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电力火电火电产业报道正文

电力保障日益增强 老电厂也在探索“新路”

2018-12-03 09:28来源:南国都市报作者:王子遥关键词:燃煤发电发电机组火力发电厂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发展经济,电力先行。”上世纪80年代初,随着海南中小型用电企业的兴起,以及居民家中开始有了电视、电饭煲、电热水器等电器,“电荒”成为了很长一段时间内掣肘海南经济发展及群众美好生活的瓶颈。而这一切,都随着1989年初马村电厂两台5万千瓦机组相继发电并网而被打破。至此,海口乃至琼北的万家灯火得以被点亮。

从曾经电厂的值班员到如今的副厂长,谢瑛一路见证着马村电厂几十年来的变迁,缓缓谈起了以往的故事。

过去

缺电影响群众生活户户自备小发电机发电

上世纪80年代初的海南,电力供应捉襟见肘。有数据显示,建省前的1987年,有600多万人口的海南岛,水火电装机总容量只有380MW,年发电量9亿度,年人均仅占有130度,不到当时全国平均数的三分之一。当时的海口,3台不到500kw的老式柴油发电机,曾支撑着全市公共设施及市民的用电。停电,成了海口市民习以为常的事。

1983年初,兴建火力发电厂的事宜被广东省委、省政府和海南行政区提上了议程。在经过前期谋划选址和反复论证后,1986年10月,位于澄迈县马村的马村电厂正式开工建设。按照计划,马村电厂本应于1989年3月底开始发电,但在1989年1月初,两台5万千瓦机组便相继发电并网。同年,刚从大学发配电专业毕业的谢瑛来到海南时,对海南的第一印象便是缺电。由于缺电,当时不少机关、学校、医院、商店、家庭不得不使用自备的发电机进行发电。“我刚到海口时,发现海口大街小巷都是市民自购的小型柴油发电机,每到晚上,轰隆隆的发电声就不绝于耳。在三亚,很多人家里的灯都不够亮,简单一测量发现电压根本就达不到220V。”谢瑛说。

马村电厂发电并网,基本解决了海口乃至琼北地区的缺电问题。但事实上,当时电厂本身的条件便十分艰苦。谢瑛称,当时电厂可以说是独居一隅,四周不是水田就是野草,只有一条泥巴路联通外界;供员工居住的宿舍条件也十分简陋,小的宿舍每间住8人,大一点的每间则住14人。“为了照顾好发电设备,当时除了睡觉,其余时间我们基本都待在厂里。只要设备一有问题,大家都是集体往厂里跑。”谢瑛坦言,由于当时电厂承担着极大的供电压力,设备始终在满负荷运行,稍有故障,就会导致海口及周边某处地区停电。作为值班员,他们始终需要保持着高度的紧张,维护好机组的运行。

曾经

发电机组不断增加保障日益增长的电力需求

虽然两台5万千瓦机组相继发电并网解决了当时海南缺电的燃眉之急,但随着我省经济不断发展,对电力的需求仍是与日俱增。1989年及1990年,马村电厂二期两台12.5万千瓦燃煤发电机组并网发电;1999年及2000年,另有两台12.5万千瓦燃煤发电机组也并网发电。然而在2006年,入秋后我省遭遇严重旱情,水库蓄水锐减,大广坝和牛路岭两个大型水库接近死水位,发电不足,加之洋浦、南山两个电厂气源不足,导致水电、气电发电严重不足,全省发电任务重重压在马村电厂的身上。

“就在2006年及2007年,酝酿已久的两台33万千瓦亚临界燃煤发电机组开始陆续投用,同步还建成了脱硫环保设施和3.5万吨位专用煤码头。”谢瑛称,2006年8号机组顺利投用后,2007年迎峰度夏前实现9号机组投产发电,时间非常紧,任务非常重。而就在同年,全国电力投资建设正值高潮,导致电力建设原材料价格全线上涨。为了能按时完成建设,马村电厂安排专人驻守在材料设备厂,保证材料设备供应,想尽一切办法赶工期、保质量,力保工程如期投产。

与此同时,电厂内的建设者们也马不停蹄,各施工单位也抽调了精干力量汇集马村。工期高潮时,马村电厂里聚集了2000多人的施工大军,仅焊工就多达100多人。最终,9号机组控制系统送电、厂用倒送电、汽机扣盖、锅炉风压(点火吹管)等工程关键节点全部一次性成功,并顺利通过了至关重要的168测试后,正式投产发电。

展望

清洁电能产出投用老电厂也在探索“新路”

如今,随着昌江核电厂、西南部电厂及东方电厂等电厂陆续投产,马村电厂不再是“孤军奋战”。作为传统的火力发电厂,如今谢瑛正通过开拓清洁能源、降低生产成本等方式,带领马村电厂职工探索一条长久发展之路。

在距离电厂不远处的澄迈光伏电站场地内,数万块单晶硅光伏板成片地连在一起,一眼望不到边。借助这巨大体量的光伏板,这一处于去年建成的光伏电站正不断生产出大量的清洁电能,供应整个琼北地区。

谢瑛表示,这一项目建设规模为65兆瓦,其中一期工程投资额为2.16亿元,占地530多亩,设计装机容量25兆瓦,约有88700块单晶硅光伏板,每块板的功率为290瓦。由于每一度电都是从单晶硅板上生产出的,整个过程可以做到完全无烟无尘。对于像马村电厂这样的传统火电厂来说,发展类似的清洁能源,不仅是从“火”到“光”的跨越转型,还是从“控制污染排放”到“零排放”的自主转变。根据测算,电厂光伏项目25年年均发电量逾29700兆瓦时,年均利用小时数约为1160小时,每年可节约标准煤约9966吨,减少二氧化碳排放量约2.49万吨,减少二氧化硫109.6吨。

去年我省发布的《海南省“十三五”能源发展规划》中提出,全省计划至2020年,将清洁能源装机占能源消费比重提高到50%左右。其中,太阳能装机125万千瓦。而这对于马村电厂来说,也是一个转型的契机。“发展是不断的,生产和效能,传统与转型,都是我们在发展道路上需要思考的。而最终的落脚点,仍是如何更好地服务与保障电力的供应,满足人民群众对电力的需求。”谢瑛说。

●1989年1月

一期两台5万千瓦燃煤发电机组投产,标志着海南岛从“无电岛”走向“有电岛”。两机组于2008年11月关停。

●1989年—1990年

二期新增两台12.5万千瓦燃煤发电机组,供电量逐渐提升。现已增容至13.8万千瓦。

●1999年—2000年

三期再新增两台12.5万千瓦燃煤发电机组,现已增容至13.8万千瓦,其中#6机组于2010年6月退役关停。

●2006年—2007年

四期两台33万千瓦亚临界燃煤发电机组投产,同步建成脱硫环保设施和3.5万吨位专用煤码头。工程于2007年5月全部投产发电。

原标题:马村电厂点亮海口万家灯火
投稿与新闻线索:陈女士 微信/手机:13693626116 邮箱:chenchen#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燃煤发电查看更多>发电机组查看更多>火力发电厂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