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电力核电核电建设与运行报道正文

乏燃料后处理建设不应成为核电“痛点”

2017-01-22 08:57来源:中国环保在线关键词:核反应堆核燃料核电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在我国核电高速发展的背景下,乏燃料后处理建设进度却显得有些滞后。目前,大亚湾核电厂的乏燃料水池已饱和,田湾核电厂乏燃料水池也接近饱和,已经建成的离堆乏燃料湿法储存设施也已经接近设计之初的存储最高极限。而我国尚未建成商用大型乏燃料后处理厂,只有一座动力堆乏燃料后处理中间规模试验工厂,乏燃料后处理建设已经迫在眉睫。

在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能源局日前印发的《能源技术革命创新行动计划(2016~2030年)》(以下简称《行动计划》)中“乏燃料后处理与高放废物安全处理处置技术创新”成为了核能行业技术两大创新重点之一。在“十三五”规划纲要中,也明确了十三五期间要“建设5座中低放射性废物处置场和1个高放射性废物处理地下实验室”,核废料处理作为百大工程项目之一,已经提高到国家高度。

资料显示,将反应堆中使用过的核燃料(即乏燃料)进行化学处理,除去其中的裂变产物,并分离和回收易裂变核素及可转换核素的过程被称为乏燃料后处理。它是提高核电经济性、确保核能可持续发展并降低放射性废物长期危害的最佳途径。

建设已滞后

近年来中国核电发展迅速,仅2015年我国就核准开建了8台核电机组,核电在建规模保持世界第一。然而在我国核电高速发展的背景下,乏燃料后处理建设进度却显得有些滞后。

根据2012年国务院《核电中长期发展规划(2011—2020)》中到2020年我国核电运行装机容量达到5800万千瓦、在建装机3000万千瓦的规划,我国核电运行平均每年将产生乏燃料1000吨。按照当前速度测算,到2020年我国将累计产生乏燃料0.75万吨—1万吨,2030年将达到2万吨—2.5万吨。

目前,大亚湾核电厂的乏燃料水池已饱和,田湾核电厂乏燃料水池也接近饱和,已经建成的离堆乏燃料湿法储存设施也已经接近设计之初的存储最高极限。而我国尚未建成商用大型乏燃料后处理厂,只有一座动力堆乏燃料后处理中间规模试验工厂,乏燃料后处理建设已经迫在眉睫。

技术难度大

但是,无论是自主技术还是投资,乏燃料后处理的规模提升难度均超过普通核电站。

“核燃料后处理技术是一项高、精、尖的复杂技术。”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放射化学研究所所长郑卫芳说,后处理厂投资巨大、建设周期长,一般需要十年,目前世界上拥有后处理工厂的国家并不多,有限的后处理技术国际合作也无法实现真正核心技术交流。作为世界在建核电规模最大的国家,我国必须拥有自主乏燃料后处理技术。

原标题:乏燃料后处理建设不应成为核电“痛点”
投稿与新闻线索:陈女士 微信/手机:13693626116 邮箱:chenchen#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核反应堆查看更多>核燃料查看更多>核电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