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电力水电水力发电报道正文

穿越时光 揭开云电送粤第一家电站的模样

2018-11-21 11:55来源:南网50Hz作者:甘丽莉 侯海琳关键词:水电站电厂水电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长峡十里,千回百转

在云贵之交、黄泥河畔的大山腹内

有一座30年多历史的水电站屹立之中——

鲁布革水电站

(来源:微信公众号“南网50Hz”  ID:csg50Hz  作者:甘丽莉 侯海琳)

坝高103.8米

它创造了多个中国第一:

第一个世界银行贷款项目

第一个土建和水电工程的国际招标项目

第一个实行项目法人制和施工监理制的工程

第一个岩壁式吊车梁

第一次在工程建设中使用混凝土喷锚支护技术

第一个实现计算机远程监控的水电厂

第一台逆时针旋转的水轮机

第一座粘土心墙堆石坝

第一座220千伏输电斜塔

第一个实现厂房无人值班的常规水电厂

第一批创一流(原国家电力公司命名)的常规水电厂

……

它是中国水电建设史上的一个热血传奇。

影响深远

30年前的鲁布革冲击波

时光推移到上世纪80年代,1982年的黄泥河大峡谷,悬崖陡壁,林木丛生,人迹罕至。鲁布革是云南高原上不为人知的一个小山村,布依族人世世代代居住在这莽莽群山深处。

当时,中国改革大潮风起云涌。在这远离尘嚣的峡谷间,一座地下迷宫似的水电站——鲁布革电站,却在人工开凿的大山腹内拉开了中国水电体制改革的序幕,打开了云电送广东的新纪元。

从此,“鲁布革”三个字的影响可谓十分深远和持久,催生了蜚声海内外的“鲁布革冲击波”和“鲁布革经验”。

20世纪50年代,鲁布革电站勘测队员在黄泥河流域勘察。

早在20世纪50年代,国家有关部门就开始安排了对黄泥河流域的勘察。1977年,开始着手进行鲁布革电站的建设。但由于资金缺乏,准备工程进展缓慢,前后拖延7年之久。

1984年3月,世界银行向鲁布革电站提供建设贷款1.454亿美元。但是根据与世界银行的协议,工程三大部分之一的引水隧洞这块“香饽饽”工程必须进行国际招标。

当时,争夺这部分9.4公里引水系统工程、内径8米的引水隧洞工程的有中国,日本,挪威,意大利,美国,联邦德国,南斯拉夫,法国8个国家承包商。最终,日本大成公司以8400万元中标,比标的价还低44%。这也是中国土建和水电工程的第一次公开国际招标。

局部突破,使小小的鲁布革成了个混合物,四方八国,于是产生了磨擦、较量……

建设时期,外国专家技术咨询团在鲁布革。

1984年7月31日,引水隧洞工程开工,日本大成公司由30多位管理和技术人员组成了工程项目管理部,从中国雇佣了400多名作业工人。在大成公司的管理体制下,工程创造出了惊人的效率:仅仅用了两年3个月,引水隧洞全部开挖完毕,比合同规定的工期提前4个月竣工。这在当时中国同行看来完全不可思议。

一石激起千层浪,鲁布革工程在业内引起轩然大波。封闭的大门打开,中国人看到了自身与国际先进企业的差距。

1987年8月6日,人民日报一版头条以《鲁布革冲击》为题报道了鲁布革电站施工过程中,中外工程管理观念、体制、文化的冲击和碰撞。

在此之后,全国大小施工工程开始试行招投标制与合同制管理,“鲁布革”的影响早已超出水电系统,对人们的思想造成强烈冲击。

西电东送

“云电送粤”的桥头堡

电站首台机组第一台转子吊装。

1988年,鲁布革电站第一台发电机组按计划顺利投产发电,1992年12月11日,鲁布革电站通过国家竣工验收。

国外专家撤走时无不担心,离开了他们,鲁布革水电站将无法继续运营。

面对这些“洋机器”,清一色外文标识的设备、资料、技术说明和五花八门的各国图纸,绝大多数职工别说技术操作,就连看懂图纸和说明都非易事。

“当时几乎人手一本英汉电工专业词典,虽然有一些难度,所幸后来我们都完全攻克了。”而鲁布革电厂举足轻重的角色,又迫使大家必须尽快进入正常工作轨道。

建厂之初,鲁布革电厂派技术骨干到国外学习

机组移交生产后,鲁布革电厂组织了大批在电站建设时期参与设备安装、调试、试运行、验收的优秀技术人才进行资料的收集、翻译,整编图纸资料、技术说明制定了管理和技术标准、规范、规程和制度400多种,整编了14册420万多字的图纸资料和说明书,建立起了管理洋设备的“标准体系”。

除此而外,为了攻克语言上的困难,当时鲁布革还送出49人到各大院校进行外语学习和培训,有的职工甚至掌握了四门外语。靠着这样一股拼劲,他们掌握了各国的先进技术和设备管理办法。

1993年7月,鲁布革电厂到天生桥的线路正式投产,西电东送的序幕也就此拉开。

1993年,云南通过鲁布革电站的220千伏线路开始向广东输送季节性电能,迈出了西电东送的第一步,成为国内西电东送起步最早的省份,鲁布革作为“云电送粤”的桥头堡,开启了云电东送的新纪元。

“无人”概念,鲁布革20年前就有了

早在20年前,鲁布革电厂就开始玩“无人”值班了。

1989年,鲁布革在全国率先实现计算机监控,并不断完善、改进。

1998年,电厂在乃格(鲁布革电厂厂房所在地)生产区建立了计算机工程师站,形成了无人值班的基本雏形。

1999年,厂房自动监控系统基本实现对主要发电设备的监视和控制功能,中央控制室仅有1~2人值守, “无人值班”(少人值守)初步实现。

2004年,他们从人员、设备、管理等软硬件方面着手,在完成人员培训、完善自动化系统、建立生产实时管理系统、制定无人值班管理制度的基础上,通过光纤双通道将厂房控制室的控制功能延伸到距离厂房1.5公里的乃格集中办公楼远程控制室。

2005年4月实现了厂房无人值班管理,成为我国常规水电站中第一个“吃螃蟹”者。

2005年4月27日,鲁布革电厂无人值班通过验收。

“没有比脚更长的路,没有比人更高的山。”建厂30年的鲁布革水电站,艰难困苦、轰轰烈烈、曲折辉煌被历史的风霜打磨成一个传奇,成为中国人的集体回忆。

如今的鲁布革电厂,每年有20多亿度的优质、绿色电能源源不断地输送向千里之外的南粤大地,点亮城市的璀璨灯火。

1988年

鲁布革电厂第一台机组投产发电。

1993年

220千伏线路开始向广东送电,开启了云电东送新纪元。

1996年

实现以罗平为行政指挥中心的基地化管理。

2005年

率先在国内常规水电厂中实现厂房无人值班。

2009年

被选为新中国成立60周年精品暨经典工程。

跨越国境

“30年的老厂换新颜”

“30年前,鲁布革接受国外先进技术的指导;经历30年发展,已经有无数荣誉笼罩着这座电厂;30后,鲁布革走出国门,向外输出技术和管理。”鲁布革电厂执行董事、党委书记王晓贤说。

2004年,鲁布革电厂还清了向世界银行借贷的1.454亿美元。

如今,伴随着国家“走出去”战略和“一带一路”倡议,鲁布革电厂开始跨越国境,先后进驻缅甸、老挝输出技术和管理,运维其水电站。

在电厂工作30年的境外专家冉涌,先后参与了这两座电站的运维业务。“眼下的缅甸、老挝和上世纪90年代的云南很像,对电力的需求旺盛,但又受限于自身的技术,所以在一些电站建起来后,委托第三方运维管理便成了一种必然。”

在异国的深山里,工作生活十分单调。停水、停电、断网、通信中断是家常便饭。工地上,前不着村,后不着店,下了班也没地方可去。“这样的场景,和30年前鲁布革电厂投运之初一样。也许这也是一种传承。”

虽然身处境外,但他们执行的是南网标准,一切按照规范和制度来。鲁布革电厂境外项目管理中心原副主任高树发说,于他们而言,安全地送出每一度电,是企业之使命,亦是国家之光荣。

在管理缅甸勐瓦电站的一年多时间,他们完成了21个系统的相关运行规程、19部分运行图册、15项管理制度、5个应急预案,提出电站问题建议119项……昔日灰尘、虫儿满天飞的勐瓦大工地在鲁布革人的手中变了模样,当地有关负责人对勐瓦电站的管理竖起了拇指。

2016年2月,鲁布革电厂派出了6人专家团,介入和参与到了老挝南塔河水电站的建管工作中。经历了两年多的建设和运维准备,如今,老挝南塔河电站目前已全部投产发电,鲁布革电厂41名管理和运维人员开始了在老挝的新征程。

按照规划,到2019年,鲁布革电厂要建成国际一流发电企业,即关键指标综合评价达到行业领先(国际一流)水准,对鲁布革电厂而言,将无疑又是一个全新的历史起点。

30年的光辉历程,

鲁布革水电站因改革而生,

因改革而兴,因改革而强。

投稿与新闻线索:陈女士 微信/手机:13693626116 邮箱:chenchen#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