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电力核电核电建设与运行报道正文

核史丨一根小蜡烛 毁了核电厂的半条命

2018-07-04 10:21来源:核史钩沉作者:另类核史关键词:核电厂沸水堆通用电气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值得一提的是,1、2号机组共用一个主控室,在主控室的下方是电缆间,作为连接主控室与各个厂房及系统的桥梁纽带,那里汇集了成千上万的电线和电缆,为主控室提供监测、控制反应堆所需的各种电力。

反应堆、主控室与电缆间的相对位置示意图

在原设计中,反应堆厂房应保持轻微的负压,以防止在反应堆运行或事故情况下放射性物质释放到周围环境中。所以,为了维持负压的要求,需要对反应堆厂房与周围设施的连接或贯穿处进行很好的密封处理。

核电厂电气贯穿件密封示意图

到1975年3月的时候,1、2号机组已经投入商运,3号机组即将建造完工。作为一体化的反应堆厂房,为了满足密封性的要求,之前已在2、3号机组之间做了临时的隔离处理。一旦3号机组投运的话,隔离措施就可以取消。为此,核电厂决定对1、2号机组的厂房泄漏率进行试验。试验结果表明,需要进一步降低泄漏率,才能满足将来3台机组同时运行情况下反应堆厂房的负压要求。

布朗斯费里核电厂制定了系统的计划,主要包括检查并识别所有的漏点、对漏点进行封堵、测试并确认封堵效果。在当时,检查空气泄漏的方法有好几种,比如通过烟雾装置、肥皂溶液或蜡烛,尤其在光线不太好的区域,利用蜡烛火焰的偏转方向,可以很好地判断泄漏是否存在。至于使用哪种检漏方法,核电厂并没有作统一的规定,由负责实施的工程师自己决定。

在此过程中,使用蜡烛明火检漏被大家广泛使用,也没有出现什么纰漏,直到用在电缆间里酿成了大祸。

2 蜡烛惹的祸

3月22日,6名工作人员来到电缆间,对与反应堆厂房相连的电缆槽进行检漏和封堵作业。

电缆间

他们被分成3组,每组包括1名技术工程师和1名电工。到中午12:15的时候,其中1名工程师发现与1号机组反应堆厂房相连的电缆槽上方有一个孔洞。原来,由于设计变更的缘故,部分电缆被抽出来,破坏了原先的密封。

电缆槽贯穿反应堆厂房示意图

工程师点燃一根蜡烛,靠近孔洞观察。因为反应堆厂房的负压设计,电缆间一侧的压力略高一点,蜡烛的火焰随即从水平方向吸进了孔里,说明存在明显的空气流动。一旁的电工够不着那个孔洞,工程师索性代劳作业,让电工递上两块弹性聚氨酯泡沫塑料,用力塞了进去。

在正常的封堵作业步骤中,对漏点填充聚氨酯泡沫后,随后应在内外表面喷上阻燃涂层进行防火处理,再进行检漏。然而,在布朗斯费里核电厂,工作人员嫌麻烦,为了提高效率,采用的做法是对单个漏点仅作封堵,待发现足够数量的漏点后,再对这些封堵的漏点进行批量的防火处理。

为了检验封堵的效果,那个工程师采用同样的方法,再次点燃蜡烛抵近观察。和几分钟前发生的情形一样,蜡烛的火焰再次从水平方向吸进孔里,说明泄漏仍然存在。所不同的是,这一次,火焰不但吸了进去,而且点燃了刚塞进去的聚氨酯泡沫。点燃的时间,在中午12:20左右。

工程师见状,赶紧知会一旁的电工。接过电工递过来的手电筒,他用手电筒拼命击打聚氨酯泡沫。但是,易燃的聚氨酯一旦燃起来,便嘶嘶作响,扩散极快,手电筒根本无济于事。电缆间里的另一名工人听到呼声后,立刻拿过来一些铺垫织物,企图盖住火焰,仍然无济于事。

随后,其他人把电缆间里的几个CO2灭火器和干粉灭火器拿过来,还是没能成功灭火,火势继续向周围的电缆蔓延。大约在12:35,也就是起火15分钟后,电缆间的人员疏散警报声响起,提示固定式CO2灭火系统即将启动。但是,灭火系统并没有自动启动,原来按照安全隔离的程序,由于之前有人在电缆间作业,所以灭火系统的电源被切断了。

接到通知赶到现场的助理总值班工程师,在确认电缆间所有人员撤离后,手动接通了灭火系统的电源,在12:40向电缆间自动喷洒CO2。整个救火过程中,固定式CO2灭火系统一共被手动启动了三次,在停闭的间隙,电厂消防人员提着CO2灭火器和干粉灭火器冲进去灭火。

投稿与新闻线索:陈女士 微信/手机:13693626116 邮箱:chenchen#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核电厂查看更多>沸水堆查看更多>通用电气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