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电力火电煤气能源评论正文

观点|中国工程院原副院长、院士杜祥琬: 能源转型方向清晰 但道路艰辛

2018-12-20 08:32来源:中国能源报作者:朱妍关键词:能源转型燃煤电厂火电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近年来,我国能源结构逐步改善、用能效率明显提高,能源的快速发展支撑了经济的高速增长。但在中国工程院原副院长、院士杜祥琬看来,由于能源结构仍未发生根本性转变,能效水平距世界平均水平仍有较大差距,我国依然保持着粗放的增长方式。产业偏重、能效偏低、结构高碳等现实导致环境问题日趋尖锐,由此也推动着发展方式的转变与能源革命的崛起。

转变从何谈起?转型如何进行?在“2018国际能源高峰论坛暨第八届全球新能源企业500强峰会”现场,杜祥琬阐述了独到观点。

“1980年以来,我国能源强度下降80%,能效则提高5倍左右。例如在1978年,每发1千瓦时电能的平均耗煤为471克,到2017年,全国燃煤电厂平均煤耗已降至309克/千瓦时。”杜祥琬首先用一组数据,以小见大揭示了我国能源发展已进入“新阶段”。

呼唤能源结构绿色、低碳化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由高速增长转向高质量发展,各种生产力要素都在变化,盲目追求高速度增长不符合经济规律。当前改善环境与生态文明建设被提升到国家战略目标的高度,这“呼唤能源结构的绿色、低碳化”。

杜祥琬指出,高质量发展对能源转型提出了新的要求:

一是优化能源结构。我国能耗增长率在1%—3%左右。要满足能耗增量,既可通过可再生能源、核能、天然气等低碳能源的增长,也可提高终端能源中电力的占比。

二是改变能源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这就要求不断优化能源空间格局,西部逐步发力电力负荷的同时,中东部也要充分开发自己的可利用能源,与西电东送等“远方来”的能源结合。

三是解决与能源有关的“城市病”及农村问题。针对雾霾、堵车等城市问题,可推动实施城市能源革命,实现低碳化、智慧化发展。同时,重点解决农村能源中的散煤替代、原始形态利用生物质及固废的资源化利用问题。

将节能提效作为能源战略之首

杜祥琬认为,能源结构向绿色、低碳转型,不仅是能源革命的核心,也是能源供给侧改革的特征。在此过程中,应将节能提效列为能源战略之首。

近15年来,我国能源强度已下降30%,主要耗能行业的能效提高19%。虽然取得一定成绩,能源强度却仍是全球平均水平的1.55倍,是典型发达国家的数倍,进步空间较大。杜祥琬表示:“到2020年,我国能源强度应比2015年再降15%;到2030年,达到世界平均水平;到2050年,达到世界先进水平。”

节能提效的重点方向是什么?调整产业结构,抑制高耗能产业的持续扩张;优化能源结构,重点做好煤炭清洁高效利用的大文章——这是杜祥琬给出的答案。以煤电为例,行业整体仍处低效运行状态。2015年,我国燃煤电厂平均运行小时数为4300小时,2016年仅为4100小时。在此情况下,煤电装机依然盲目扩张,由此造成新的产能过剩,进一步导致系统性能源浪费。

用“三匹马”共同拉动煤炭替代

能源转型的意义还不止于此。杜祥琬进一步强调,能源转型是2030年前实现二氧化碳排放总量达峰的基础。研究表明,提前到2025年达峰也具备一定可能性。“要实现目标,可再生能源、核能、天然气的作用不容忽视。它们就像‘三匹马’,一匹马劲儿不够大,需要三匹马共同发力,才能实现高比例的煤炭替代。”

杜祥琬指出,随着能源转型的深入展开,非化石能源的经济性、技术能力、制造能力及相应的储能技术也在进步,光伏、风电等成本已进入化石燃料发电的成本区间。全球能源发展投资趋势随之从煤炭逐步转向可再生能源,2017年,全球可再生能源投资超出其它能源两倍以上。

而在我国,得益于更好的战略、规划、政策等引导,可再生能源实现较快发展。2015年,低碳能源在一次能源中的占比达到18%;在2020年、2030年、2050年,该比例还将分别达到25%、35%以及近60%。

“我们应充分认识到,能源转型具有长期性、艰巨性和复杂性,但其方向是清晰的,是国家目标、百姓诉求、全球大势。对此,还需抓住新常态、新机遇,实现经济、环境的双赢和健康可持续发展。”杜祥琬总结称。

原标题:中国工程院原副院长、院士杜祥琬: 能源转型方向清晰,但道路艰辛
投稿与新闻线索:陈女士 微信/手机:13693626116 邮箱:chenchen#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能源转型查看更多>燃煤电厂查看更多>火电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