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电力核电核电技术评论正文

“国之重器”如何铸成?中核集团核电产业发展之路

2018-01-31 08:50来源:国资报告杂志作者:原诗萌关键词:核电产业核电技术华龙一号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10月18日,党的十九大在京召开。中核集团董事长、党组书记王寿君出席了开幕式,并现场聆听了习近平总书记的报告。

习近平在报告的第三部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基本方略中提出,加快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建设美丽中国。作为中核集团的主要负责人,王寿君深感重任在肩。他表示,核能是绿色、清洁能源,安全发展核能、核技术,不仅社会效益显著,而且能带来万亿元级产业,带动产业结构升级。

在过去的五年里,中核集团在核电产业的发展方面,也以实际行动践行了创新、绿色、协调、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在中国由核电大国向核电强国转变的历史性关键时期,做出了具有自身特色的贡献。

华龙一号”获创新突破

核电大国与核电强国的一个重要差别,就是是否掌握自主创新、世界领先的核电技术。令人欣慰的是,经过多年的积淀和努力,中国自主创新的三代核电技术——华龙一号,终于在近年来结出了硕果。

2013年,在国家能源局的统筹协调下,中核与中广核将ACP1000和ACRP1000+技术融合,“华龙一号”由此诞生。一年后,华龙一号通过了国际原子能机构(IAEA)的反应堆通用安全审查(GRSR)。审查专家认为,华龙一号在设计安全方面是成熟可靠的,满足IAEA关于先进核电技术设计安全的要求。

2015年5月7日,中核福清核电站5号机组正式开工。时任中核集团总经理、党组副书记钱智民表示,目前尚没有三代核电机组建成,“华龙一号”的落地使中国成为继美国、法国、俄罗斯等之后,又一个具有独立自主三代核电技术的国家,跻身先进核电技术“第一阵营”。

那么,华龙一号的自主创新,主要体现在哪里呢?中核集团相关负责人对记者进行了解释。首先是软件自主化。核电自主化,首先要实现设计自主化,而设计自主化,则有赖于软件自主化。因此,自主的、成体系的核电软件,是从核电大国向核电强国转变必须迈出的一步。

2015年12月17日,我国首套自主的核电软件包和一体化软件集成平台(NESTOR)在京正式发布。目前,NESTOR已成功应用于以华龙一号为代表的自主化三代电厂福清5、6号的反应堆工程设计工作中,专家表示,该软件包计算精度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工程适用性强。

其次是核燃料技术的自主化。核燃料技术是反应堆的核心技术之一,不断升级核燃料技术,是改善核电站安全性、可靠性和经济性的有效手段。中核集团组织所属研究设计院、制造厂和核电厂,开展了重点科技专项“压水堆燃料设计与制造技术研究”工作,开发从12个月换料的CF2燃料组件到18个月换料的CF3燃料组件。

2016年年初,4组中核集团自主研发的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CF3先导组件,在秦山二期核电站2号机组完成首个完整长循环辐照考验,正式出堆。CF3的出堆,标志着我国拥有了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高性能燃料组件品牌,进一步提升了我国核电出口的核心竞争力。

中核集团在华龙一号的设计过程中,还积极实践新方法、新理念。华龙一号是一个非常复杂的系统工程,设计过程中需要多专业、多个单位之间开展协同设计,接口复杂,参与人员众多,协调管理难度极大,其准确性和有效性直接影响核电站的质量和安全。中核集团中国核电工程有限公司在华龙一号设计中,结合“互联网+”的理念,将核电的设计、应用软件集成与互联网等技术相结合,建立了异地综合协同设计平台。将多个设计单位通过网络连接,利用各种终端设备,在同一个平台上开展协同设计工作。

另外,华龙一号还采用渐进性技术路线,逐步改进,持续优化发展,不断提高核电站的安全性、经济性和技术水平。为此,需要有计划、有步骤地开展科研和技术攻关,并根据经验反馈和需求,不断引进新的技术和新的理念。

“华龙一号”自主创新的突破,也为中核集团“走出去”提供了重要支撑。2015年8月20日,在“一带一路”南线的传统友好邻邦巴基斯坦,中核集团实现了首台海外华龙一号机组的开工建设。2017年5月25日,华龙一号全球首堆——福清5号机组完成穹顶吊装;10月13日,华龙一号海外首堆——巴基斯坦卡拉奇2号机组完成穹顶吊装。中核集团华龙一号工程的顺利进展举世瞩目,为这一自主三代核电技术在海内外继续落地灌注了坚实信心。此外,中核集团与阿根廷、埃及、沙特、伊朗等多个国家也取得了核能市场开发的实质进展。

王寿君在阿斯塔纳世博会中国馆接受采访时说:“中国核电起步比较晚,但中国核电技术和堆型是最安全的。华龙一号具有能动加非能动两种安全系统,可在全厂断电情况下72小时内确保安全。还可以抗击大飞机冲撞。”

钱智民表示:“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对核能的需求巨大,这里面蕴藏着很大的机遇,如果在这些机遇里,我们国家能够抓住20%的话,将能产生3万亿元人民币的产值。”

产业规模不断壮大

除了在三代核电自主创新方面的突破,过去5年来,中核集团在核电产业的规模方面也快速发展,一个标志性的事件,就是国内最大核电基地——秦山核电基地的全面建成。

2015年,秦山核电基地9号机组全面建成,成为我国核电机组数量最多、堆型品种最丰富、装机容量最大的核电基地。中核集团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以秦山作为起点,中核集团已经形成了田湾、福清、三门、海南等多个核电基地。上述基地堆型的多样,使得公司掌握了丰富的技术经验,一定程度上避免了单一技术可能引发的共性故障。

2017年9月17日,福清核电4号机组正式具备商业运行条件,标志着福清核电一期工程(1-4号机组)全面建成投产。至此,中核集团旗下运行机组达到17台,控股在役装机容量由13251兆瓦增至14340兆瓦。

如今,中核集团各核电厂拥有的高级操纵员达419人,每年向世界核电运营者协会(WANO)支援数十名经验丰富的专家。这些基地为中核集团核电产业未来的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管理经验,人力、技术的支持和广阔的增长空间。

在上述技术和经验的基础上,中核集团还得以开拓核电技术服务市场,形成了发电主营业务以外的新的经济增长点。据了解,在对外输出方面,以秦山核电为代表的中国核电技术力量,形成了八大产品,巴基斯坦4台30万千瓦机组的调试都是由秦山来完成的,核电机组运行的评估、检修也是由秦山完成。因此,秦山已经形成了较强的对外输出服务能力。

中核集团相关负责人表示,打算将秦山的核电运行公司的技术服务力量与有关方面的技术服务力量通过适当的形式进行合作,将其打造成为中国核电未来走出去的新平台。

对于中核集团核电产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的还有一个事件,就是中国核能电力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国核电)的成功挂牌上市。

2015年6月10日,随着时任中核集团董事长、党组书记的孙勤与上海市政府副秘书长金兴明共同为中国核电鸣锣开市,中国核电在上交所成功挂牌上市。

“中国核能电力股份有限公司成功登陆资本市场,这是公司发展历程的一个重要里程碑,也是一个新起点、新动力。”中核集团副总经理、中国核电副董事长俞培根代表控股股东和公司董事会在致辞中表示。

也正如俞培根和中国核电其他领导所期望的那样,上市两年来,中国核电交出了一份令人满意的成绩单。根据年报,2015年,中国核电实现营业收入262.02亿元,同比增长39.37%,实现归属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37.81亿元,同比增长52.98%,公司的业务和利润均实现了快速增长。而在上市两周年之际,中国核电给出的成绩单则是,营业收入超300亿,净利润超81亿。

中国核能电力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陈桦表示,上市具有多方面的意义。“成为上市公司,尤其是核电类上市公司的领头企业,标志着我们的公司治理已经足够规范,能经得起国际同行、社会公众和广大投资者的检验,可以站在与国内先进电力企业以及国际核电巨头公司对话的同等平台,也获得了充足的面向未来发展的资金保障。”

与公众透明沟通

发展核电产业,对于中国的技术自主创新,能源结构调整,都具有重要的意义。不过,和其他类型的能源相比,核电又具有特殊的属性。时至今日,日本福岛核泄漏事件仍然是盘旋在许多人心头的阴霾。因此,在核电产业发展过程中,如何营造良好舆论环境,解决“邻避“效应,是中核集团不得不面对的重要问题。

在这方面,作为上市公司的中国核电的诸多做法值得借鉴。《中国核电2016社会责任报告》指出,中国核电特别重视与各级政府、监管单位、行业协会产业链伙伴建立多层次、多渠道的沟通机制,以更透明、更开放的方式,加强与利益相关方的全方位交流互动,努力树立公众对中国核电及核电行业的信心,携手公众为核电健康持续发展共创良好的发展环境。

具体做法方面,在第九届中国企业社会责任报告国际研讨会上,中国核电发布了《中国核电公众沟通白皮书》,旨在号召更广泛的社会力量和资源,支持我国核电产业的发展。中国核电董事会秘书、新闻发言人罗小未表示,“B2C”模式即通常所说的“直接面向消费者或者客户”的模式,将这一原本起源于电子商务领域的概念引入核电行业,用于公众沟通工作,是中国核电工作方式的一次重大转变,也是工作理念的重要创新,因为这意味着中国核电的公众沟通工作将更加的接地气,有土壤,求精准和重实效。

中国核电与公众的沟通不仅有指导性文本,还有实体。2017年9月19日,国内目前最大、公众体验丰富、公众适用性强、具有多方面特色的核电科技馆开馆试运行。中核集团党组成员、副总经理和自兴表示,希望核电科技馆依托秦山核电基地30多年建设运行经验,当好示范,走在前列,成为长三角地区乃至辐射全国的核电科普中心,为我国核能科普事业进步与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做出新的更大贡献。

谈及地方经济,如何与地方协调发展,亦是核电企业社会责任的重要命题之一,同时,也具有广阔的发展空间。2016年,国家发布的《电力发展“十三五”规划(2016-2020)》,明确提出“十三五”期间全国核电投产约3000万千瓦,开工3000万千瓦以上,2020年装机达到5800万千瓦,核电迎来发展机遇期。而核电作为资本密集型产业,建设投资大,综合效益好,可有效带动地方经济发展。

在这方面,秦山核电站的做法值得借鉴。秦山核电站依托企业发展实际,在为地方经济发展提供能源支撑的同时,还积极带动核电关联产业聚集,吸引了大批优质核电关联企业落户海盐,形成了海盐县核电关联产业联盟。据《中国核电2016社会责任报告》中的数据,目前该核电关联产业联盟成员单位已有76家,联盟企业总产值突破200亿元。海盐县县长章剑表示,到2020年,中国核电城基本建成,将形成技术水平高、产业功能全、服务范围广、设施配套优的核电产业体系,力争核电及其关联产业产值达到1000亿元左右。(国资报告杂志17年12期首发)

原标题:“国之重器”如何铸成?中核集团核电产业发展之路
投稿与新闻线索:陈女士 微信/手机:13693626116 邮箱:chenchen#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核电产业查看更多>核电技术查看更多>华龙一号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