领域产业技术创新取得了显著成果,产业技术创新能力有了较大提升。

(一)产业技术创新能力不断提升

我国逐步掌握了一批关键技术,在载人航天、探月工程、载人深潜、超级计算机、百万千瓦级核电装备、大型飞机、大型液化天然气(LNG)船、高速轨道交通、云计算、部分行业应用软件等核心领域,集中力量突破了一批关键核心技术并进入世界先进行列;推动了高技术船舶、汽车发动机关键部件、高精度冷轧板、碳纤维等重点领域技术的研发和产业化,攻克了包括“高效环保芳烃成套技术开发及应用技术”、“甲醇制取低碳烯烃(DMTO)工艺技术”、“高磁能积稀土永磁体”、“铝电解节能重大技术”、“申威SW-3众核处理器”等一批共性关键技术并进行推广应用;特高压输变电设备、百万吨乙烯成套装备、风力电机等部分领域装备产品技术水平已跃居世界前列,第一艘航母交接入列,大型快速高效数控全自动冲压生产线实现向发达国家批量出口,28纳米芯片制程工艺进入量产,核心技术掌控能力显著增强。工业行业标准化工作进展顺利,“十二五”期间,工业和信息化部共批准发布1.1万余项行业标准,完成了近6000项行业标准的复审工作,废止了538项行业标准,进一步优化了标准体系结构。国际标准化工作推进力度不断加大,TD-LTE-Advanced成为第四代移动通信国际标准、“物联网概述”成为ITU发布的第一个物联网国际标准等,提高了我国产业国际竞争力和规则主导力。截止到2015年12月底,电子信息、装备制造、轻工、石化、钢铁、汽车、纺织、船舶、有色金属等九大行业发明专利申请总量超过445万件,“十二五”期间九大行业发明专利申请年均增长率达到26%。

(二)创新体制机制不断完善

作为技术创新主体的企业研发投入逐步加大,2014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研究与试验发展(R&D)经费投入强度(与主营业务收入之比)为0.84%,比2013年增加0.04个百分点。政府亦持续为产业技术创新提供财政支持,2014年,国家财政科学技术支出占当年国家财政支出的比重为4.25%。政产学研各方不断进行体制机制创新,探索不同的政产学研用结合的新模式,如建立产学研用研发联盟模式、产业园区模式、企业孵化器模式、专利许可和技术转让模式等,初步形成了政产学研用一体化的互动多赢格局。

(三)创新支撑服务能力不断加强

“十二五”期间,我国工业和信息化重点行业创新支撑服务能力逐步提升。企业技术创新主体地位逐步强化,至2015年底,认定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1187家、国家技术创新示范企业358家、省级知识产权运用示范企业363家,知识产权标杆企业60家。各方协作搭建了一系列专业性公共服务平台,提供技术研发、成果转化、资本运作、知识产权、标准制定、产品检测、人才服务、企业孵化和品牌推广等专业服务,国家中小企业公共服务示范平台已达511家。

同时,必须清醒认识到,我国产业技术创新能力发展仍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主要表现在:技术创新能力与发达国家相比依然存在较大差距,部分关键核心技术及装备主要依赖进口;成果转化机制不灵活,科技对产业的贡献率较低,许多研发成果停留在实验室阶段或中试阶段;企业技术创新投入较低,组织机制尚不完善;协同创新模式较为单一,缺乏能够长久合作的机制;国家层面的创新支撑服务体系尚不完善,产业各方对于产业共性关键技术的研发积极性不足,各类创新平台对于技术创新的支撑服务作用尚不明显。

二、面临的形势

(一)新一轮科技创新对产业创新能力发展提出新挑战

当今世界新一轮科技创新正在加速推进,信息、生物医药、新能源、新材料等领域处于革命性突破的前夜,颠覆性技术将改变产业形态、组织方式和生产生活方式,对国际经济、政治、军事、安全、外交等产生深刻影响,国际竞争的焦点逐渐由单一技术创新转向创新生态系统的建设。为顺应全球创新体系和创新模式的一系列变革,发达国家不约而同地掀起了以抢占竞争制高点为核心的新一轮技术创新浪潮,纷纷加大对产业技术创新能力建设的投入与扶持,如美国提出国家制造业创新网络计划,以促进制造业复兴;德国提出工业4.0战略,旨在提升制造业的智能化水平;各新兴经济体也加强新技术新产业战略部署,努力抢抓机遇。我国既面临着赶超跨越的历史机遇,也面临被拉大差距的严峻挑战,必须加快发展技术创新能力,抢占未来竞争制高点,并重点打造创新生态系统,加强技术创新与商业模式创新的结合,才能掌握发展的主动权。

(二)经济发展新常态对产业创新能力发展提出新要求

近年来,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从“十二五”开局之年的9.5%,一直到收官之年的6.9%,GDP增速逐渐趋于平稳。同时,我国工业化总体已进入中后期阶段,是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四化同步发展、并联发展的关键时期。高投入、高消耗、偏重数量扩张的发展方式已经难以为继,经济发展面临“三期叠加”矛盾,资源环境约束加大,劳动力等要素成本上升,工业企业利润增长受限,使我国经济形势依然严峻。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促进经济提质增效、转型升级,迫切需要依靠技术创新培育发展新动能。只有依靠技术创新能力打造发展新引擎、开辟发展新空间,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用先进产能逐步替代落后产能,才能实现经济保持中高速增长、产业迈向中高端水平的目标。

(三)创新驱动战略为产业创新能力发展提供新支撑

技术创新是产业可持续发展的引擎,是转变产业发展方式、实现工业转型升级的重要支撑。国家高度重视科技创新,十八大明确提出:“科技创新是提高社会生产力和综合国力的战略支撑,必须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强调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随后一系列相关政策的出台,包括《关于深化体制机制改革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若干意见》,《中国制造2025》、《国务院关于积极推进“互联网+”行动的指导意见》、《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十三五”国家科技创新规划》等,为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提供了支撑。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也再次强调:“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发挥科技创新在全面创新中的引领作用”。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将促进我国形成国际竞争新优势、为产业技术创新能力建设提供重要支撑。

三、指导思想和发展目标

(一)指导思想

深入贯彻党的十八大及十八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把创新能力发展作为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道路的重要任务。牢固树立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贯彻落实《中国制造2025》,健全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政产学研用相结合的产业技术创新体系,着力突破重点领域共性关键技术,加速科技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提高关键环节和重点领域的创新能力,推进两化深度融合,激发“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新动能,促进我国由制造大国向制造强国、网络强国转变。

——坚持企业主体。强化企业技术创新主体地位,突出企业在技术创新决策、研发投入、科研组织和成果转化中的作用。

投稿与新闻线索:陈女士 微信/手机:13693626116 邮箱:chenchen#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煤电机组查看更多>电力装备查看更多>可再生能源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