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电力风电海上风电会议正文

“2017海上风电领袖峰会”参会指南!

2017-08-16 11:54来源:北极星风力发电网作者:北极星关键词:海上风电风力发电风电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安德里亚斯˙路透  

弗劳恩霍夫风能及能源系统技术研究院院长、汉诺威莱布尼茨大学   风能学教授

柏林工大工程学博士,风电行业15年工作经历,先后任职于Aerodyn , GE Energy 和 Bharat Forge,担任项目工程师、设计总监及总经理,负责设计了世界最成功的风电机组和欧洲早期的海上风电项目。

2010年回归科研领域,加入弗劳恩霍夫风能及能源系统技术研究院,和行业领军企业共同致力于陆上和海上风电技术的发展。

弗劳恩霍夫风能和能源系统技术研究院(Fraunhofer IWES)位于德国不莱梅港,作为弗劳恩霍夫应用研究促进协会(Fraunhofer Gesellschaft)下属研究院之一,所从事的是面向整个能源系统的研究,其所研究的内容包括:

风力发电机组及风力发电场的技术和运维;

风力发电机组及其部件的动力学;

风力发电机组的转子、传动链等核心附件的设计研发;

风力发电机组及其核心部件的性能测试和评估;

风力和海洋环境资源评估;

分布式能源变送及存储系统的控制和系统集成;

能源管理;

能源供应结构和系统分析;

Fraunhofer IWES作为风电领域国际顶尖的科研机构,拥有全欧洲最先进的风力发电机组全方位测试平台。

本次大会主张

欧洲海上风电技术起步于1991年,第一个海上风电场是建于丹麦海岸线附近浅水区的Vindeby风电场,由11台450KW机组组成。在此之后,随着相关商业活动和大量基建设施建设的开展(主要集中在北海),海上风电在诸多挑战面前进入到一个快速发展的阶段。同时,这些商业活动通过和科研项目的结合,例如德国的阿尔法文图斯示范项目,旨在提升对于海上特殊环境的知识储备并降低技术研发风险。

从现阶段来看,海上风力发电有望成为未来欧洲能源供应的支柱。最新数据显示,在拥有非常成熟的供应链和项目物流的基础上,200米以上转子的10兆瓦以上的海上风电机组极具性价比。但挑战仍十分巨大,拥有稳定可靠的项目管道和安全有效的技术研发以及和如Fraunhofer IWES这样的研究机构紧密合作是应对这些挑战的关键。可以说,没有稳定的政策环境和实实在在的科研投入,就不可能建设成功的海上风电市场。

李威力

中船重工青岛双瑞海洋环境工程股份有限公司腐蚀控制事业部副总经理

博士期间主要从事海洋结构阴极保护研究,参加工作后设计过国内众多海洋工程结构物的防腐蚀工程,包括中海油垦利油田导管架阴极保护工程,泰国国家石油导管架阴极保护工程,珠海桂山风电场导管架阴极保护工程,滨海H-2期风电阴极保护工程,港珠澳大桥腐蚀监测工程等。对海洋钢制结构物的防腐蚀保护具有丰富的理论基础及工程实践经验。

在国内核心期刊发表论文10余篇,参与国家标准编制2项,申请专利3项。

本次大会主张

海洋环境是目前自然界存在的最严苛的腐蚀环境之一,国内风电行业处于高速发展阶段,有效解决风电结构物的腐蚀问题是风电场安全运行的主要保障。海上风电场的防腐保护应该从上风机整体结构考虑,将风机各个部位的腐蚀防腐问题有机结合在一起,风机的整体防腐工程交由专业的防腐公司承担,并对风机防腐工程的后期运行进行有效监测及维护。

周万宁

DNV GL 挪威船级社中国区总经理,高级工程师

周万宁先生是挪威船级社可再生能源认证处中国地区经理。他拥有在风能领域超过10年的工作经验,包括:DNV GL(丹麦)高级项目经理;DNV GL(丹麦)机械结构高级工程师;西门子风能(丹麦)结构设计工程师。自2010年加入DNV GL以来,他作为项目经理接手了种类零部件认证项目、以及多学科的联合工业项目(JIP)的螺栓联结,回转支承轴承,应对极端气候条件和概率设计等等,获得了丰富的项目管理经验。他还拥有丰富的技术能力,包括风力涡轮机的开发和验证,机械性和结构性零部件的设计和测试,有限元的分析和老化度的评估方法。

张向东

中船重工洛阳双瑞风电叶片有限公司研发部部长

2003年9月~2007年6月,武汉理工大学复合材料专业;

2007年7月~2010年10月,哈尔滨玻璃钢研究院,从事、拉挤、缠绕、碳纤维预浸料复合材料制品的开发、项目负责人;

2010年10月~至今,洛阳双瑞风电叶片有限公司研发部部长、5MW-83.6m叶片项目组组长。

本次大会主张

海上风电还有众多未能突破的技术瓶颈,愿全行业携手努力,大力开展基础研究和科研试验,攻克海上风电发展难题,为整机的经济性和安全性提供更强大的保障,共享蓝海发展。

张洪亮

中天科技海缆交/直流海底电缆品牌经理

2013年毕业于电线电缆“黄埔军校”哈尔滨理工大学,高分子专业,硕士学位。中级职称,主要负责交、直流高压电缆及海缆的设计研发工作。作为技术骨干参与了我国首根100kV三芯海缆、220kV三芯海缆、±200kV直流海缆、±320kV直流电缆等高新产品研发。2016年起作为项目负责人主持中天科技高压柔性直流电缆系列产品研发,作为主要项目成员参加2016年国家科技部立项“国家重点研发计划”《±500kV直流电缆关键技术》及国家电网公司重大科技项目《±500kV柔性直流海缆》研发,2017年成功研发出中国第一根、世界最大容量±525kV直流电缆,填补国内空白。自参加工作以来,先后获得《中国电力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和《南通市科学技术进步奖》特等奖各1项,被评为2016年江苏省第十三批“六大人才高峰”项目人才及南通市第5期“226”工程培养人才,在《高电压技术》、《电网技术》、《绝缘材料》等核心期刊及国内外学术会议累计发表论文13篇,获得授权专利18件。

投稿与新闻线索:陈女士 微信/手机:13693626116 邮箱:chenchen#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海上风电查看更多>风力发电查看更多>风电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