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电力农电报道正文

“陶老能”的“电情结”

2018-05-28 11:40来源:国网河南省电力公司济源供电公司作者:李建国关键词:济源供电公司农网改造变压器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电好使了,心里特亮堂,感觉幸福指数也就蹭蹭涨。”5月27日,在位于大山腹地的河南省济源市邵原镇南山村后山居民组,正在自家的“农家乐”里忙着给游客准备午餐的村民“陶老能”指着“电厨房”告诉笔者,“你看,电饭煲里炖着土鸡,电蒸锅里蒸着笨猪肉,电磁炉里飘着河虾……今天这几桌下来,少说也能挣四五百元。”

“陶老能”今年57岁,大名陶本书,脑子活泛,点子多,再加上有时爱出点“小风头”,所以村民就送了他“老能”的绰号。如今的老陶,尽管年近花甲,但精神头依然很足,干起活来十分麻利,好像浑身有用不完的劲。谈到生活中的过往和今天的境况,他说特别感谢党的改革开放的好政策,农村发生了巨大变化,老百姓的生活也如芝麻开花节节高。其间,他谈的最多的还是萦绕心间的“用电情结”。

“第一单生意”:从有了电开始

“我们这里处在大山深处,交通不便,信息闭塞。我第一次见到电,是1978年。”老陶说,那年开春的一天,16岁的他和二叔带着红薯面窝头,步行40多里,去镇上看望生病的大伯。在那里,他平生第一次看到了电灯。他说,“真亮堂,感觉比家里的煤油灯亮了好多倍,感觉好舒服。”

老陶告诉笔者,从那时起,他就天天盼着电灯能装进他家的土坯包裹的院子和沾满草木灰的窑洞。1982年夏天,他们村终于通了电,与毗邻的金沟村共用一台小变压器,两根细细的导线顺着木头杆走进了大山,在这个只有400多口人的深山村引起了轰动效应。在村民看来,“楼上楼下、电灯电话”的梦想实现了一部分。

“3个月后,金沟村的老马家买了一台12英寸的黑白电视。那时可是了不得的大事。吃过晚饭,村里不少老少爷们都往那里跑。尽管需要往返10多里山路,但大家依然热情特别高。”老陶说,人多,电视小,后面的人就站在凳子上观看。 电,不仅带来了光明,也丰富了乡亲们的精神生活。

南山村的老乡晋正财介绍,有了电,“老能”的鬼点子也来了。他看到看电视的人多,于是就东挪西凑、四处借钱,也买了一台黑白电视机,还在院子里摆了一排排石块堆起的凳子。前提是,来看电视的人,每人每次要交一角钱的观看费。“到了晚上,乡亲们过来看到这阵势,扭头就走,又赶往金沟村看电视去了。这小子的生意被搅黄了,还落下了‘抠门’的‘骂名’。”说道这里,60出头的正财老人笑了起来。

“那是我的第一单生意,没开张就歇业了。”老陶不好意思地说,当时生活艰苦,想搞点“小收入”补贴家用,后来想想,觉得怪对不起乡亲们,也让自己丢了面子。后来,在国家改革开放政策影响下,大家的生活条件渐渐好了起来,电视机也走进了家家户户。

“第一桶金子”:源于电的眷顾

“后来,我们村通上了动力电。通过搞饲料加工和发展养殖,我挣了20多万元,挖到了‘第一桶金子’。”点上一支香烟,在清淡的烟雾里,老陶娓娓而谈。

从上世纪八十年代起,尽管村里通了电,但仅仅是“两根线”的照明电,磨面、做家具都要赶往20多里外的大村——王岭村,推着独轮车或两个轮子的牛车,道路崎岖,往返十分不易。1994年,济源市完成“村村通电”工程,全市518个行政村全部通上了动力电。但由于条件限制,电只通到村里的小学附近,他们所在的后山居民组比较偏僻,仍然只有照明电。尽管如此,用电也方便了许多。

“那时,国家号召一部分人先富起来,并且政府有贷款支持政策,我也坐不住了。”老陶说,他们当地富产石灰石,碳酸钙含量高,是生产优质建材的原材料。于是他贷了3万元,又借了1万多元,搞了个小型石灰厂,还架了专门的电力线,T接在村小学附近的电路上。由于变压器小,电不够用,供电可靠性也比较差,刮风下雨经常停电,再加上水、路等基础设施滞后,石灰厂的生产断断续续,几年下来也没有赚到啥钱。后来,由于设备老化和环保等方面的原因,他的石灰厂最终倒闭了。之后,他又尝试做木材加工、粉条制作等小生意,但都属于小手工作坊,一直没有挣到钱。

“2006年冬天,我们居民组用上了动力电。第二年开春,我的饲料加工和养殖业就搞起来了。”老陶告诉笔者,受益于“户户通电”工程,他们居民组全部用上了“大电”。他随即办起了自己的“产业”,并且尝到了勤劳致富的甜头,三四年下来,他还掉了外债,还挣了20多万元。

“第一次尝试”:因为电的舒心

“这是我第一次尝试办农家乐,也是南山村第一家农家乐。”老陶说,现在电好使了,不论干啥心里边都有了底气。他说他打小就跟做厨师的父亲学了一身好本事,虽说城里边的“大菜”做不来,但地道的农家菜都能拿得起、放得下,样样不差。平时乡亲们家里有了喜事,总爱拉他帮忙。现在农家乐办起来了,他正好有了用武之地。

据“陶老能”介绍,村里实现“户户通电”后,村里边的养殖业蜂拥而起,另外一些木料加工、铁制农具等手工作坊也办了起来,冰箱、电磁炉、电热毯、电暖桌等家用电器也逐渐普及,用电量逐年增多,村里两台50千伏安的变压器逐渐不够用了,供电半径长、容量小,电压低的情况日益突出。其间,他的养猪小区也逐渐遇到了“瓶颈”,一是养殖户激增,猪价格不稳定,也不敢扩大生产,因为用电比较紧张,风险大;二是生猪圈养产生的污染物多,村民有意见。后来,他跟村里不少养殖户一样,逐渐把产业“荒废”了。

“我们村背靠大山,面临黄河,山清水秀,风景特别好。”老陶指着郁郁葱葱的群山和黄河古渡口说,“自打前年农网改造后,旅游逐渐发展起来,到这里踏青休闲、采摘山果、划船游玩和河边垂钓的游客多了起来。特别是周末,游客更多。我瞅准了这个商机,今年春天办起来农家乐。现在看来,生意还说得过去。”

老陶告诉笔者,2016年11月,得益于国家新一轮农网改造升级,他们村原有的2台变压器均增容成了200千伏安,还新增2台315千伏安的变压器,裸导线全部换成了粗线径的绝缘线,下户线也改造一新,用电状况彻底改观。随即,村里开始搞旅游开发,目前观光农业、原始村落、水上休闲等项目陆续实施,目前有的已经出具规模,吸引了不少游客,于是他办起了农家乐。此外,他还利用山里的资源,通过搞野菜培育、笨猪散养、土鸡放养和土馍炒制,使美味的“山里货”和地道的“农家菜”让游客“吃了就忘不了”。

“改革开放40年,农村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咱农民也尝到了勤劳致富的甜头。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好日子就像坐上了‘小火车’,一天一个样。”老陶说,现在国家政策好,基础设施好,用电也很舒心,电工师傅服务的很到位,乡亲们都想着法子奔小康,他们这里的“绿水青山”其实就是“金山银山”。

谈到今后的打算,老陶表示,如今惠民政策多,农村发展快,他将抓住新时代的好机遇,“撸起袖子”大干一场,让自己的生活更富足,更美好。

作者: 李建国
投稿与新闻线索:陈女士 微信/手机:13693626116 邮箱:chenchen#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济源供电公司查看更多>农网改造查看更多>变压器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