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电力风电风电工程报道正文

远景能源许龙飞:竞价新形势下把控风险只能靠自身技术扎实、把东西做准确

2018-10-18 16:28来源:能见APP关键词:风电技术北京国际风能大会风电场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传统的微观选址有很多风险和不确定性,在竞价的新形势下,只能靠自身技术扎实,把东西做准确。10月18日,远景能源风场解决方案高级经理许龙飞出席2018年北京国际风能大会暨展览会,在“复杂地形下的微观选址技术论坛”中发表主旨演讲,演讲主题为《平价上网项目风场排布优化》。北极星电力网对大会进行全程直播,如需了解更多会议直播,请联系微信号:13693626116。

远景能源风场解决方案高级经理许龙飞

以下为发言实录:

许龙飞:好的,非常感谢给这么一个机会,其实我的简介里面说了丰富的项目评估经验。做的多了就会发现一些问题。今年以来按照竞价平价上网的新形势,微观选址工作遇到一些不一样的问题。我的研究没有那么深,更多的是整体上的一些体会,希望对大家有用。

我这个题目叫竞价形势下的风场微观选址。为什么要讲竞价新形势呢?这个选址工作有什么不一样吗?可能大家也想到了,竞价要求的微观选址会是一个全流程的工作,而不仅仅是给出发电量。因为我们必须要从整体来进行考虑,这样也为我们的工作提出了要求。

我这里拿一个典型的项目,这不是一个实实在在的项目,仅用它来做一个简单的说明。这是一个复杂山地虚拟项目,机位风速6.7到9.2之间,跨度很大,海拔差异达到200m。我们需要排布150MW的容量,可用的机型从2.5到4.5,现在机型价格变动很大,也很敏感,那我这里仅仅说明流程,就用一个统一的价格,3500元/kW。

首先我们要先选型,这里是三条线,在不同风速下机型的发电能力。然后在这个风场我们按照8.2m/s的平均风速,可以看到机型差异大概是170h和 188h。我们用三种机型分别的进行了排布优化,2.5的60台,3.6的41台,4.5的33台。由于机位少,后面的方案可以用到更好的机位,机位风速提高了,尾流降低了,机型之间的差异变得更小一些,只有83h,100h。

那么发电量有了,以前做的话做微观选址,到这一步就已经完成了,后面都交给其他专业,或者简单让概算估一个成本。但在竞价的场景下,我们可能就必须得要得到相对准确的造价。针对这个项目我们分别对三种机型,分别做了道路和线路的方案优化,它们的道路的总长度从最长的30km到最短的只有21公里,然后线路最长的是29公里,最短的只有17km。这样的成本就有一个比较大的差别,然后我们把各个部分的成本也都拿出来了,可以看到由于机组数量的变化,整体的造价差异接近500元/kW,最高的5892到最低的5437,对LCOE的影响还是比较大的。这时候我们在以往的印象里,我们要选择发电量好,造价低,这样LCOE才会低。这个项目刚好就是发电量好的造价也高,发电量少的造价也低。这时候就需要根据LCOE进行选择,这是最终的LCOE,基本上就是毫厘之差,最高到最低基本上就是六厘的差距,然后这两个机型只有1毫钱的LCOE差异。如果前面的估价做得不准确,结果可能就颠覆了。如果说这个项目要去竞价,要你就要提供LCOE最优方案,告诉他们开发按照多少钱的成本去报价。这个问题往往丢给我们做微观选址的人,必须把这个给出来,虽然要求很高,也必须硬着头皮来算。

在传统的微观选址,我们要从风数据处理、测风塔代表性、流场建模各个环节做风险把控,包括各种排查,给出一个最优发电量的方案,可以说整个环节里最核心的问题就是一个靠谱的发电量。这里有很多风险和不确定性,刚刚杨经理讲的这个代表年订正很好,但可能不同的人,会选择不同的时间长度。比如有人说现在气候变化很剧烈,我不用二十年,只用近五年的订正;甚至差异小的话就不订正,订正的标准方法有很大的差异。还有我们测风仪器,仪器本身精度只有0.4m/s,我们说0.1m/s的风速差异可能带来几百小时的发电量差异。我们这个0.4m/s差异会有多少差异?然后是我们的流场建模,为了得到全场的资源分布,我们必须要做流场建模。但在CFD建模方面我们做了很多后评估,虽然整体来讲很好,一半的机位都能保证5%的评估误差,但有个别极差的风机可能有40%的差异。也就是说原来设计的时候有2000小时,到后面运行实际只有1200h。这些问题我们都没有弄清楚,发电小时数给出来之前,我们又加了一个折减。折减就是做风资源的人的遮羞布,这其实不是我首先提出来的,是前几天我们在另外一个小会议上瑞科的宋军总讲到的。

就是说我们前面算了很多东西,也说不清怎么回事,只好用折减这块布给遮住,我有点心里没底了,就加一点折减,觉得某一步有问题了,就加一点折减。我的计算方法到底有多靠谱,有多少误差,反正折减到最后和运行还差不多。早些年规范推荐的折减是70%,后来慢慢的到75%,现在很多80%,有人见到85%,这个就是百分之十几的差异。一个发电量由于不同的人心里有没有底就会造成百分之十几的差异,那么这个发电量给出来就完全没有谱了。最近几年出现了一个新模式,叫保发电量。算出来发电量后,觉得竞争对手在这个里面会报一个比较高的发电量,那么折减就要高一些80%,那个项目竞争对手很激进,我们折减跟进到82%,85%,再不行再咬着牙,大着胆再突破一下。

我们看到这整个环节的风险,做技术的人用一个折减把它一下子遮住了,做业务的再用第二布,保发量遮了第二把。这样技术风险的事情全部被接管了,我们做这么多年做项目,做技术就是想把发电量的事情搞清楚。特别是复杂的地形,很想用好的方法把它扎扎实实的去搞清楚。但是有人兜底后,这些就已经不重要了,两块大布一遮,里边的人看不清楚,外边的人也看不清楚。项目的风险转移了,后置了,隐藏了,最后越来越多的项目亏了,承受了损失,伤害的其实是这个行业。

现在我们的竞价时代,竞价时代还要保发电量吗?现在给个虚高的发电量中了标,明年建成,后年运营期各种各样的停机,再一年是小风年。等到四年时间到了,行业的发展机会也错过了。行业在技术方面始终是一个长不大的孩子,他要做作业,也努力学。但他把不会的东西,他想办法给遮住了。反正会不会都没关系,爸妈给他做。这样一来,这个孩子进步不了。一切都很好,反正没有高考,不要紧。

但是我们今天不一样了,我们面临竞价的新形势,项目所有者要承担这个风险,这个风险不是一年两年,是20年的报价,报了2毛钱的竞价,你LCOE是3毛钱,你就只能承担这个结果。讲到这里,可能大家也发现了区别,传统补贴方式,政府给了价。本身这个项目虽然说是别人保了2000h,但是实际上只有1800h,1800h也能算得过去,直接按照现在1800h,将来也能有比较丰厚的盈利,2000h算的是15%,最终只有12%,12%就是12%,已经能满足要求了。这个盈亏平衡线还很远,搞错了也不会过线。但是竞价情况下,如果你只考虑保证足够的利润,这时候可能就没办法报出有竞争力的报价。把业主逼到悬崖边上,在悬崖边上走路是没办法靠商务兜底的,只能靠自身技术扎实,把东西做准确。

以前我们选方案的时候,估算造价,估一下大概是十几公里,多一点机位再加个几公里。以前还可以,但是现在这样做,可能就把有些方案漏了。我们怎么能充分优化呢?

按传统的方式,第一步把资源做好,第二步我们要发电量算高,然后对道路线路基础都进行优化,最后得到LCOE结果。这个过程是单向的,这个单向的流程很难保证,不知道后道会有什么影响。我们奔着最低LCOE的目标,我们希望把整个过程串起来。我们做项目的时候,风资源、土建、电气各专业大家能坐在一起设计,前面提出一个假设,后面迅速提出一个方案,再估价经评,这样才能做好。

大家知道,这样也不现实,最好的方式是希望一个人做全部。这个人成了我们所谓风场设计系统工程师,他可以把风电场的设计自己一个人干掉。然后这个需要懂什么呢?他需要懂风机,风资源,测风仪器,懂CFD,懂发电量测算。还需要了解开发流程,某些机位有限制因素可以用钱解决,是不是付出这些钱,LCOE会提升?后面是土建,电气,只有懂这些,你才能优化。LCOE整个一套东西让一个人去做其实是很困难的,一方面人的职业生涯是有限的,每个人就那么短短的几年的职业生涯精华,都学会很困难。另外他会有偏重,很容易顾此失彼,做了前面忘了后边。

那么怎么办呢?我们现在做了一项工作,我们希望能在一个平台上,能把这个做好,它可以在这个平台上把所有的设计全部优化掉,它可以做基础的定制优化,做道路平台优化设计,做电气工程设计,可以很快的得到LCOE需要的整个方案工程量,这样工程师就可以把更多的精力放在怎样全盘优化上。我们的平台也把专家的知识沉淀在产品中,怎么做准,怎么优化,让专家们研究,我们的工程师只管用好这个平台,工具,这就是我们的梦想。

现在我们的平台上已经全面支持进行风电场设计,从测风数据的处理,流场建模,风电场发电量计算,机位排布优化,基础是结构设计,道路线路设计,升压站的选址,概算和经济性评估,都已经可以使用。欢迎大家访问我们的网址:greenwich.ai。

(发言为能见APP整理,未经本人审核)

投稿与新闻线索:陈女士 微信/手机:13693626116 邮箱:chenchen#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风电技术查看更多>北京国际风能大会查看更多>风电场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