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电力火电火电动态报道正文

哈电集团:绿色煤电的标杆

2017-03-14 09:01来源:科技日报作者:阴浩 刘双 杜寒三关键词:超超临界二次再热火电机组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律动的北方、冬季的大自然,蕴藏着无限的能量,预示着蓄势待发的勃勃生机。走入位于哈尔滨科技创新城的哈尔滨电气集团公司(简称“哈电集团”)的发电设备研制基地,所有人都会被迎面而来的巨幅油画所吸引。巨幅油画以《律动》为题,以哈电集团企业文化的主色调蓝色为主,再现了大自然的广袤、雄浑,也彰显了哈电集团作为“装备制造业共和国长子”的博大与宽容。

“在宁静中积聚能量,在律动中释放前行。”哈电人说,“我们的愿景,打造世界装备制造业的动力航母;我们的目标,中国最好、世界一流。”

世界需要源源不竭的动力向前发展,人类需要时时不断的光明走向未来。历史记载中,中国人制造发电设备比西方晚了近百年,而现实告诉世界,哈电集团书写出新的历史。在产能过剩、需求不足的严峻形势下,我国大型电站设备制造生产基地——哈电集团2016年主要经济指标同比均实现10%以上增长,且不断在国际高端电力设备领域实现新突破。

这个有着60多年发展历程的老牌国有企业,凭借多年来在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的自主创新,不断拓展新市场,焕发出新的生机和活力,奏出了老工业基地振兴的最强音。哈电集团正在成为引领世界装备制造业不断前行的动力航母,不断践行着“为世界提供动力,为人类带来光明”的使命。

从苏联援建,到模仿制造;从引进技术,到哈电“智”造。陪跑、跟跑、并跑,直到现在很多领域的世界领跑,60余载光阴岁月,哈电集团的历史就是一部老牌国企通过自主创新不断适应市场需求变化,奋勇前行的历史,更是共和国科技事业“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成功模式的典型代表。

60多年来,哈电人用不懈的努力和殷实的成果书写着民族工业从无到有、由弱到强、从小到大的历史,实现了装备制造业从“中国制造”到“中国创造”的跨越。水轮发电机组单机容量从始建之初的800千瓦到现在的1000兆瓦;常规火电汽轮机及发电机组单机容量从25兆瓦提高到现在的1000兆瓦以上等级;锅炉产品从当初的6000千瓦中压发展至现在的1100兆瓦超超临界,实现了质的飞跃;核电产品实现了核岛内核心部件的配套制造,常规岛汽轮机、发电机的单机容量从起步的二代650兆瓦发展到三代的1250兆瓦,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华龙一号”核电产品也将喷薄而出;30兆瓦燃气轮机的成功制造打破了西方国家的垄断;舰船主动力装置一枝独秀,为中国海军驶向蓝海捍卫国家主权提供了不竭动力。哈电集团用持续的自主创新创造了数百个国内第一,在中国发电装备制造业发展的各个历史时期树起一座座丰碑,彰显出央企敢为天下先的博大胸襟和勇于担当的共和国装备制造业“长子”风范。

经过60多年的发展,哈电集团形成了煤电、核电、水电、气电、船舶动力装置、电气驱动装置、电站交钥匙工程等为主导产品的产业布局,为推进中国装备制造业发展提供了不竭动力。

引进消化吸收 打造三代核电技术自主品牌

2011年,发生在日本福岛的核泄漏事件让人谈“核”色变,发展更加安全可靠的三代核电成为世界各国共同的现实选择。AP1000作为美国西屋电气公司开发的第三代核电技术,采用非能动安全系统保障安全,是目前全球核电市场中最安全、最先进的商业核电技术。自2008年哈电集团引进AP1000技术以来,我国核电产业经历了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的发展过程,实现了从无到有,从弱到强的蜕变。

2015年11月,哈电集团核电生产取得两个新突破,一是制造的第5台AP1000核电辅机设备——田湾核电站3号机密封油系统集装和氢气控制系统顺利发运;二是田湾3号机定子端部灌注胶工作顺利完成,验证了哈电集团对三代核电技术和装备国产化的成功,哈电集团核电产品国产化制造技术走向成熟,也标志着我国AP1000核电装备制造能力的进一步提升。

通过对AP1000技术的不断优化创新,哈电集团已逐步成为我国核电“走出去”主打品牌——“华龙一号”的重要成员,堆型相匹配的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大容量半转速核电汽轮机,为中国核电“走出去”提供了强劲动力。

相关阅读:

重磅 | 2017年火电灵活性改造技术研讨会通知!

2017清洁燃煤发电中国国际论坛开幕在即

原标题:哈电集团:自主创新让中国动力光耀世界
投稿与新闻线索:陈女士 微信/手机:13693626116 邮箱:chenchen#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超超临界查看更多>二次再热查看更多>火电机组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