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电力火电火电动态管理正文

【重磅】国家能源局:能源结构持续优化 防范化解煤电产能过剩风险取得阶段性成果

2017-10-31 10:37来源:国家能源局关键词:火电发电企业能源局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三、前三季度工作成效。据统计,前三季度,全国已淘汰关停落后煤电机组约240万千瓦,停缓建煤电产能已经完成《政府工作报告》提出的“淘汰、停建、缓建煤电产能5000万千瓦以上”的目标任务。截至2017年9月底,已累计完成煤电超低排放改造约5.8亿千瓦,提前两年多完成2020年改造目标;已完成煤电节能改造5.3亿千瓦,占到2020年改造目标的85%。其中京津冀、河南等多个省市,已提前1至2年完成全部具备条件机组的超低排放改造任务。

总体来看,目前各项工作推进稳妥有序,有一些甚至比我们预期的还要好,今年前三季度煤电利用小时数约3300小时,煤电新投产装机同比减少,利用小时数和发电量同比增加,调控成效正在逐步显现。预计到年底可以圆满完成各项目标任务。

四、下一步工作安排

党的十九大对新时代能源工作做出了部署,为我们指明了今后工作的方向,我们将坚定不移以党的十九大精神武装头脑、推动工作,按照构建清洁低碳、安全高效能源体系的总体要求,会同相关部门建立健全协同监管机制,针对各地淘汰计划完成情况、违规项目处理情况、缓建和投产项目建设情况,超低排放和节能改造完成情况等,开展专项督查。督促地方各级发展改革、能源部门和相关领域执法监督部门,依法依规严肃处理督查核查中发现的问题。对工作不力的地方和企业依法依规约谈问责。同时,还要指导地方和企业制定周密的工作方案、人员安置方案、资产处置方案等,确保工作平稳有序开展。紧密跟踪电力供需形势变化,及时做好工作预案,切实保障电力安全稳定供应。

袁民:谢谢郭伟副巡视员。请秦志军副司长介绍核电重大专项实施进展情况。

核电司副司长 秦志军:

各位新闻界的记者朋友们,大家上午好!非常高兴向各位介绍我国核电重大专项的实施进展情况。

核能利用是二十世纪人类最伟大的发现之一。经过50多年的发展,核电已经成为全球能源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应对全球气候变化、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实现能源多元化保障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中国的核电发展已走过30多年的历程,从无到有,从弱到强,从依托国外技术到拥有自主技术,在研发设计、工程建设、装备制造、运行维护等各方面能力均大幅提升,培养储备了一大批核电专业技术人才,具备了核电技术及装备“走出去”的实力,已跻身世界核电大国行列。

目前,大陆地区在运核电机组共37台,3563万千瓦;在建核电机组共19台,2187万千瓦,在建核电机组数量居世界第一。2017年前三季度核能发电量1829亿千瓦时,约占全国总发电量的4.2%,同比增长约21.37%。与火电厂相比相当于少燃烧5706万吨标准煤,减少二氧化碳排放约14950万吨、二氧化硫排放约50万吨、氮氧化物排放约42万吨。我国核电运行安全始终保持国际先进水平,保持了非常良好的运行记录,为我国能源结构调整、节能减排和社会经济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

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指出,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是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战略支撑。核电作为高技术战略型产业,其技术创新工作始终得到党中央、国务院高度的重视。2006年,国务院将大型先进压水堆核电站和高温气冷堆核电站列入国家科技重大专项,旨在标准世界核电技术前沿,突击关键共性技术、现代工程技术,为建设核电强国提供支撑。2008年,国务院批准了核电重大专项总体实施方案。专项实施近10年来,在党中央、国务院的领导下,在科技部、发改委、财政部等单位的指导下,通过行业有关部门、科研院所等单位的共同努力,形成新产品、新材料、新工艺、新装置等980项,申请知识产权3000余项,编制各类标准887份,培养41个创新团队和各类科技人才、青年学术和技术带头人800余人,涌现出一大批创新领军人物。截止到目前,核电专项已立项课题201项,核定中央财政经费130.33亿元。在专项支持和带动下,自主创新能力显著提升,我国核电技术水平实现了一次大跨越,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

一是全面掌握三代非能动核电技术,自主攻克具有四代特征的高温气冷堆技术。通过引进消化吸收和再创新,我们的核电科研队伍快速掌握了世界先进的非能动设计理念,并成功借鉴和应用到CAP1400以及华龙一号的设计中,大大提升了核电站的安全性。在以高温气冷堆为代表的具有四代特征的核电技术上,通过示范工程牵引,攻克了一系列技术、设备难题,产业化应用走到了世界前列,成为核电走出去的一张名片。

二是在关键设备研制方面取得重大突破,为我国装备制造业走向中高端注入强劲动力。三代核电站压力容器、蒸汽发生器、主管道等一大批重型设备实现了国产化,屏蔽电机主泵、数字仪控系统、爆破阀等核心设备均已完成样机制造,高温堆控制棒驱动机构、燃料装卸料系统等已实现供货,这些成果的取得,显著地推动了装备制造企业上台阶、上水平,使我国具备年产6到8台套核电设备的制造能力,三代核电综合国产化率从2008年依托项目的30%提高到现在的85%以上。

三是在基础材料研制方面实现了补短板,多项成果填补国内空白,为提升自主创新能力提供基础支撑。超大型锻件、690合金管、压力容器密封件、核级锆材等关键材料加工制造技术取得质的突破;高温堆燃料元件已经产业化生产;核级焊材研制成功,改变了我国核电焊接材料长期依赖进口的局面;建成了首条从海绵锆到成品管、板、棒、带材的完整生产线,为后续核电项目的自主化燃料研发提供了有力支撑。

四是核电共性技术研发能力不断增强,为核电安全高效发展夯实基础。专项充分发挥各大核电集团及相关科研院所的技术优势,在反应堆堆芯及安全分析关键技术研究、严重事故机理及现象学研究、核电站关键材料性能研究等共性技术方面开展深入分析研究,建设了一批国际领先的大型台架和试验设施,为我国新型核电机型设计、持续提升核电创新研发能力提供了保障。

实践证明,党中央、国务院设立核电重大专项的的战略决策是完全正确的。目前,世界范围的核电发展正处于技术升级换代期、产业格局调整期、发展重心转移期。十九大报告明确指示要推进绿色发展,建设美丽中国。在能源领域要加快推进能源生产和消费革命,构造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体系,核电必将发挥积极作用。未来10—15年仍然可能是我国核电发展的重要机遇期,也是建设核电强国的关键阶段。我们将继续按照党中央、国务院的战略部署,打好核电专项实施攻坚战,安全高效发展核电,使核电在保障国家能源安全、应对全球气候变化挑战和服务“一带一路”战略中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

我相信,在广大科技工作者的精诚团结、求实创新和奋力拼搏下,我们一定能够完成好党中央、国务院交给我们的光荣任务,顺利实现核电专项战略目标,为提升我国核电自主创新能力、建设核电强国作出新的更大贡献。谢谢大家!

谢谢秦志军副司长。现在开始提问,请各位记者朋友围绕今天新闻发布会的内容提出问题,提问时请先报一下自己所代表的新闻机构。

新华社记者:近几年,我国用电增速持续回升,应如何看待当前的能源和经济形势?

李福龙:感谢新华社记者的提问。今年以来,我国经济运行稳中向好、稳中有进,电力等能源主要指标均好于预期。结合近几年动态的相关数据看,三个方面的积极表现尤为突出。

第一,稳的基础更牢固,能源消费持续回暖。根据国家统计局的数据,我国GDP连续九个季度保持在6.7%到6.9%之间,经济平稳运行在中高速增长平台上。从能源领域看,全国能源消费增速也从2015年的1%、2016年的1.4%,提高到今年前三季度的2.8%。相应的用电增速从0.5%、5%,提高到6.9%。煤炭消费结束了持续3年的负增长。前三季度天然气增长约15.7%,四年来首次实现两位数增长。

第二,好的趋势更明显,结构调整步伐加快。从产业结构看,二产占比持续下降,钢铁、有色、建材、化工等四大高耗能行业增长速度明显放缓,前三季度工业增加值同比分别增长0.6%、1.5%、4.4%和3.9%,比2015年分别回落4.6个、10.2个、2.2个和5.2个百分点。从用电结构看,前三季度,二产占全社会用电量的69.6%,已连续6年下降,累计下降5个百分点。四大高耗能行业用电比重连续7年下降,累计下降3.9个百分点,其中钢铁行业用电占比累计下降3.7个百分点。这充分反映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有力有效,传统耗能行业加快市场出清。

第三,进的动力在增强,新动能发挥了积极作用。

一是服务业的贡献持续增加。最近三年,服务业增加值增长明显快于GDP,占GDP比重从50.5%提高到54.1%,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从53.7%提高到接近60%,有力支撑了经济发展、就业扩大和民生改善。从用电数据看,三产用电增速连续三年保持在7.5%以上,对用电增长的拉动作用2015年为0.9个百分点,2016年和今年前三季度均为1.4个百分点,已经成为用电增长的稳定器。

二是新兴产业支撑作用进一步增强。最近三年,二产和三产中的新兴产业合计用电量同比分别增长3.8%、8.8%和10.6%,比全社会用电增速高3.2-3.7个百分点。新兴产业用电占全社会用电量的比重由2015年的8.1%提高到目前的8.5%,对全社会用电增长的拉动作用分别为0.3个、0.7个和0.9个百分点,反映经济新动能蓬勃发展,规模和对经济增长的拉动效应不断提高。

三是地区间发展更加协调。2015年,东、中、西部用电量同比分别增长0.5%、0.1%和0.8%,用电增长主要靠东、西部地区拉动,中部地区的贡献率偏低,只有5.9%。今年前三季度,东、中、西部地区用电量同比分别增长6.8%、6.7%和7.1%,对全社会用电增长的贡献率分别达到46%、22%和32%,中部地区对全国用电增长的拉动作用不断增强,与东、西部地区的差距明显缩小。

能源经济的发展形势讲起来内容非常多,我用这几年的数据变化回答你的问题,感谢这位媒体朋友的关心。

投稿与新闻线索:陈女士 微信/手机:13693626116 邮箱:chenchen#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火电查看更多>发电企业查看更多>能源局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