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电力风电风电产业评论正文

大咖思维碰撞 畅谈风能可靠性系统工程

2017-12-21 18:47来源:电力头条App关键词:风电质量与可靠性论坛海上风电风电可靠性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刘瑞卿:跨界学习,我今天九点准时来,上午安排的都是跨界的,下午对话要讨论跨界,所以我早点来听一听,学一下。我觉得上午安排的非常好,体现了协会主办方的用心。第一请了北航的康老师,可靠性的专家,他讲完了以后给我最大的感受就是可靠性是一个系统工程,非常完整,从一个产品也好,一个工程也好,初始的设计创意开始一直到生命结束,而且这里面要不断的迭代,整个也是系统工程,非常大。另外请了三个企业,海陆空的,有天上飞机,地下跑的火车还有军舰,来讲他们的可靠性管理,我觉得都受益匪浅,而且我觉得天上飞机,地上火车都是载人跑的,所以我想它的安全性、可靠性一定比风机要求更高,里面都坐着人呢,军舰一般也是有人的,都是有人的行业里的产品上的可靠性。

还有一个感受就是康老师讲可靠性,讲到权衡质量和成本的权衡,我想可能在风电这块的设备,因为我们是发电的设备,我们在郊外,可能没有人,或者附近很少人,我们可能会在这方面权衡的多一点,但是像飞机、火车这个权衡就很难了,一定要保证安全,保证质量,这是我的第一点感受,就是上午的学习。

那么对于我们搞风电的,我觉得可以从两个维度讲,一个就是从最主要的设备,风电设备,制造出的、生产出来的、管理出来的,前两个可能更多的是制造商,刚才远景的王总也说了,主机厂承担的更多,我们是运营投资商,我也认同这个,设计和制造。那么管理出来的我觉得这里面作为投资商就有责任,而且我觉得这个管理不光是我们按照主机商的要求维护好管理好,而且要迭代,要验证设备怎么样,要把很多东西反馈回去,因为产品的设计,产品都是在一定条件下,有设定的条件边界,将来在现场安装以后,当时的现场条件,测量的是不是准,偏差大不大,可能也要统计出来,把它搞清楚,然后反馈回去到主机去验证,我觉得这个管理可能从我们的角度,也有两个方面,一个是管理要服务好配合好主机这块。第二个我们要很好的按照企业的管理要求,按照主设备的管理要求把设备维护好,如果没有出现远离设计条件的情况,能够把它管理好,达到寿命水平,这是我觉得第一个。

第二个,三峡吴总也提到了,对我们投资商来说,风电场是我们的产品,不光是风机了,风电场是我们的产品,这个里面怎么贯彻产品的可靠性是设计出来的,制造出来的,管理出来的,那么这个时候也有设计的概念,也有制造的概念,建设的概念,也有管理的概念。所以这个就需要我们开发者要很好在这方面很好践行和落实钱老的要求。我说这么多吧。

张文忠:好,接下来周总。

周志刚:我接着说,刚才讲了跨越,我是从核电跨到风电,从安全管理跨到运行,在个人职业生涯过程中,作为高危行业或者是公众安全行业,都有一个标准,就是工业可靠性的标准,像航空航天、核电都有标准,我们的核电现在主流的国内运营核电机组是二代核电机组,或者三代核电机组,基本上是泄露的概率是10的负6次方,是有标准的。那么三代的核电机组,现在出口到英国的是10的负7次方,是有概率的,要达到这个概率,你才能说你是哪一代,对风电来讲没有这个概念,在风电行业能提出可靠性的概念已经非常不容易。越是可靠性高的行业,但凡发生事故都是人为的因素大于设备的因素,更多是人的因素造成的失误,而不是设备本身的问题,这是可靠性带来的好处。可靠性低的行业发生事故,我们发现人为的因素也有,但是设备本身的问题就非常多了,在日常的风电的运营的过程中,也会发生各种各样的事故和事件,但是我们发现有很多是因为设备质量本身的问题,人为没有操作,但是设备风机转着转着就烧了,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这就回到风电的发展和装备制造业,很多同仁是搞设计的,我们国家风电发展太快了,快到什么程度?我们没有时间思考我们走的路,我们没有时间总结,没有时间回头看,真是太快了,我们跟国外风机厂商交流过程中他们明显感觉我们跟不上中国,我们只能退回去。我们的1.5的风机,2.0的风机,2.5的风机,现在到7.5的风机,但是我看一下欧洲风电的发展,经历了多少年,我们经历的太快了,我们留下巨大的质量问题,包括可靠性是没有这个概念的。

我估计同行也到遇到过这样的问题,我们运行大约十年的风机过程中,批量的出现问题,现在主要问题第一个是叶片的问题,第二个叶片的连接螺栓问题,第三叶片的轴承的问题,目前我们遇到最大的问题一个是叶片螺栓,一个是叶片轴承,这两个问题现在相当严重,为什么出现这种情况,我们发展过程中把人家的东西拿过来,我们把自己的叶片加大以后,发电效率出来了,但是相应的其他的并没有做设计,轴承没有变,螺栓没有变,就是每天在过疲劳,三五年运营以后就会出现大批量问题,现在我们的主流的风机厂商都出现这个问题,所以搞技术的现在提出可靠性或者质量,我觉得非常非常重要,我们真的是应该从国家装配制造业或者从国内风电健康发展来讲,大家应该反思一下,大家往回看一下我们走过的路,我们要补课的,如果厂商不能补课,我们的业主就要补课。我现在做市场运维,我扛最大的是电量,但是我根本不关心电量,我每天抓的工作第一个安全,第二个质量,电量是产品,质量好了以后,安全好了以后,电量顺其自然就出来了,是这么一个关系。

所以这样的话从目前来讲,除了运维的企业来讲,我们是把所有的精力能投的精力,能投的设备都是在抓质量,抓安全。我们现在着重培养的是自己的检修队,能够检修或者管理我们的治理的风机,这是我们一直没有放的,我们要求自己的员工到现场一定要去自己亲自干活,我们今天做的工作,希望一线的员工在现场能够参与风机的故障的处理,自己掌握技术,将来自己修,就是这些。

张文忠:刚才几位开发商的三峡集团的吴总,还有协合新能源的刘总,包括来自广核的周总,对于风电设备可靠性的理解还有重视,大家都已经感受到了。接下来我还是想请来自整机厂国内顶尖的两个企业远景和金风谈一谈你们在抓可靠性的时候有没有样板行业,有没有样板企业,有没有参照成熟行业的可靠性的管理的办法进行你们的管理,或者你们做了哪些方面的对标或者是学习,这样的话能够更加精准的贴切其他行业的借鉴作用。

王晓宇:张总刚才提的问题,我还是有不少可以给大家分享的,可能今天刚才大家提到了跨界,我觉得跨界这个想法远景在很多年以前就在做,远景大家会觉得跨界性很强的公司。当然我们谈到天上飞的飞机,地下跑的火车,海里的军舰,远景在对标质量管理的时候,远景还真没有对标这三个,远景对标的是汽车,因为实际上从我们来看新能源不像核电、火电、不像高铁、不像飞机,刚才说的这些实际上他们从规模和数量上来讲远远不能和咱们未来一个分散式的能源,新能源的发展规模所比,只有一个什么样的设备可以比?就是汽车。因为汽车的规模要比风机的规模还要大得多,同时当一个产品的规模变得很大的时候,其实它对成本就会很敏感,我可以不计成本,做核电可以不计成本,但是如果做汽车,如果不计成本造出来的劳斯莱斯恐怕全世界只能卖几辆,所以早几年的时候,远景嬴的就是劳斯莱斯卖那么贵,那时候远景的规模在行业里面也是名不见经传,那时候我们抓质量的方法一定程度来说就是一种不计成本的方法,不计成本的方法有两种方法,一种方法实际上就是我要投入大量的设计能力和设计资源,但是大家知道掌握设计,刚才周总讲的,新能源发展速度这么快,我们的人才跟不上培养,我们的经验、我们的教训相比欧洲人积累了这么多年还会出那么多相关的问题相比的话,我们该怎么办,所以其实当时应该来说回顾远景发展前五年的时候,那个时候就意识到或者说高度意识到可靠性的作用、价值,风电投资是一个高风险的投资,我们算出来的回报性和收益率实际都是基于可靠性假设的,在可靠性假设不成立的情况下,我们业主的投资都会打水漂。

所以从这点来讲质量和可靠性是风电行业天生的前提,没有这个前提一切都是空谈。那个时候远景只能做两件事情,第一件事情就是虽然那时候很小,规模很小,但是那个时候我们知道高端的人才有几十年经验的人才,可能只能在欧洲,在中国是找不到的,因为那时候刚发展起来,所以我们在丹麦设计了研发中心就是奔着这个去,之后很重要的一点就像刚才周总提到的行业里面大规模的轴承的失效,这个很大程度来讲,你可能以为你买了世界知名品牌的轴承不会出问题,实际上还是会出问题,而且批量的出问题,背后的原因很简单,你如果能把它和没有人能真正研究出轮毂和变桨轴承的形变,如果没有工艺的要求,没有真正把轮毂在变桨轴承的形变的最大的偏差,能把它提前的在设计阶段就能确定好,那么毫无疑问,最后不管是买哪家的轴承,都有可能会出问题,事实也证明了这个,因为可能载荷变大了,其实不仅如此,还包括就算变长变大之后,如果要是说在轴承的螺栓孔,如果有盐分水分进去,而且盐分水分进去产生的腐蚀,腐蚀的点如果是在轴承轨道的某一个位置上会产生很大失效的概率。

这些问题如果没有真正从建模的角度,在设计之初就考虑情况的话,刚才说可靠性的问题,自然出现的几率就很多,这是第一个如果说远景可以避免刚才说到的变桨轴承行业内大规模的失效,没有高度的认识,而且必须从欧洲,从几十年前人家掌握设计经验的角度去考虑。

( 来源: 电力头条App )
投稿与新闻线索:陈女士 微信/手机:13693626116 邮箱:chenchen#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风电质量与可靠性论坛查看更多>海上风电查看更多>风电可靠性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