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电力核电核电建设与运行报道正文

改革开放40年丨中国核燃料产业正向做强做优迈进

2018-08-29 08:47来源:中国核工业报作者:任海梁 官慧关键词:核燃料乏燃料核电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中国的核燃料产业起步于上世纪50年代,而今年正好是我国第一批核燃料工厂建厂60周年。60年来,核燃料产业走过了不平凡的发展之路,特别是改革开放的40年,我国的核燃料产业发生了巨大变化。为反映这40年的变化,记者采访了目前负责核燃料产业发展的中国原子能工业有限公司的主要领导。

“核燃料产业是战略性高科技产业,40年来为我国国防建设和经济建设做出了重要贡献,今后的发展将对我国实现两个百年目标发挥重要作用,我们有信心把我国的核燃料产业发展好。”原子能公司董事长、党委书记刘春胜对记者说。

“核燃料产业是发展核军工和核能的基础,是中核集团的核心产业。改革开放40年,核燃料发展经历了低谷、阵痛,但也迎来了机遇,实现了发展转型,突破了关键技术,形成了新的产业体系,实现了快速发展,我们基本实现了做大,正向做强做优迈进。”原子能公司总经理罗长森表示。

改革开放初期产业调整的阵痛

改革开放初期,国家对国民经济特别是国防工业进行了大幅调整。核燃料产业作为我国国防工业的重要组成部分,调整幅度非常大。到上世纪80年代中后期,核燃料系统的军工任务锐减,一些重要核设施关停,一些在建项目下马,全系统经历了令人难以想象的阵痛。

“突然的调整,我们没有准备好,缺乏系统规划,主要靠各个厂院所自行开发民品来维持队伍。四〇四厂搞钛白粉、柠檬酸,八二一厂搞电解铝,八一二厂搞白酒、丝绸、电梯,二〇二厂搞镁、钙、碱、鞋,五〇四厂搞硅铁、雪糕、瓦楞纸,四〇五厂搞洗发水、黄酒,同位素分离研究院搞起了粮食加工设备、减速机、甚至固体浆糊……至于一共搞了多少种产品,还真难以统计。实际上当时是靠自救保住了核心人才、保住了队伍、保住了发展的根。”罗长森回顾道。

“那一时期开发的民用产品,技术含量都不高,加上长期的军工计划管理思维和模式,难以适应市场经济,项目效益都不好,后来绝大部分没有生存下来,被市场淘汰了。”罗长森的话里有着深深的感慨。

“那是核燃料系统最困难的时期。核燃料主要工厂集中在西南、西北的偏远地区,一些工厂处于戈壁荒漠、崇山峻岭中,生活条件非常差。改革开放初期,作为老军工系统内的单位,历史负担重、富余人员多、职工生活很困难。二〇二厂有好几年因为企业经营困难自降工资,厂领导每月220元,职工每月180元,那真是叫搞原子弹的不如卖茶叶蛋的。但是,虽然困难,核燃料顽强拼搏的优良传统没有丢,‘四个一切’的核工业精神始终铭刻在核燃料人的骨子里,靠这种精神支撑着、坚持着,我们挺过了那段比三年困难时期还困难、还复杂的时期,保住了完整的技术和生产体系、保住了技术不断线、保住了核心人才队伍,这为后来核燃料产业的发展保住了发展基因,保住了发展火种。”罗长森凝重而坚定地对记者说。

“党和国家没有忘记核燃料人为国家做出的贡献。为解决四〇四厂、八二一厂职工的困难,国务院专题研究这两个厂的问题,制定专门政策解决职工困难。四〇四厂职工从老基地搬到嘉峪关,八二一厂职工从老基地搬到广元市,职工生活有了根本性的改善。核燃料人感谢党和国家的关怀,以更加饱满的干劲努力为国家发展做出新贡献。”罗长森表示。

核电发展带动核燃料产业发展

改革开放40年,我国国民经济发展、能源发展以及能源结构的调整推动了核电产业的发展。从自主设计建造秦山一期、二期核电站,到引进法国技术建设大亚湾、岭澳核电站,引进俄罗斯技术建设田湾核电站,引进加拿大技术建设秦山三期核电站,引进美国技术建设三门、海阳核电站,再到建设自主研发的“华龙一号”核电站,我国的核电产业得到快速发展。目前,我国已经投运的核电机组达41台,在建核电机组数量居世界第一。

“核电在发展,而核燃料供应必须立足国内,这给核燃料发展带来了重大机遇,建设适应民用与国防共同发展需要的新型核燃料工业体系,是当时核燃料产业脱困重生的唯一出路,也是核燃料人的历史责任。”罗长森说。

从上世纪90年代后期配套核电发展以来,核燃料产业走出了困境,实现了快速发展,实现了从纯为核军工服务到军民融合式发展的转型,逐步建立了更加先进的产业体系,巩固了在国家国防和经济发展中的重要战略地位。20多年来,铀转化、铀浓缩、燃料元件各环节产能大幅提高,经济实现快速增长,效益大幅提升;多个产业环节通过科技创新实现了技术突破,有些走在了世界的前列;产业实现了‘瘦身’,职工总数从最多时的近7万人,减少到目前的2.4万人;职工生活也得到了根本性改善。20多年来,核燃料系统为核电站提供了优质产品和服务,得到了核电用户的高度赞誉。

“核电发展带动了核燃料产业的发展。同时,核燃料产业也是核电发展的重要保障和支撑。中国若没有自主的核燃料产业体系的支撑,核电发展不会有今天的规模,今后国内核电发展特别是核电‘走出去’,更离不开核燃料的支撑。”罗长森说。

改革开放以来核燃料产业取得全面进步

说到改革开放这些年发生的变化、取得的成绩,罗长森如数家珍,娓娓道来。

“一是在坚持‘四个一切’精神的基础上,树立了市场化、国际化的发展理念,将国家利益至上与用户至上有机地统一起来。核燃料从传统的单一军工产品,计划经济的管理模式,转变成了军民融合发展,融入了社会发展,建立市场经济的经营模式,树立了开放、竞争、客户、服务的理念,面向市场的产业意识得到加强,这是核燃料人思想观念上最大的变化。

“二是我们形成了新的面向国防和经济建设、市场化、国际化的产业体系,包括生产能力体系、科技创新体系、人才体系、一体化的国际国内经营体系等等。面对市场,我们是体系化作战,这是我们最大的优势。

“三是涌现了一批中青年核心人才。过去,我们成功建立核燃料体系,关键是有一批优秀的人才,老一代核科学家发挥了关键作用,如张沛霖、曹本煕、王承书等。这些年,我们注重人才培养,又涌现了一批优秀人才,优秀的人才是我们的核心资源,是保障后续发展的关键。

“四是形成了新发展模式。一是创新能力建设和布局模式,提出了‘两靠近’、一体化发展新模式,我们建设转化、浓缩、燃料元件一体化的核燃料新基地,形成老基地与新基地并存、互补、共生的核燃料供应保障链,既贴近核电用户,也贴近原料供应(海外进口),主动适应我国核电发展要求,也更好地推进核燃料的国际合作与‘走出去’,开拓国际市场。二是创新经营模式,充分发挥体系优势,在国内和国际市场上大力推广产品一体化、服务一体化供应模式。

“五是自主创新实现技术突破。核燃料是高科技产业,其中的一些技术属于极其敏感的技术,是不可能买来的,必须靠自己!今年的中美贸易战,更加凸显了掌握核心技术的重要性。这些年来,我们始终不渝地坚持自主创新,各环节核心技术都有很大进步甚至突破,实现了跨越发展。”

投稿与新闻线索:陈女士 微信/手机:13693626116 邮箱:chenchen#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