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电力火电火电环保市场正文

碳交易市场面临重整 项目不规范导致发改委叫停

2017-04-05 08:34来源:经济观察报关键词:碳排放权电力生物质发电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2017年3月17日,来自国家发改委的一则公告,暂停了温室气体自愿减排项目备案申请的受理。与此同时,国家发改委将对原有的《温室气体自愿减排交易管理暂行办法》(简称《暂行办法》)相关条款进行修订。根据国家发改委的说法,在上述《暂行办法》施行中存在着温室气体自愿减排交易量小、个别项目不够规范等问题。

在一些来自地方排放权交易所的工作人员看来,发改委的这一“暂缓”动作,一方面是为了解决碳排放权交易市场(简称碳市场)存在的某些问题,另一方面则与政府宣布要在2017年启动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有着紧密的关系。

2013年-2014年,北京、天津、上海、重庆、湖北、广东和深圳等七省市碳排放权交易试点陆续开市。2015年12月中国明确提出计划于2017年启动全国碳排放交易体系,第一阶段将涵盖石化、化工、建材、钢铁、有色、造纸、电力、航空等重点排放企业,门槛在年标煤消耗量1万吨以上。按照这一时间表,全国统一碳市场离启动已经不远。在此之前,国家发改委等主管部门已经在立法、工作动员、配额分配、能力建设等各个层面展开了相关准备工作。

历经三年、七地的碳排放权交易试点,碳市场总体平稳运行,但在一些从事碳交易的人士看来,碳市场中价格、交易量、配额发放以及CCER项目(全称ChineseCertifiedEmis-sionReduction,即中国核证减排量项目)的使用等,依然存在棘手的问题。而全国市场的启动,则面临着更多的挑战。

“暂缓受理申请”

原本,有来自全国多个省份的592个CCER项目,在等待着国家发改委的备案。在发改委近日公示的一份“申请事项清单”中可以看到,这些项目来源广泛,既有来自河南省新县的植树造林项目,也有来自贵州省安顺市的农村沼气利用项目,还有更多的是来自全国各地的水面光伏电站、风电场、生物质发电这样的发电项目。他们的共同特点是通过利用某种技术,减少了温室气体的排放。这样的减排项目经过第三方核证机构核证出具体的减排量并最终被国家发改委获批之后,将成为可盈利的项目,进入碳排放权交易市场中进行交易。

2017年3月17日,一则来自发改委的“暂缓受理”公告,让这592个项目的备案一事暂时搁置了起来。该公告表示,发改委正在组织修订应用了四年多的《温室气体自愿减排交易管理暂行办法》(以下简称《暂行办法》),并暂缓受理温室气体自愿减排交易方法学、项目、减排量、审定与核证机构、交易机构备案申请。待《暂行办法》修订完成并发布后,将依据新办法受理相关申请。

2011年,国家发改委发布《关于开展碳排放权交易试点工作的通知》,正式批准上海、北京、广东、深圳、天津、湖北、重庆等七省市开展碳交易试点工作,并于2013年正式启动试点。这些试点地区的重点排放单位每年应向所在地的省级碳交易主管部门提交不少于其上年度经确认排放量的排放配额,履行上年度的配额清缴义务(即“履约”)。与此同时,排放单位可按照有关规定,使用国家核证自愿减排量(CCER)来抵消其部分经确认的碳排放量。

广州东润发环境资源有限公司是广东省发改委下属的CCER项目审核机构,兼有咨询以及CCER项目的开发业务。该公司人士张南向经济观察报表示,暂停受理的影响不小,因为很多项目因为政策的不明朗需要跟着暂停。在他所属的碳排放服务行业,多数机构可以做的业务并不多,CCER的开发是重要的业务收入来源。

不过在他看来,发改委这样做,似乎并不难理解:前期市场混乱,暂停项目备案、修订相关的政策正在情理当中。眼下,CCER的需求量并不大,一部分来自自愿减排的“买家”,一部分则来自那些受到排放量控制的企业。

“国家想做的不是促进交易,可能是要限制项目备案,增加一些限制性的条件来减少供给。”张南向经济观察报表示,这一方面是基于市场上CCER项目的供应量的确太多,另一方面则是由于CCER的需求量有限。在此之前,各个试点地区都有出台相关规定,限制CCER的使用比例、产地、类型等。例如,广东省规定可抵消的配额比例是10%。

在发改委的“暂缓受理”公告中表示:“《暂行办法》施行中存在着温室气体自愿减排交易量小、个别项目不够规范等问题。”来自湖北省碳排放交易所合规部的徐渭向经济观察报表示,这里的“交易量小”应该是相对于签发量来说的,原因在于,CCER在碳交易中不是履约必须,加上适用性条款,交易中实际需求量没有很大,大部分项目形成积压。“高库存是有可能对系统造成潜在压力与风险,暂缓备案也有消纳库存的考量。”徐渭说。

数据显示,截至2016年12月31日,中国自愿减排交易信息平台累计公示CCER审定项目2742个,其中254个项目已经产生了5300万吨减排量。但从7省市试点2015年排放量的履约情况来看,7省市配额发放总量约为12亿吨。在2016年履约期,用于抵消的CCER数量不到800万吨,占配额总量的比例约为0.67%,远远低于各地试点抵消管理办法中规定的5%-10%的比例。

某地方交易所从业人员向经济观察报表示,即便交易量较小加上供大于求,CCER项目依然层出不穷,这很大程度上是基于对市场的预期。按照北京5%的配额比例可以用CCER来抵消,未来全国市场预计能达到每年40亿吨以上的碳交易总量,这意味着每年将产生多达2亿吨的CCER项目容量。基于这样的预期,CCER项目的开发热情始终较高。

投稿与新闻线索:陈女士 微信/手机:13693626116 邮箱:chenchen#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碳排放权查看更多>电力查看更多>生物质发电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