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电力火电煤气能源报道正文

地方为煤企排污撑腰 哪来的胆量?

2018-06-27 13:45来源:中国能源报作者:朱妍关键词:煤炭企业生态环境部河南省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长期违排背后,一定程度上牵涉地方利益。有些企业作为就业、利税等重要大户,不排除地方有意识进行庇护、纵容的可能。”中央财经大学中国煤炭经济研究院教授邢雷坦言,“尤其是地方国企,与当地政府有着天然联系,难免受到更多保护。比如因环保问题关停一个矿,涉及众多员工再就业等现实,怎么办?最终还得地方政府承担,这就存在顾虑。”

国家城市环境污染控制技术研究中心研究员彭应登则指出,“回头看”正是为了监督既有环境问题整改情况,除污染企业外,当地政府也是受监督对象之一。“按照程序,中央环保督察反馈问题后,应由当地政府督促解决、反馈结果。如今督察组‘赤膊上阵’,直接跟进企业整改,当地政府去哪了?”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资源与环境政策研究所副所长常纪文也称,“回头看”更重视“一把手”问题。如果决策和部署层面出现问题,执行层面就更难解决。

环保督察如何真正发力?彭应登表示,一方面,环境治理已不是环保一个部门的事情,而应形成多元共治的“大环保”格局;另一方面要认识到,关停不是最终目的,但环境治理也不缺执法手段,必要时可以采用按日计罚、扣押、查封等方式,“一定不要怀疑环保的力量。”

社评

莫让环保罚单变“废纸一张”

先是国有煤企无视中央环保督察整改要求,以“假停产”掩盖“真排污”;后又曝出新义煤矿2年多来累计收到33张环保罚单,却依然任性排污。随着中央环保督察“回头看”行动进入下沉阶段,不少企业乱了阵脚,也有政府丢了面子。

中央环保督察既督企又督政,这是督察启动初衷,也是区别于以往督察的最大特点。那么,地方政府责任真的落实到位了吗?整改要求落实彻底吗?“有的地方监管软弱无力”“不担当、不碰硬”“边督边改弄虚作假”——督察组一针见血,毫不留情。

“回头看”开展以来,类似新义煤矿的案例不在少数。“假环保”背后层出不穷的原因更值得关注。

以牺牲环境为代价追求经济发展,这是老生常谈的问题,却也是部分地区屡教不改的“老大难”问题。有的地方政府对污染企业睁只眼闭只眼,默许违排;有的“光说不练”,简单处罚之后,仍旧放任污染;还有的官员竟公然为污染企业“站台”,袒护纵容。

督察期间尚且如此,督察组走后又将是何种情形?

同时,有的地区在被督察组通报后实行“鸵鸟”政策,依然避重就轻、三缄其口。记者采访时就遇到各级环保与宣传部门相互推诿的情况,各自辩称“不了解情况”“找其他某某部门更合适”“有规定不能说”等。甚至有地方政府找来“说客”,希望记者“笔下留情”。

就企业而言,督察之目的不在处罚,而在于通过整改达标,帮助企业实现绿色生产;就政府而言,督察过程只是治标,齐心协力、严守生态“红线”方能治本。

企业固然是环保主体,但没有政府部门强有力的监督执法,企业环保难免流于形式。所以,一手抓企业,一手也需激活地方政府的主体责任意识。正如多位业内人士指出的:地方党委、政府主要领导是本行政区域生态环保第一责任人,要对本行政区域的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及质量负总责。如政府本身出现问题,环保工作就难免成为“一纸空话”。

改在行动,根在思想。无论污染企业还是地方政府,表面看是做法出了问题,实际根源仍在发展观念——“以环境代价换取经济发展”的思想未得到根本扭转,抱有“先污染再治理”的错误心理,仍沉迷于“拼环境、拼资源”的模式,因循守旧,未能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牢记于心、外化于行。

要知道,如今督察不再是一阵风。要么不抓,要么一抓到底;要么不咬,咬住就不松口。嘴上念着“环保经”,手上干着“污染活”,这种“假环保”必将面临“真追责”。

一个月前的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刚刚强调,“对那些损害生态环境的领导干部,要真追责、敢追责、严追责,做到终身追责。”

要认清,在绿色发展大势面前,侥幸心理要不得。

投稿与新闻线索:陈女士 微信/手机:13693626116 邮箱:chenchen#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煤炭企业查看更多>生态环境部查看更多>河南省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