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电力火电火电动态报道正文

国资报告|2017地方国资国企改革分析报告

2018-05-04 08:43来源:国资报告作者:王倩倩关键词:国企改革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去产能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去产能 育动能 深化供给侧改革“加减法”协同

亮点

江西省属国企处置完成458户“僵尸企业”,完成率达80.2%

海南对非政策性原因连续两年亏损的二级以下企业,责成关停并转、重组整合

观察:近年来,地方国有企业盈利下行,经营压力逐渐加大。究其原因,部分省份一煤独大,过度依赖钢铁、电解铝、炼化等传统制造业的产业结构现状还未有效扭转,大力推进“僵尸企业”处置和亏损企业治理,努力止住“出血点”,成为地方国企走出盈利困境的必然选择。

痛下决心“处僵治困”,多个省份打响了一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总攻战。内蒙古积极化解过剩产能,各出资监管企业首批排查出低效无效资产300余项,已依法处置200多项。其中,为加快包钢脱困发展作为紧迫任务,内蒙古制定了包钢提质增效转型发展60条措施落实落地,目前已办结19项,有序推进41项。2017年,包钢实现盈利6.2亿元,增盈45.3亿元,扭转了连续两年巨额亏损局面。

近几年受国内外经济环境影响,云南省多家重化工企业经营困难。2017年,云南省属企业提前完成125万吨铁、280万吨粗钢的去产能任务,压减煤炭产能357万吨,省属企业全年均保持稳中有进良好态势,打了一个漂亮的“翻身仗”。

去产能卸包袱,更要协同培育新动能,补短板。在这方面,福建、浙江、江苏等地区走在了行动的前列。2017年以来,福建省国资委所出资企业和各级国资委突出抓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动国有资本向具有优势的产业集中,对17家所出资企业主业进行重新梳理确认,调整至主业不超过3个,辅业不超过2个。江苏2017年省属企业投资95%以上集中在基础设施、能源资源、现代服务业、高新技术产业等领域,优质资源进一步向优势企业和主业集聚。

2017年,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在铿锵有力的步调中向前推进。以市场来检验改革的成效,全国多数省份营收和利润的双丰收带有极强的说服力。

分类改革 狠抓落实 织就细密的支撑体系

亮点

内蒙古形成自治区国企国资改革“1+33”政策体系

江西形成“1+34”国资国企改革发展党建监管文件体系

天津构建国企改革“1+30”文件体系

观察:分类改革,是新一轮国企改革的鲜明特色。紧扣新一轮国企改革主线,在分类改革的基础上,明确改革任务,突出改革重点,落实工作责任,建立任务台账,成为确保各项改革扎实有效推进的内在逻辑。

上海有着庞大的国有资产总量,无疑是国企改革的一大重镇。2017年,上海推动国资统一管理,加强国企分类监管。将文化、教育等企业改革纳入国资整体布局,在此基础上,上海地方国有企业分为竞争、功能和公共服务三类,对三类企业分别定责、分策改革、分类考核,实现快速发展。

如果说,上海将分类改革提升至实践的至高点,江苏则为改革制定了细密的支撑体系。2017年,江苏基本完成省国资改革顶层设计,累计出台“1+N”文件36个,就文件数量之多堪称地方国企改革之最。

管资本 转职能 清单制管理成改革亮点

亮点

福建取消、下放监管事项19项

江苏累计取消、下放17项,保留17项,精简幅度50%

观察:以国资管理创新带动国企改革落地见实效,连续地贯穿于多个省份的改革进程中。以“管资本”为主完善国资监管体制,划清监管机构与企业的边界,制定监管的权力清单和责任清单,为地方国企注入了创新活力。

以国资监管权力“授、转、让”的数量作为衡量标准,不难看出,地方国企监管机构职能转变的力度,由东南向西北内陆呈现递减趋势。上海坚持“立改废”,修改10项制度规定,清理废止93件规范性文件。加强“放管服”,下放28项审批权限,制定并严格履行管好资本、服务企业履职、加强事中事后监管“两张清单”。

由南至北,天津修订完善了《天津市国资监管清单》,将原有的审核、核准、事前备案、决定等事项调整为14大类35项。内蒙古出台权力清单由35项压减至18项,相应确定18项责任清单。

持续推动职能转变,不断提高监管效能,是深化国资国企改革的必选项。从目前实践进程来看,全国多个省份依据本地实际进行了强度、力度不同的探索。地方改革的先行先试,必定为中央层面权责清单的落地,积累了有益的先期经验。

重导向 优配置 创新重组路径

亮点

内蒙古设立自治区国有企业转型升级基金,成深化改革重要举措

浙江聚焦“凤凰行动”计划,推进企业上市和并购重组

观察:实现国有资本做强做优做大的目标,势必要加快深度重组的步伐。自十八大以来,国务院国资委先后完成19组36家中央企业重组,改革的力度可见一斑。围绕同一个改革目标,地方国资国企改革呈现出突出的一致性。

然而,着眼于探索的路径的不同,地方国企呈现出特色各异的创新举措,既有着眼于分类改革的要求,有针对性的补短板、强化功能,也有横向的同业间合并和纵向的沿产业链上下游协同。国有企业在兼并重组中,发挥着振兴实体经济中的骨干作用。

广东省属企业在快速发展的过程中,存在不同程度的低效产能过剩、财务杠杆率高、布局结构不合理等问题,集中表现为省属企业“小、散、弱”,亟待新一轮国企重组优化资本布局。为此,广东省通过突出分类发展,将目前的准公共性、竞争性省属企业,进一步细分为准公共类、竞争类、金控类三大类别。围绕其使命责任、功能定位进行重组,而非片面追求规模效应。

以横向同业间合并为例,山西焦化与中煤华晋在2017年9月完成重组,成为山西省国有资本布局结构调整的一大手笔。2018,山西将在产业布局方面,推动“腾笼换鸟”项目落地,重点完成燃气集团、现代化工集团、水务投资集团、神农集团等专业化重组,重组力度再次加码。

相关阅读:国资报告|央企主要负责人变动调查报告之2017版

投稿与新闻线索:陈女士 微信/手机:13693626116 邮箱:chenchen#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国企改革查看更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查看更多>去产能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