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电力风电海上风电报道正文

多重因素掣肘我国海上风电发展

2017-08-28 17:26来源:国家能源报道作者:张栋钧关键词:海上风电风电机组风电技术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从上海东海大桥海上风电项目核准建设至今,我国海上风电建设已有近九年时间,目前虽已初步具备规模化应用条件,但发展仍受机组技术与可靠性、海上风电场设计等诸多因素掣肘。

为有效解决上述问题,推动产业健康可持续发展,在近日由中国循环经济协会可再生能源专业委员会和中国可再生能源学会风能专业委员会联合主办,如东县人民政府和中国海装承办的2017海上风电领袖峰会上,来自国内政府部门、外国驻华使领馆、国内外风电企业以及研究咨询机构的600多人出席,重点探讨政策保障、产业链建设、运维、安全培训、技术创新及国际合作等问题,为我国海上风电未来发展建言献策。

海上风电技术取得一系列突破

相关统计数据显示,2016年我国海上风电新增装机590兆瓦,比2015年增长了64%,累计装机容量达到了1630兆瓦,排在全球海上风电装机榜单第三位。除风电装机稳步增长外,海上风电技术也取得了一系列突破。

在水电水利规划设计总院新能源部副主任谢宏文看来,上述突破大致分为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是实现了110千伏和220千伏海缆敷设技术,海缆离岸距离超过40千米,实现了国内最大的自升式平台船投运。其次,全亚洲最大的如东300兆瓦海上风电场开工建设、5兆瓦风电机组安装等先进技术和装备应用和首个符合“双十”规划的响水海上风电项目投入商业运行,解决了单桩垂直度需控制在千分之三以内的世界难题。最后是我国远海海上风电研究也取得突破。

“水规院上半年对上海东桥公司组织了一个深远海课题研究并这个课题进行了验收,这个课题将会进一步推动我国深远海示范项目的建设。”谢宏文会上透露。

除上述突破外,中国船舶重工集团海装风电股份有限公司研究院院长韩花丽在会上透露,公司从去年开始参与英国相关海上浮动式风电项目设计和建设,该项目水深大于80米,有海装2台5兆瓦机组。公司负责浮动平台和风机的联合载荷仿真,零部件设计校核及优化等工作,为我国未来开展浮动式风机开发奠定了较好基础。

海上风电维护仍面临大考

过去取得的成绩尽管显著,但在相关与会人士看来,海上风电不仅建设成本高企,一旦出现问题维护成本更是难以想象,特别是一旦出现批量事故,企业将付出沉重代价,国外一些国家和装备制造企业在海上风电发展初期都有过较为深刻的教训。

“海上风电机组的维护相对于陆上风电机组来说,面临的是更加恶劣的环境及更高难度的维护方式。恶劣的天气及潮位影响导致维护人员无法及时出海,从而使机组故障停机时间增加、成本增加、发电量及可利用率大大降低。”中国船舶重工集团海装风电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黄卫民向记者介绍,公司曾针对一个20台风机的海上风电场,通过对该风电场一年的天气情况及机组运行情况模型仿真统计得出,由于天气及潮位原因而导致运维船无法出海,从而导致机组停机的时长约占年总平均停机时长的75%。同时,由该部分停机时长造成的发电量损失约占年总发电量损失的85%。

正因如此,黄卫民建议大致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优化改进。首先,引进更加专业的运维船,足以抵抗高等级的风力,使维护人员在船上可以得到更好的休息,同时在风力较大时仍然可以安全上下风机,提高运维安全性。

其次,针对备品备件运输问题,可以采用无人机,该方式可以大大降低备品备件运输时间,从而降低机组故障时间,提高机组发电量及可利用率。最后,在风电场周边建立海上平台,可供运维船在非工作时间停靠,使运维船不受潮汐的影响,同时缩短运维船到达风机的时间。

打造坚强海上风电产业链

与会人士在会上指出,除了海上风电运维亟待完备和提升外,其产业内外整合需求也是目前迫切需要跟进的重要方面之一。

“海上风电是涉海工程,渔业、航道、船只、交通都有很多交叉,牵涉到用海功能区划,应从国家和地方层面从规划角度来进行高度整合,这样可以让项目业主在开发前期能够有效规避军事和用海问题,同时还能减少业主前期工作量,对提升效率有所帮助。”三峡集团海上风电办公室副主任董秀芬在会上表示,“目前,福建、广东在省级层面都建立了一个政府的协调机制,实际上是顺应海上风电规划选址的需要而作出的机构设置。

随着海上风电规模扩大,随着建设速度提高,这种协调力度会越来越大,需求是越来越迫切的。”董秀芬认为,海上风电项目从设计到开工建设过程中,包括基础勘测、测风、测浪、测流和施工工艺等方面,这一系列过程中必须要有很好的整合力度,开发商和设备商都承担着很大责任。另外,不同于陆上风电,海上风电需要交通的可达性和交通工具设施的配套整合体系,这个体系同样需要很好地协调和整合。

值得关注的是,在整合产业链方面,中国海装风电已经走在了行业的前列。     韩花丽向记者介绍,早前国际上海上风电成功机型均来自欧洲,以致核心零部件的采购需要与国外供应商合作,成本大、周期长、售后服务不够及时等诸多问题也时常困扰着海装发展。

“为了尽快摆脱上述窘境,中国海装目前依托中船重工产业链,在风电机组零部件配套方面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已经具备风力发电机组近乎完整的配套产业链,从五大核心部件———叶片、齿轮箱、发电机、主控、变桨,到三大结构件———轮毂、机架、主轴,再到液压、刹车、冷却、滑环等各类系统配套件,海装可实现近90%的配套服务能力可以确保风电机组在风机全寿命期的运维。

通过更加理性和审慎选择,中国海装也开发出一批优质供应商。”黄卫民向记者介绍,目前集团725所旗下的洛阳双瑞风电叶片有限公司,自主研发出国内最长83.6米5兆瓦叶片,目前已通过静力测试,获得鉴衡和TUEV—Nord认证公司一致肯定。另外,中船重工电机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全套引进芬兰Switch公司成熟的海上风力发电机技术,研制出国内5兆瓦高速永磁同步风力发电机,目前成为通过中国船级社设计评估和型式认证的首家制造商。

“不仅如此,标准化还能提高产品的可靠性,模块化能提高维护的方便性,通    用化能降低配套成本。5兆瓦风电机组集成了中船重工优质稀缺供应链资源,实现了跨平台零部件通用化、系列化、模块化设计,具备了完善的技术同源、产品同线的全产业链配套体系。除了叶片和齿轮箱高速级的一对齿轮,所有零部件均可通用互换。除依托中船集团的优势外,中国海装也在与国内大型风电机组零部件制造的供应商保持长期合作。”在黄卫民看来,海上风电要降低建设成本,不仅要依靠整机制造产业链,而且还得从工程配套、施工能力等方面考虑、中国海装为加强海上风电建设,不仅有自己的售后服务队伍,而且已着手安装船、运维船建设。

“从总体上来说,‘十三五’时期一些主要的挑战还是基础工作比较薄弱,国家海上风电运行经验缺乏,运行维护成本有待进一步总结,相关运维领域的技术标准空白,还有尽快完成标准的编制。”谢宏文在谈及未来五年海上风电推进工作建议时表示,未来应推进国家级风电机组检测认证,提高大容量风电机组制造水平,推进产业联技术发展,推进规划滚动调整,不断完善国家及省级海上风电发展规划,加快已建近海海上风电场项目后评估及标准制定,支撑技术提升及成本下降,结合可再生能源电价补贴政策调整,以推动海上风电产业健康持续发展。

投稿与新闻线索:陈女士 微信/手机:13693626116 邮箱:chenchen#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海上风电查看更多>风电机组查看更多>风电技术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