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电力风电风电工程报道正文

辽宁阜新的风电“再创业”之路

2017-03-23 09:40来源:中国能源报作者:赵福艳 夏云峰关键词:辽宁风电风电装机量风电建设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今天提起今日的阜新,人们头脑中不再是煤渣遍地的灰暗景象,而是会立刻想起遍布原野山岗的亮丽的“大风车”。作为国家首个资源枯竭型城市经济转型试点市,阜新不走寻常路,选择风电为“再次创业”的突破口,完成一座资源枯竭型城市的自我救赎。

“煤电之城”转型打造“风电之城”

昔日阜新以“煤电之城”闻名于世,但现在正凭借风电行业的迅猛态势,一跃成为辽宁省风电装机规模最大的地区。据统计,截至2016年底,阜新风电累计并网装机容量达到189万千瓦,占辽宁省风电累计并网装机容量的29.6%,占阜新市并网装机容量的51%;风电累计发电量为38亿千瓦时,占全省发电量的33.9%,占阜新市能源发电量的31%。值得一提的是,2015年阜新市新增风电装机容量15万千瓦,占全省新增容量50%;太阳能发电并网7万千瓦,同比增长150%,占全省新增容量的40%,新能源年产值达20亿元。在我国“三北地区”风电普遍面临严重的“弃风限电”问题的环境下,阜新的这些数字尤为抢眼。

通过大力发展风电等新型能源产业,阜新成功找到了转型的支点和方向,进而成为全国资源枯竭型城市重新走上可持续发展道路的典范。

“资源枯竭型城市”谋定“转型试点”

阜新市地处辽宁省西北部,处于东北亚和环渤海地区的中心地带,与环渤海的黄金海岸山水相依,是昔日有名的“煤电之城”。今日走在阜新的大街小巷,依然能看到“煤矿文化”和老工业基地交互辉映的烙印。新中国成立60年以来,累计为国家开采原煤6亿多吨,发电1400多亿千瓦时,为东北重工业基地乃至全国经济建设都曾经做出了巨大的贡献。然而,如其他资源型城市的宿命一样,随着20世纪90年代煤炭资源的濒临枯竭,曾占据阜新半壁江山的煤炭经济开始崩溃,以“煤”和“电”为支柱的地方产业下滑明显,社会问题陡增。矿井纷纷倒闭,留给阜新的是烟尘弥漫的梦魇般的地表天坑和10万个下岗职工。经济基础落后,产业结构单一,接续和替代煤电的产业还没有形成。

在这样的背景下,阜新市委、市政府于2000年提出了实施阜新经济转型的概念。2001年12月14日,时任国务院副总理李岚清、吴邦国共同主持召开了国务院专题办公会议,研究阜新的经济转型问题。会上,阜新被确定为全国资源枯竭型城市经济转型试点市。随后,一个以能源为基础,现代技术产业和现代农业为导向的综合型城市规划逐渐浮出水面。阜新的经济转型找到了方向。

“三北风带”中心泛起“华能效应”

方向有了,落脚点在哪里?一次偶然的机遇,把阜新恼人的大风变成了永不枯竭的绿色能源。2005年7月,时任国家能源局局长张国宝到阜新调研时,意外发现阜新具有发展风电的良好资源。阜新位于“三北风带”中心,风能资源较为丰富,年发电利用小时数在2100以上。更重要的是,电网网架结构和变电站布局非常合理,电价与近邻赤峰相比也高出几分钱。这些情况引起了张国宝的高度重视,遂把阜新风电发展写进了给党中央、国务院的专题报告中。同年8月,国家发改委办公厅下发了《关于加快风电设备本地化有关意见的通知》,《通知》中明确提出“由华能新能源产业控股有限公司与大连重工˙起重机械厂合作在辽宁省(阜新)建设单机容量兆瓦以上,总规模50万千瓦以上的风电场”,从而拉开了华能进驻阜新的序幕。

在华能到来之前,阜新市只有区区1.02万千瓦的风电项目,基本是实验性质,用于验证风能资源情况。从2001年阜新市竖起第一个测风塔之后的五年间,只有金山公司分两批安装的12台850千瓦机组。从2006年8月华能阜新风电项目筹备处成立开始,阜新市迎来了风电项目建设的高潮。到2009年底,风电装机就达到了72.5万千瓦。华能在阜新的一期工程高山子风电场装机容量10万千瓦,凭借华能出色的运维管理,实现年利用小时数2800的历史纪录,令同行羡煞不已。随着“华能效应”声明远播,华能在阜新“一枝独秀”的局面很快被打破,14家央企纷至沓来,形成“百花齐放”、争先恐后的局面。昔日风电企业普遍不看好的东北小城一时间成为开发企业争相进驻的风能资源宝地。阜新的风电之所以能取得如此快速的发展,主要得益于阜新市政府与企业的良性互动。

“现代服务业”统领“新型产业基地”

当然,阜新风电实现的不仅仅是“双赢”的格局。

华能公司的一位领导是这样总结阜新风电发展所带来的全方位社会效益的:“通过发展风电,政府获益、企业获益、行业获益、百姓获益,国家也因此而获益!”

据了解,以风电为主的新能源产业,已经成为阜新市第二大支柱产业,与第一大产业的差距在于一部分风电项目还处于税收的减免期,很快新能源产业就会成为阜新第一大经济支柱。仅华能一家在阜新的纳税额就接近2亿元。新能源行业为阜新提供工作岗位5500多个,有力缓解了当地的就业压力。

风电的发展为阜新带来的不仅是经济效益,还有环境效益和社会效益,这才是向可持续发展迈进的真正意义上的转型。

作为国家确定的风电设备国产化基地,阜新已经形成以风电为龙头的多元化格局,“十二五”期间风电开发企业有华能、中国风电、大唐、华润、金山等9家,又先后引进和培育了明阳风电、重庆海装、联合动力等风电制造以及风电控制系统和测风系统制造开发企业共8家,产业链条得以有效延伸和完善。同时,阜新市还打造了以风力发电、太阳能发电、生物质能、地热能开发应用及配套产业为代表的现代新型能源基地,基地产业集群有企业41家。截至2015年底,阜新市风电装备制造产业产值达到201亿元。其中,整机85亿元,配套部件90亿元,风电服务15亿元,材料11亿元。

“以资源换产业”,这是各地在发展地方经济中的“理性诉求”,只不过眼光有长短之分,手段有优劣之别。阜新市的目标是打造一个以现代服务业为统领的新型产业基地。

近几年,阜新市政府加强组织领导,建立各相关部门密切配合的协调工作机制,统筹协调新能源示范城市规划实施方案,有计划、有步骤地协同推进项目建设,再积极落实国家能源局联合国家开发银行开展新能源示范城市金融创新试点的同时,还努力协调金融机构建立地方投融资平台,为新能源示范城市建设提供创新性金融服务,建立适合分布式新能源特点的融资模式,这些政策也定会让阜新的风电更上一层楼。

风电吹动了阜新转型的历史车轮滚滚向前,阜新人的勤劳和智慧将赋予风电更多精彩的内涵。

(作者供职于中国可再生能源学会风能专业委员会)

原标题:阜新的风电“再创业”之路
投稿与新闻线索:陈女士 微信/手机:13693626116 邮箱:chenchen#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辽宁风电查看更多>风电装机量查看更多>风电建设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