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电力核电核电建设与运行报道正文

中核集团: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核环保企业

2018-10-11 09:00来源:中国核工业报作者:胡春玫关键词:核电核电站乏燃料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2017年12月26日,凛冬已至,中核集团总部西配楼六楼的会议室内却气氛热烈。中核环保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核环保”)揭牌成立,至此,我国核工业全产业链转型的最后一块“版图”拼接完成。

核工业是高科技战略产业,是国家安全的重要基石,在改革开放40年的中,我国核工业在天然铀保障、铀浓缩、核燃料元件制造、核电站建设运行等产业链的相关环节、技术水平和产能规模均大幅提升,基本满足核能发展的需要。但与此同时,乏燃料后处理、核设施退役、放射性废物处理处置等后端环节薄弱性日益凸显,成为制约我国由核大国迈向核强国的突出“短板”。

伴随着改革开放,国民经济水平不断发展,对环境和安全的重视程度日益提高,党中央、国务院不断加强对核安全、环境保护等方面的重视。党的十八大以来,国家对于核安全及环保的重视程度更是提升到了“国家战略”的高度。

国防科工局、国家能源局、财政部、生态环境部等国家部委领导也多次强调,不解决核安全和核废物的处理处置问题,核能很难持续健康发展。为此,集团公司党组更是以前所未有的力度和决心,贯彻中央要求,全力推动和加快核环保产业发展。中核环保勇立改革潮头、大胆探索突破,以核环保工程事业部实体化为标志,走出了一条符合中央精神的改革之路,为改革发展打造了“中核环保样板”、贡献了“中核环保智慧”。

困难与挑战:核环保产业40年发展历程

我国核环保产业经历了从无到有、从弱到强、从分散到集中,逐步迈向专业化退役治理队伍的过程,走出一段波澜壮阔的历程。回顾核环保产业40年的发展历程,是“两弹一艇”事业的延续传承,是不断改革创新的实践突破,更是“兴核强国、服务社会”的使命担当。核环保产业40年的历程,大致可以分为四个阶段。

第一阶段:为生存而战的起步阶段。1978年,中国迎来改革开放的伟大转折,也正是从那时起,核设施退役治理工作便拉开了帷幕。国家启动了核设施退役和放射性废物治理专项计划,以达到防止放射性污染、保护公众健康与环境、促进核工业健康发展的目的。核工业人在艰难困境中严守着“两弹一艇”精神,在“四个一切”核工业精神引领下,探索走出了一条从无到有的核环保之路。

第二阶段:核循环产业转型升级阶段。在逐渐摸索与不断尝试的探求中,核工业退役治理工作逐步迈向正轨,各类废物贮存、处置设施逐步建立,遗留核设施退役、清理逐步开展,核废物运输和保障能力逐步成长,核环保事业正在结出自己的“果实”。

2008年,汶川地震发生后,中央领导亲临现场,作出“固若金汤、万无一失、长治久安”的保障要求,并且就发展中的核环保事业,指示中核集团要按照“企业化的方向、市场化的路子、专业化的队伍”的要求,组建国家级环保公司,实现核环保产业的快速发展!

地震后,国家对核环保产业的重视程度提到前所未有的高度,使核环保产业的转型迅速走入了“快车道”。

第三阶段:以强化管理为导向的改革促发展阶段。2009年,中核集团成立核设施退役治理部,以加强退役治理工作的组织管理,2011年更名为核环保工程部。2012年,中核集团成立核环保工程事业部,统筹管理集团公司核设施退役治理、乏燃料运输、后处理及废物处置等相关业务。

在核环保工程事业部的组织、协调和领导下,退役治理专项资金逐年落实;各单位退役治理业务、技术和队伍建设逐步成型,基本形成了各具特色、专业区分、交叉合作的产业格局;退役治理项目不断推进,设施退役、废物处理、废液贮存、环境整治和辐射检测防护等技术飞速发展。通过核环保工程事业部主导的内部协调、对外合作、专业培养,核退役治理的短板能力正在迎头赶上,同时也为核环保实体化工作创造了保障条件。

第四阶段:成立专业化公司产业拓展阶段。2017年11月,中核环保完成了工商注册,从一个职能部门变身为实体化运营企业。受命担任实体化领导小组组长,现任中核环保董事长、党委书记吴秀江,见证了中核环保实体化公司“降生”的整个过程。

“脱胎于改革开放、保军转民的核循环产业,历经改革开放40年的洗礼,终于完成了‘成人礼’。尽管来路崎岖,但最终解决了许多长期想解决而没有解决的问题,办成了许多过去想办而没有办成的大事。”吴秀江表示。

传承与改革:核环保产业发展成效

核环境安全是核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国土安全的重要保障,也是核工业持续健康发展的前提,承担着再造核工业后端产业的新时代历史使命。只有大力发展核环保产业,才能确保我国核环境安全固若金汤、万无一失。

事实上,伴随着改革开放的步伐,经过几十年的持续努力,我国核循环产业已初步建立起完整的核环保科研、设计、建造和运营体系;培养了数千人的核环保专业队伍;初步掌握了后处理的设计、建造、运行,核设施退役及中低放废物处理处置等一系列国内领先的技术;建成了动力堆乏燃料后处理中间试验厂和多条中低放废物处理生产线;完成了一批核设施阶段性退役治理以及大部分铀矿地质核设施退役治理工作;实施了一批高校、科研院所等单位的核设施退役治理工作,为我国核能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支撑。

国家的高度重视,促使核环保产业迎来了发展的春天。中核环保通过对10家单位的能力资源进行有机整合,基本形成了核环保产业从科研、设计到建设、实施、运行以及产品研发生产销售等环节的全产业链运作能力。

中核环保成立之后,扎实推进各项工作任务。退役治理重点任务进展顺利,重点项目进展符合预期;乏燃料运输处置任务饱满、进展顺利,公海铁联运体系及能力建设不断加强;国内外,核与非核市场开发成果显著,核电厂运维服务项目合同不断落地,与法国、德国、意大利、加拿大等国企业合作项目不断推进,对外合作佳绩频传。同时组建完成环保工程公司、环保产业公司、宁夏同心公司等。

总体来说,当前中核环保各项任务完成情况较好,取得了阶段性成绩,环保产业人才队伍不断壮大,“市场化、国际化、自主化”发展理念逐渐形成,路径逐渐清晰,为今后实现核环保产业做强、做优、做大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光荣与梦想:中核环保的发展思路

中核环保作为国家核后端产业的主力军,是核能可持续发展和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力量。那么如何打造出国家级别的环保企业?吴秀江开始了谋篇布局:核工业是高科技产业,退役治理和后处理因是军民两用技术,其技术难度更高。在这个领域,世界核强国都有各自的发展路径。

“要做强做大中核环保产业就要创新思路,不能固步自封。一方面要谋求国际合作,另一方面要发展自己的产业,要做到一边走国际路线,一边走自主研发, 两条腿并行推进。因为最终‘关键核心技术要不来、买不来、讨不来’,唯有加大创新的力度,掌握核心技术,才能提升核心竞争力,推进中核环保发展。”

在采访中,吴秀江描述了这样一幅蓝图:这是一个生机勃勃的产业,市场规模巨大,前景看好。在核设施退役、放射性废物治理和后处理等核环保领域,在未来15年,国内外市场规模将达数千亿元;非核环保市场更是前景广阔,仅“十三五”期间,我国非核环境治理市场总体规模将达到17万亿元。

面对这一可期的市场蓝图,中核环保开始全面“武装”,围绕核心领域,拓展两大能力和六大产业。

提升“两大”核心能力。中核环保全力打造两大核心能力建设,一方面,为客户提供一体化一站式整体解决方案,使得放射性废物无害化、最小化,客户低库存甚至零库存。对此,吴秀江表示“目前,国内乃至国际上,唯有中核环保能完整提供此类一体化服务能力。”

另一方面,提升科研设计开发能力,打造高素质科研队伍,围绕产业发展,形成核心技术,全面提升研发设计水平,建设配套完善的后处理研发中心、退役治理关键技术研发平台和国际一流辐射防护研究与开发基地。

布局六大产业。在后处理产业方面,突破后处理核心技术瓶颈,建立专业化运维体系,打造一支后处理专业化队伍。在退役治理业务方面,打造一支具有EPC总承包能力的退役治理团队,三废处理设施达到国际领先水平。在运输处置业务方面,建立以中核集团为核心的具有公海铁联运能力和国际竞争力的中国乏燃料运输团队。同时建成以中核集团为核心的低、中、高放射性固体废物处置体系。在运维服务产业方面,建成具有国际水准的核设施运行、检修、退役等一体化服务的专业化队伍,成为国际知名的核工厂非主工艺设施运行和辅助服务的整体化解决方案专业公司。在非核环保产业方面,逐步掌握部分领域核心技术,形成环保工程设计、建造和运行一体化解决方案能力,成为国际知名的非核环保工程和服务供应商。在国际核环保方面,开创国际退役治理新业务,实现发达国家市场的突破;在国际退役治理市场中占据较大市场份额,成为国际领先的核环保公司。

总的来看,中核环保将通过重点工程的实施、资源能力的进一步整合以及体制机制的创新,不断提升核工业后端一体化服务能力,实现关键领域从跟跑到并跑,再从并跑到领跑的跨越。同时,不断开创非核环保、国际核环保市场的新局面。

吴秀江表示,今年正值中国改革开放40周年,也是中核环保实体化后的第一年。面对新的形势和任务,中核环保将以新的发展理念为指导,坚持军民融合和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以更加饱满的热情、更加务实的精神,为实现中核集团高质量发展发挥重要作用,为建成一个军民融合、技术领先、管理规范、效益突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世界一流核环保公司而努力奋斗!

投稿与新闻线索:陈女士 微信/手机:13693626116 邮箱:chenchen#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