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电力火电火电动态评论正文

【商业时评】年入145亿美元 靠处理垃圾这家公司问鼎世界第一

2018-07-06 08:52来源:EBS公用环保研究作者:殷中枢、郝骞、王威关键词:垃圾发电天然气沼气发电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 上门回收

在电子废物回收业务加速发展的同时,其他危废处理也是公司关注的重点。公司的“At Your Door Special CollectionSM”正是专门为居民用户处理危废而推出的一站式服务。包括车用产品、电池、园林化学物质、特别是荧光灯等危废均可通过公司专用的危废收集车上门收取。公司的固废收集车(包括危废)也是公司的一大亮点,截止2016年,已有多达18500辆使用天然气驱动,在为环保服务的同时也真正做到了自我环保价值的体现。

4) 建筑+有机,业务多元化发展打开新市场

在维持传统回收行业市场领先地位的同时,公司积极拓展其他领域回收,先后在建筑垃圾和有机垃圾(包括餐厨和庭院垃圾)领域实现突破,成功占据一定市场份额。

- 建筑垃圾

早在2000年初,公司便积极发展建筑垃圾的回收工作。公司在2009年至2014年间,通过10余家建筑垃圾回收厂占据了稳定市场份额,建筑行业的季节性高峰特性也为公司在夏季的营业收入做出了可观贡献。而在2011年,公司又创新式的推出了“分散回收跟踪工具”,通过跟踪使用在工程中的重复利用建筑材料,帮助工程项目方更好地完成绿色建筑的目标。截止2015年,通过跟踪工具的帮助,已有多达 41万吨的建筑垃圾得到回收或再利用,比2013年的37万吨增长10%。

燃煤电厂的飞灰收集也是公司关注的重点。美国的燃煤电厂如今采用“活性炭注入法”用以去除废气中的汞元素,而使用后的活性炭会随飞灰一起排出。对于一般飞灰,普遍做法是回收利用于混凝土中,但夹杂活性炭的飞灰由于碳含量增多,会对混凝土的耐久性有较大影响。公司通过新研发的“Carbon BlockerSM”飞灰回收系统,通过一次性安装在燃煤电厂后,利用液相化学和散装粉体处理的方法对燃煤电厂的飞灰进一步处置,提高其本身的质量后再行回收利用于混凝土生产中,以保证混凝土本身的耐久性。随着“活性炭注入法”在美国燃煤电厂的推广,公司在2012年研发的系统在2015年的处理飞灰量达100万吨,收入相较2012年已翻4倍,成为公司另一个可观的业绩增长点。

- 有机垃圾

公司的有机垃圾技术研究始于2008年,通过成功试点及推广,公司的有机物回收处理厂从2008年的单厂试点运营增长到2011年的36个投产使用,有机垃圾处理量从2010年的125万吨增长到2011年的250万吨,1年内便实现了翻倍增长。

公司还在传统堆肥处理有机垃圾的基础上进行了新技术的研发。公司在2013年新研发的有机废物集中回收系统(CORe®),通过对商业食物垃圾的处理,制成泥浆后送至污水处理厂的厌氧消化池,可以提升多达70%的厌氧消化的能量产生量。公司在2015年已有3家处理厂使用CORe®系统处理8000吨的商业食物垃圾,未来仍有扩张计划。

四、国内外固废行业发展对比

为了更好的探索我国固废行业未来的发展趋势,我们选取在垃圾焚烧领域领先全球的日本,在资源回收利用领域首屈一指的德国,以及在固废综合利用上领先我国的美国等三个国家的固废行业从多方面进行对比,找不足,寻优势,为我国固废行业的发展起到借鉴。

1. 中国垃圾清运量维持高增长,环卫市场空间广阔

美国、日本、德国同为全球领先的发达国家,早在二十世纪90年代便实现了100%垃圾清运率,所以它们的垃圾产生量也是他们的垃圾清运量。美国垃圾清运量从二十世纪90年代起仍在持续增长,目前维持在2.3亿吨左右;德国垃圾清运量偶有波动,基本维持在5千万吨;日本垃圾清运量更是从1990年的5千万吨减少到2015年的4千万吨左右。中国垃圾清运量伴随着经济高速发展,在2001年起计入县城垃圾清运量后达到2亿吨水平,总量和美国持平并在2012年实现超越,成为全球垃圾清运第一大国。

增速方面,美国近30年间虽持续增长,但复合年均增速不足1%;德国基本实现固废0增长;日本更是从2000年起连年实现固废负增长。中国近30年复合年均增速略超5%,近7年基本维持在4%左右。按照《“十三五”全国城镇化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设施建设规划》,预计到2020年中国垃圾清运量将达4亿吨,未来4年年均增速有望持续超10%。

年度人均垃圾产生与清运量与经济发展水平正相关。美国常年保持在700千克/人·年以上,位居全球之首。德国稍次,近十年恢复到600千克/人·年水平。日本率先提出3R(减少原料、再利用、资源回收)的固废处理标准并坚持执行,近20年来人均垃圾清运量已减至300千克/人·年左右。中国虽然总垃圾清运量已位居全球第一,但人均垃圾清运量距其他三国尚有不小距离,随着城镇垃圾清运率的进一步提升,以及农村垃圾产生及清运量的进一步提升,中国环卫市场存在较大空间。

2. 我国仍处于“去填埋化”发展过程中

固废行业的发展,基本是逐渐完善固废最大化利用产业链的过程。德国和日本作为目前领先的翘楚,固废行业发展已较为成熟,在固废综合管理及利用方面属国际领先水平。而因两国地理情况、文化差异等因素的不同,它们在利用方式上也存在明显不同。日本的主流固废处理方式是垃圾焚烧,焚烧处理率常年维持稳定,2016年达78%;德国的主流固废处理方式则是回收利用,回收利用率从1993年的不足30%增长到2016年的66%。两国在固废行业发展上有着共同的特点—“去填埋化”。哪怕是卫生化填埋,也存在占用土地资源,垃圾能源利用率较低等缺点。日本的填埋处理率持续降低,自2008年起已低于2%;德国更是在2009年基本实现了垃圾0填埋。

美国在经历了1980—2000年期间大规模的“去填埋化”后,近年来固废处理方式较为稳定,填埋仍是其主流处理方式,2014年占比近53%,垃圾焚烧和回收利用占比分别为13%和34%。由于垃圾焚烧有着处理成本较高,领避效应等不利因素,该处理方式恐较难在美国进一步发展。回收利用目前虽因分拣环节成本较高,导致近年来在美国的发展速度有所放缓,但是我们认为,随着垃圾分类观念的进一步普及,和龙头企业市场化力度的进一步加大,美国回收利用处理占比有望进一步提升。

与以上发达国家相比,垃圾焚烧和县城垃圾无害化处理是我国生活固废处理行业近两年的发展趋势,而精细化处理则是固废行业的未来发展目标。我国的城市垃圾无害化处理率经过近几年的发展,在2016年达到96.68%,完成2020年100%目标可期,而县城垃圾无害化处理率在2016年为85.22%,已提前完成“十三五”目标,但距100%无害化处理率仍存在一定距离。处理方式方面,随着无害化处理量的增长,我国的垃圾填埋量和垃圾焚烧量均实现了快速增长,垃圾焚烧占比也在政府的大力支持下稳步提升,2017年已达41%,完成2020年50%目标同样值得期待。

3. 垃圾计量收费或成行业发展最大催化因素

纵观美国、德国、日本的市政垃圾收费方式,虽然在各个国家的具体地区略有不同,但其根本原则都是“pay as you throw”,即垃圾计量收费制度。这个制度的核心理念是“谁污染、谁负担”,即要求垃圾产生者根据垃圾的产生量(重量或体积)为单位进行付费,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政府在垃圾清运环节的支出。以美国为例,目前实施垃圾计量收费制度的1200个城市,每户居民根据当地政府的实施细则需缴纳40~50美元/月的垃圾清运费用。

中国目前的市政垃圾清运的收费制度由2002年发布的两个文件《关于实行城市生活垃圾处理收费制度促进垃圾处理产业化的通知》和《关于推进城市污水、垃圾处理产业化发展的意见》而起,其中要求各省市结合实际情况制定相应的额收费管理办法和实施细则,但是实施情况并不理想,收费制度的强制性和规范性有较大欠缺,征收率普遍偏低,少量的征收也远无法覆盖垃圾清运成本,政府财政支出负担日益加重。

但是随着垃圾分类和垃圾清运市场化进程的逐步完善,我们认为未来中国有可能参照以上发达国家的收费模式。在2017年12月20日住建部发《关于加快推进部分重点城市生活垃圾分类工作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中,明确提出要“完善生活垃圾收费政策,逐步建立差别化的收费制度,实现按量收费。”日前,广州市作为第一个“吃螃蟹”的中国内地城市,《广州市生活垃圾分类管理条例(草案)》已提请市人大审议,其中首次提出了按照“多产生多收费”等多项原则进行收费。

垃圾分类和按量收费的有效结合,可有效带动我国固废行业的未来发展。“通知”中同时明确,2018年3月底前,北京、天津、上海等46个重点城市要出台生活垃圾分类管理实施方案或行动计划,明确年度工作目标,细化工作内容,量化工作任务。垃圾的有效分类一方面可以极大提高垃圾回收利用率,减少垃圾填埋处理率,另一方面可以有效解决我国垃圾混合导致的水分高、热值低、燃烧产生有害物质多的三大问题,进一步提高垃圾焚烧的效率。

我们认为,如果我国未来全面推广垃圾计量收费制度,从传统的政府付费转变为使用者付费,政府一方面可以提高居民从源头实施“固废减量化”的积极性,同时促使垃圾分类的有效开展;一方面可以减少政府的财政支出负担,优化投资结构;更重要的是,垃圾计量收费制度或将从根本上改变我国环卫市场的发展模式,从原来的政策驱动转变真正的市场驱动,极大推动环卫市场化进程的发展,也将进一步催生市场集中度的提升,比肩WM的固废龙头将应运而生。

投稿与新闻线索:陈女士 微信/手机:13693626116 邮箱:chenchen#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垃圾发电查看更多>天然气查看更多>沼气发电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