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电力核电核电建设与运行报道正文

中国核电:从“国之光荣”到“国家名片”

2018-02-13 09:57来源:中国核电关键词:中国核电秦山核电站核电机组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众所周知,创建于1955年的中国核工业,在第一次创业期间成就了世人瞩目的“两弹一艇”伟业。而在中国核工业第二次创业期间,通过走军民融合、创新发展的道路,取得了我国大陆核电建设“零的突破”和“国产化的重大跨越”等一系列重大成就,带动着核工业产业体系现代化水平不断提升和我国装备产业更新换代,走出了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核工业发展道路。

作为我国核电领域的先行者和主力军,中国核能电力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国核电)肩负着核工业第二次创业的历史使命。从“国之光荣”到“国之重器”再到“国家名片”,从30万到60万再到100万,从大陆首座核电站到“华龙一号”全球首堆,历经三十年的不断建设,中国核电的种子已成长为硕果累累的参天大树,实现了跨越式发展。

视点

“国之光荣”——起步

20世纪80年代,中国核工业的第二次创业中,以核电为代表的新型核科技工业,开始续写中国核工业新的辉煌。秦山,这座杭州湾畔并不伟岸的山峦,见证了民族核电的诞生。

秦山核电站(一期)是中国大陆首座自行设计和建造的原型示范堆核电厂。1970年2月8日,第二机械工业部(简称二机部)组建七二八工程筹建处筹备小组,为方便工作,对外命名为“七二八工程”;1982年12月27日,“七二八工程”命名为核工业部秦山核电站。

1985年3月20日,中国大陆第一座自行设计、建造并运行管理的秦山核电站开工建设,掀开了中国和平利用核能新的一页。1991年12月15日,我国自主设计、自主建造、自主运营、自主管理的秦山核电站成功实现并网发电,实现了中国大陆核电“零”的突破,铸就了中国核工业从军工到和平利用、二次创业的历史丰碑,被誉为“国之光荣”,截至目前,我国首座核电站已安全运行了27年。

中国大陆第一座核电站——秦山核电站首次并网

秦山核电站的建设成功,结束了中国大陆无核电的历史,填补了中国能源领域里的空白,标志着中国已掌握核电技术,成为继美、英、法、前苏联、加拿大、瑞典之后第七个能自行设计、建造和运行管理本国首座核电站的国家。这一辉煌成就,是中国核工业“军转民”在和平利用核能方面取得的重大突破,是高科技转化为社会生产力的突出范例,是坚持“以我为主,中外合作”方针,探索有中国特色核电发展道路的一次成功实践,是核工业第二次创业的里程碑。

秦山核电站是一座历史的丰碑,是民族核电的一面旗帜,是“国之光荣”。它见证了中国核工业人自力更生和改革开放的历史足迹;见证了核电建设者们为国争光和科学求实的精神;见证了中国核电人追求卓越、超越自我的崇高境界;见证了中国大陆核电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原型堆到商用堆、从30万千瓦到100万千瓦的历史跨越。

2002年4月,秦山二期核电站建成并投入商业运行,这是我国第一座“自主设计、自主建设、自主管理、自主运营”的商用核电站。秦山二期核电工程不仅实现了由原型堆向大型商用核电站的跨越,也由此“走出了一条核电国产化的路子”,积累了一套核电自主化建设的经验,为我国核电建设的标准化、系列化奠定了基础,为自主设计建造百万千瓦级核电站创造了条件,成为我国核电自主化建设的又一个重要里程碑。

我国唯一的重水堆核电站——秦山三期核电站1号机组、2号机组先后于2002年12月和2003年7月投入商业运行。被人们传为佳话的“8兆瓦”,就是秦山三期自主创新的生动体现。8兆瓦,如果按85%的负荷因子计算,在几乎不需任何投入、不增加运行成本的情况下,每年可增加发电量6000万千瓦时,增加效益2700万元人民币。

2014年11月5日,秦山核电厂扩建项目(方家山核电工程)1号机组成功并网发电,实现了我国核电从30万千瓦到100万千瓦自主发展的历史跨越。目前,秦山核电基地运行机组已达到9台,总装机容量达到654.6万千瓦,年发电量约500亿千瓦时,成为了国内核电机组数量最多、堆型最丰富、装机容量最大的核电基地。

秦山,不仅是我国大陆核电的发源地,同时也是我国推行核电“走出去”发展战略的发源地,实现了周恩来总理当年对核电站建设提出的“掌握技术,积累经验、锻炼队伍,培养人才,为后续核电发展打下基础”的夙愿。

视点

“国之重器”——孵化

以秦山为“引擎”,田湾、福清、三门、海南等核电站相继发展,中国核电的核电站可谓星罗棋布。

左右滑动查看更多

中国核电潮犹如“蝴蝶效应”,在东南沿海强劲地显现出来。“花”落江苏连云港的田湾核电站于1999年10月20日正式开工建设,一期工程建设2台单机容量为106万千瓦的俄罗斯AES-91型压水堆核电机组,采用了一系列重要先进设计和安全措施。2007年5月17日和8月16日,田湾核电站1、2号相继投入商业运行。2012年12月27日,田湾核电站二期工程3号机组浇筑第一罐混凝土,成为日本福岛核事故后,国务院核准开工的第一个新建核电项目。2013年9月27日,4号机组比计划提前一个月顺利实现第一罐混凝土浇筑。

2008年11月21日,福清核电1号机组开工建设。2008年12月26日,方家山核电工程1号机组正式开工建设。2009年4月19日,三门核电一期工程全球首台三代核电AP1000机组开工建设。2010年4月25日和2010年11月21日,海南核电一期工程1号机组和2号机组分别开工建设。2015年5月7日,“华龙一号”全球首堆在福建福清开工建设。2017年12月30日,霞浦示范快堆土建工程开工建设。

在自主创新的道路上,在核能发展与和平利用的征程中,中国核电一路长歌,光荣绽放。

秦山裂变,不仅由一期引发了二、三期的成功建设,实现了由原型堆到商业堆、由自主建设30万千瓦到自主建设60万千瓦、100万千瓦核电站的重大跨越,还将核电种子播到了国外。

早在秦山核电站首次成功并网发电仅仅15天后,中国就收到了国外的一个大订单——出口巴基斯坦30万千瓦核电机组。2000年6月,由中核集团负责出口巴基斯坦的恰希玛核电站并网发电。恰希玛核电站被誉为“南南合作的典范,中巴友谊的丰碑”,使我国成为世界第8个具备成套出口核电机组能力的国家。在成功出口第一座核电站的基础上,中国建造的恰希玛核电站2号机组于2011年3月15日实现并网发电。

视点

“国家名片”——亮剑

今天,在推动中国核电“自主化”的同时,中国核电“走出去”正东风劲吹。

核电发展的水平,已成为当今一个国家科技创新水平的重要标志。只有掌握核心能力,才能真正“亮剑”,赢得尊敬和未来。目前中国核电掌握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三代百万千瓦级核电技术,为开拓国际核电市场创造了基本条件。

如果说,福岛核事故为我们核电发展敲响了警钟,那么成功保持世界领先的长期安全运行纪录的我国核电,如今更需要将核电的质量控制、全寿命周期核安全摆在重中之重的位置。同时进一步加强顶层设计,营造发展环境,构建起一整套更加安全合理、系统完备、科学规范、运行有效的制度和人才体系,夯实核电安全基础。

2015年5月7日,我国自主研发的三代核电技术“华龙一号”首堆示范工程在福清核电站开工建设,标志着中国核工业在自主创新发展新阶段攀上了新的发展高峰。当“华龙一号”拉开核电发展的大幕,中国核电,将在清洁、高效、安全、可持续的能源发展海洋中,寻找一片更为开阔的水域,“走出去”战略将从“借船出海”迈向“造船出海”。

中国核电,一路长歌。无论是实现中国核电“零的突破”、被誉为“国之光荣”的秦山核电站;还是被誉为“核电国产化重大跨越”的大型商用秦山二期核电站;无论是实现核电工程管理与国际接轨的重水堆秦山三期核电站;还是我国第一座采用全数字化仪控系统的核电站——江苏田湾核电站;以及在建的全球首台三代核电AP1000——浙江三门核电站;还有福建福清核电站、浙江方家山核电站、海南昌江核电站……这一座座核电站,像一个个在东南沿海跳动的音符,和大海扬波,共吟着中国核工业克难奋进的颂歌;这一座座核电站,更像矗立在海湾的一座座巍峨的丰碑,镌刻着中国核电人的丰功伟绩,成为我国华东乃至更广大地区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强劲助推器。

中国核电,光荣绽放。这一座座巍峨的丰碑,既是物质的丰碑,更是精神的丰碑。30多年的探索实践,无数科技工作者、工程参建者所凝聚的“国家使命、企业担当的胸襟,自力更生、艰苦创业的意志,攻坚克难、敢于攀登的勇气,大力协同、科技创新的合力,以我为主、中外合作的谋略,质量第一、安全至上的追求”,无不集中体现了中国核电人“兴核强国、服务社会”的企业宗旨,“追求卓越、超越自我”的企业价值观和“事业高于一切、责任重于一切,严细融入一切、进取成就一切”的核工业精神。

当今,中国的核电之舟获得了前所未有的广阔空间。让天更蓝、水至清,空气更清新,带着对未来的美好憧憬和向往,中国核电人肩负起新的历史使命,在安全、清洁、高效、可持续、创新的发展海洋中,中国核电这艘能源巨轮正劈波逐风、踏浪前行。

原标题:中国核电:从“国之光荣”到“国家名片”
投稿与新闻线索:陈女士 微信/手机:13693626116 邮箱:chenchen#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中国核电查看更多>秦山核电站查看更多>核电机组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