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电力火电火电动态报道正文

杨昆:电力行业砥砺奋进的五年 火电机组结构不断优化

2017-10-20 17:31来源:中国电力报关键词:燃煤发电节能减排火电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我国经济社会各项事业都取得了举世瞩目的辉煌成就,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打下了坚实基础。2016年,国内生产总值达到74万亿元,按不变价计算为2012年的1.32倍,综合实力显著增强,人民生活水平和质量显著提高。电力行业作为国民经济基础性产业,也取得了长足发展,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坚强保障。

电力发展成效显著

电力工业发展规模迈上新台阶。五年来,我国经济持续保持中高速增长,2013-2016年,国内生产总值年均增长7.2%,高于同期世界2.5%和发展中经济体4%的平均增长水平。为支撑经济社会发展对电力的强劲需求,电力投资建设稳步推进,全国发电装机总量、电网规模及发用电量逐步跃居世界首位。截至2017年9月底,全国发电装机规模达到17.2亿千瓦,较2012年底净增5.7亿千瓦;预计到2017年底,全国发电装机将达到17.6亿千瓦,人均装机约1.28千瓦;2017年全年发电量将达到6.4万亿千瓦时左右,为2012年的1.27倍,为国民经济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截至2017年9月底,全国电网220千伏及以上线路长度合计68万公里、变电设备容量39亿千伏安左右,较2012年分别净增17.3万公里、13.4亿千伏安;全国已投产5交10直共15条特高压线路,“西电东送”输电规模接近1.8亿千瓦,较2012年增长1倍以上,各区域和省级电网骨干网架不断完善,大范围资源优化配置能力和清洁能源消纳能力大幅提升。随着城乡配网及农网改造升级,供电能力、供电质量和装备水平显著提升,农村用电条件得到明显改善,全面解决了无电人口用电问题。

电力供应结构调整优化取得新成效。五年来,国家持续推动能源生产和利用方式变革,调整优化能源结构,构建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现代能源体系。我国电力工业持续向结构优化、资源节约化方向迈进,电源投资建设重点向非化石能源方向倾斜。水电装机稳步增加,风电、核电快速增长,太阳能发电实现跨越式发展,我国水电、风电、太阳能发电装机规模,以及核电在建规模均居世界首位。预计到2017年底,全国水电、并网风电、并网太阳能发电、核电装机容量分别达到3.4、1.7、1.3和0.39亿千瓦,分别是2012年底的1.4倍、2.8倍、38倍和3.1倍;全国非化石能源发电装机比重从2012年的29%提高到2017年底的38%,非化石能源发电量比重较2012年提高了将近10个百分点;支撑非化石能源在一次能源消费中的比重从2012年的9.1%提高到2017年的约13.8%,为实现2020年非化石能源比重15%的目标奠定了坚实基础。火电机组结构不断优化,超临界、超超临界机组比例持续提高,单机60万千瓦及以上机组比重明显提升,2016年底已达到43.4%,单机容量100万千瓦机组数量达到96台,居世界首位,比2012年增长近1倍。

电力消费呈现新状态。五年来,我国经济结构调整和工业转型升级,从要素驱动、投资驱动转向创新驱动,我国电力消费也呈现出新的变化特征。电力消费增长减速换档,电能使用效率提升。2016年全国全社会用电量6.0万亿千瓦时,2013-2016年年均增长3.8%,在国家产业结构升级、节能降耗等政策的带动下,高耗能等行业增速快速下滑带动全社会用电量增速明显放缓,2013-2016期间电力消费弹性系数降至0.53,远低于1,2016年单位GDP电耗降至803千瓦时/万元,比2012年下降近10%,用更少的电量支撑经济更好地发展。服务业持续保持较快增长,新业态、新模式、新产业不断涌现,尤其是以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为主要代表的信息化加快发展,生态旅游、远程教育、数字家庭、智慧社区等新的服务模式快速发展,以及城镇化率以及居民电气化水平逐步提高,带动2017年1-9月份第三产业用电量比重比2012年提高2.7个百分点;城乡居民生活用电量比重比2012年提高1.7个百分点。而同期第二产业用电量比重降低4.4个百分点,第二产业内四大高耗能行业用电量比重降低3个百分点。反映出五年来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带动电力消费结构调整优化,也带来电力消费增长动力逐步转化,拉动用电量增长的主要动力从前几年的传统高耗能行业,持续向服务业、生活用电、新兴技术行业及大众消费品业转换。

节能减排持续取得新成绩。五年来,为缓解资源环境约束,应对全球气候变化,国家持续加大节能减排力度,将节能减排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约束性目标。电力行业持续致力于发输电技术以及污染物控制技术的创新发展,煤电机组发电效率、资源利用水平、污染物排放控制水平、二氧化碳排放控制水平等均达到世界先进水平,部分甚至达到世界领先水平。电网输电技术不断提升,输送效率不断提高,2016年全国电网输电线路损失率降至6.49%,居同等供电负荷密度国家先进水平,比2012年降低0.25个百分点。截至2016年,全国累计关停小火电机组1.1亿千瓦,完成煤电节能改造4.6亿千瓦时;在运百万千瓦超超临界二次再热燃煤发电机组发电效率最高可达到48%。预计2017年全国燃煤电厂供电标准煤耗为311克/千瓦时,与2012年相比,降低14克/千瓦时,年节约标煤5600万吨以上,减排二氧化碳约1.5亿吨。截至2016年,全国投运燃煤电厂烟气脱硫机组容量约8.8亿千瓦,占煤电机组容量的93%,加上具有脱硫作用的循环流化床锅炉,脱硫机组占比接近100%。2012年以来,平均每年投运火电烟气脱硝容量超过1亿千瓦,累计投运脱硝机组容量约为9.1亿千瓦,占全国火电机组容量的85.8%。经过专业高效的污染治理及持续的提效改造,煤电三项污染物排放大幅下降,烟尘排放量由1979年的约600万吨,降至2016年的35万吨左右,下降了94%;二氧化硫排放量在2006年达到顶峰1350万吨,2016年降至170万吨左右,比峰值下降了87%;氮氧化物排放量2011年达到顶峰1000万吨左右,2016年降至155万吨左右,比峰值下降了85%。目前,我国火电厂单位火电发电量二氧化硫排放量达到0.39克,优于美国、欧盟水平,单位火电发电量氮氧化物排放量降至0.36克,单位火电发电量烟尘排放量降至0.08克,处于世界先进水平。在应对气候变化方面,碳排放强度不断下降,碳排放控制水平显著提升,2016年中国火电单位发电量二氧化碳排放量降至822克/千瓦时,比2005年下降了21.6%,电力行业为中国和全球环境保护事业做出了重大贡献。

科技创新不断取得新成果。五年来,国家高度重视科技创新,作出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重大决策部署,并编制出相关规划纲要,电力行业按照中央决策部署和相关规划,持续加大科技创新力度,不断取得新成果。水电工程建设技术和装备制造水平显著提高,攻克了世界领先的300米级特高拱坝、深埋长引水隧洞群等技术,并开创水电高拱坝智能化建设先河,世界最大单机容量80万千瓦水轮发电机组在向家坝水电站成功投运。风电、太阳能等新能源发电技术与国际先进水平的差距显著缩小,已经形成了大容量风电机组整机设计体系和较完整的风电装备制造技术体系;规模化光伏开发利用技术取得重要进展。核电技术步入世界先进行列,实现了由二代向三代的技术跨越,形成自主品牌的CAP1400和华龙一号三代压水堆技术,开工建设具有第四代特征的高温气冷堆示范工程,建成实验快堆并成功并网发电。燃煤发电技术不断创新,达到世界领先水平,60万千瓦级、100万千瓦级超超临界二次再热机组和世界首台60万千瓦级超临界循环流化床锅炉机组投入商业运行。电网技术装备和安全运行水平处于世界前列,电网技术创新获国家科技大奖,国际领先的特高压输电技术广泛应用,昌吉至古泉±1100千伏直流输电工程开工建设;智能电网技术广泛应用,大电网调度运行能力不断提升,多端柔性直流输电示范工程建成投运。

国际合作不断取得新突破。五年来,国家加快实施“走出去”战略,并提出“一带一路”国家战略,鼓励企业参与境外基础设施建设和产能合作,电力行业积极响应,努力“走出去”,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互惠合作,实现双赢。核电、火电、水电、新能源发电及输变电对外合作不断加强,投资形式日趋多样,大型电力企业对外投资项目、新签对外承包及在建项目合同额较2012年有显著增长,带动了我国标准、技术、装备、金融走出去。与多个周边国家和地区开展电力贸易,投资巴西、菲律宾、葡萄牙等国电网,并取得良好效益。“一带一路”建设投资成为投资亮点,截至2016年,我国电力企业已在52个“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开展投资业务和项目承包工程,其中大型承包项目120个、涉及国家29个、合同金额275亿美元。主持成立全球能源互联网发展合作组织,发布了系列研究成果,推动全球能源互联网发展。

电力行业协砥砺奋进

电力行业所取得的成就,是电力行业企业广大干部员工共同努力的结果。五年来,中电联坚持立足行业、服务企业、联系政府、沟通社会的功能定位,充分发挥桥梁纽带作用,与行业企业携手奋进,共同推动行业平稳健康可持续发展。

积极做好专业基础工作。按月度统计并编制《全国电力工业统计月报》,编制《中国电力企业管理》,按季度编制《全国电力供需形势分析预测报告》,按年度召开经济形势与电力发展分析预测会,举办中国电力主题日活动,发布电力可靠性指标,开展火电机组能效对标、全国电力行业职业技能竞赛等系列活动,编制《中国电力行业年度发展报告》、《中国电力技术经济发展研究报告》、《中国电力造价咨询行业年度发展报告》、《电力行业信息化年度发展报告》等系列专题报告。每年开展质量监督检查,发布电力建设工程投资价格指数,开展电力行业两化融合工作,发布多项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并从2016年开始发布中电联团体标准。通过开展上述多项专业基础工作,向政府和企业及时提供全面信息服务,为政府和企业把握研判形势、进行决策、加强管理提供强有力支撑。

积极建言献策服务政府决策。定期参加国务院有关领导、中央财办、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工信部、国资委、国家能源局等领导和部门召开的行业运行分析座谈会,汇报行业发展形势及趋势,积极反映行业发展面临的共性问题,提出可操作性的意见建议,部分问题得到有关部门高度重视,相关建议得到认可和采纳。编制《中国电力工业现状与展望》,为电力行业全国“两会”代表、委员参政议政提供参考。与企业一道就国家有关部门委托的《电力法》《能源发展“十三五”规划》《电力发展“十三五”规划》《碳排放权交易管理条例》《节能低碳电力调度办法》《排污许可证管理暂行办法》等多项法律法规规章,提出修改建议;并协助或参与起草《培育环境治理和生态保护市场主体的意见》《火电厂污染防治技术政策》《电力工程质量监督管理办法》《风力发电工程质量监督检查大纲》《光伏发电工程质量监督检查大纲》等系列文件。

积极开展行业重大问题调查研究。针对电力系统安全、电力企业经营、新能源发展面临的问题,中电联与相关企业共同开展了“电力系统安全运行及政策建议”“电力企业经营状况及政策建议”“电煤运行存在的新问题及对策研究”“电力建设企业经营情况”“新能源发电情况及发展建议”“大规模新能源发电并网及消纳”等多项专题调研;围绕煤电产能过剩风险、节能减排、低碳发展、需求侧管理等问题,开展了“防范和化解煤电产能过剩风险”“非水可再生能源发电配额考核制度对燃煤发电机组影响”“工业领域能源消费及需求侧管理政策”“电力行业节能标准体系”“电力排污许可证‘一证式’管理”等多项专题调研。最终形成的调研报告上报国家有关部门,为政府部门决策提供参考。

积极发挥第三方机构作用。加快推进电力市场主体信用体系建设工作,电力行业信用体系建设办公室分支机构覆盖到24个省份;制定颁布了电力信用自律公约,建立电力行业信用体系建设系统平台,运用信息技术手段开展市场主体信用评价;制定《电力行业“十三五”信用体系建设发展规划》,编制《电力行业信用信息采集指南》。中电联技经中心通过英国皇家特许测量师学会(RICS)规管公司认证,成为中国大陆造价领域第一家获得该资格的中资机构;开展部分地区配电网建设改造“十三五”规划咨询论证工作,完成多项电力项目后评价咨询。开展司法鉴定咨询工作,受理电力类司法鉴定委托;开展电力行业特有职业(工种)高级技师资格评审;参与北京、广州电力交易中心市场管理委员会组建工作。

积极参与国际合作。认真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全球能源互联网的重要指示及在“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作的讲话精神,向电力行业发出了推进全球能源互联网建设的倡议,举办了“加快构建全球能源互联网、服务‘一带一路’建设”论坛。与全球能源互联网发展合作组织、能源宪章共同举办“东北亚区域电力联网和合作论坛”;与美国爱迪生电力协会签署合作备忘录,与欧电联、日本海外电力调查会、能源宪章、国际能源署、美国能源信息署等多家机构,就可再生能源发展、电力体制改革等方面开展了交流合作;牵头成立中国电力国际产能合作企业联盟,成立了有关专业委员会,积极推进国别电力国际产能务实合作,加强境外项目协调。进一步加大标准国际化工作力度,多项国际电工委员会(IEC)标准获发布;编写《中国电力行业对外投资合作发展报告》《“十三五”电力国际产能合作规划研究报告》《中国对外投资合作政策法规汇编(2015)》《中国电力行业国际合作发展》等专题报告,编译《电力国际信息参考》,为电力行业企业把握我国电力行业对外投资情况、国际电力发展动态提供参考。

面对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中电联将与全国电力行业一道,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坚决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以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为契机,进一步提高政治意识、大局意识和责任意识,努力保障全国电力安全、稳定、可靠供应,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电力保障。(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党组书记、常务副理事长 杨昆)

投稿与新闻线索:陈女士 微信/手机:13693626116 邮箱:chenchen#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燃煤发电查看更多>节能减排查看更多>火电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