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电力核电核电建设与运行报道正文

从零起步 铸就国之重器——改革开放40年我国核电发展成就综述

2019-01-02 10:09来源:国家能源报道作者:白宇关键词:核电站核电事业核电企业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40年栉风沐雨,40载砥砺奋进。改革开放40年来,中国人民既强调独立自主、自力更生,又注重对外开放、合作共赢,成功开辟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我国核电事业也沿着这条道路坚定步伐,不断书写着精彩的核工业篇章。从烟波浩渺的渤海湾到风光秀美的海南岛,从依赖进口到自主创新,核电事业伴随我国改革开放的步伐,取得了一个个辉煌的成绩,走出了一条从无到有、由弱到强的发展之路。

(来源:国家能源报道 ID:gjnybd 作者:白宇)

从零开始:实现机组数量、技术的共同进步

1978年12月,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把党和国家工作中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历史性决策,同样也是在1978年12月,改革开放总设计师邓小平同志宣布,中国决定向法国购买两座核电站设备,由此揭开了中国大型商业核电站发展的序幕。大亚湾核电站于1987年开工建设,1994年5月6日正式投入商业运行。据了解,大亚湾核电站是改革开放初期我国最大的中外合资项目,是改革开放的标志性工程。大亚湾核电站的建成投产,实现了我国大陆大型商用核电站零的突破。

就在大亚湾核电站开工的两年前,1985年3月,在浙江省嘉兴市海盐县,我国大陆自行设计的第一座30万千瓦级压水堆核电站——秦山核电站开工建设。1991年12月,秦山核电站建成发电,结束了我国大陆地区无核电的历史,标志着“中国核电从这里起步”,被誉为“国之光荣”。据介绍,秦山核电基地是我国核电的起步之地,总装机容量为656.4万千瓦、年发电量约500亿千瓦时,是我国目前核电机组数量最多、堆型品种最丰富、装机容量最大的核电基地。截至今年4月20日,秦山核电基地安全发电量已达5000亿千瓦时。

秦山及大亚湾核电站的建成投产使我国核电实现了零的突破。随后,秦山二期、岭澳一期、秦山三期等核电站陆续开工,我国核电在施工建设、技术、管理等方面水平也有了较大提升。

时间轴来到2013年。这一年,中核集团和中广核集团共同开发我国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三代核电技术“华龙一号”,“华龙一号”的诞生为我国核电实现“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的华丽转身作出了积极贡献。2015年5月,“华龙一号”全球首堆——福清核电5号机组正式开工建设,目前华龙首堆正按照预期计划向前推进,工程安全和质量处于良好受控状态,并有望于2020年建成。

包括华龙首堆在内,目前国内共有4台华龙机组在建。与此同时,“华龙一号”也走出国门,开启了海外之旅。据了解,目前“华龙一号”海外示范工程——巴基斯坦卡拉奇核电2号、3号机组工程进展顺利,工期进度与国内“华龙一号”示范工程旗鼓相当。

另外,被誉为中英“黄金时代”的旗舰项目也有“华龙一号”的身影。2016年9月29日,中广核与法国电力集团、英国政府签署了英国新建核电项目一揽子协议,实现了我国核电走出去的历史性突破。据介绍,英国核电项目包括欣克利角C、赛兹韦尔C、布拉德韦尔B三大项目,其中布拉德韦尔B项目将拟采用中国自主三代技术“华龙一号”。

在积极“走出去”的同时,中国核电也在加大国际合作,引进先进的三代核电技术。今年12月,广东台山核电1号机组完成168小时示范运行,具备商业运行条件,成为全球首台具备商运条件的EPR三代核电机组;采用AP1000技术的三门核电1号、2号机组,海阳核电1号机组也相继并网发电,成为全球第一批建成的AP1000核电机组。AP1000及EPR首堆机组的进展,为全球三代核电技术的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我国核电经过数十年的发展也实现了机组数量以及技术的共同进步。截至今年9月,我国投入商业运行的核电机组共40台,装机容量达到39269.16兆瓦。

全面发展:实现从设备制造到产业链的全面推进

机组技术进步的同时,我国核电事业也推动着设备制造以及产业链的全面发展。从大亚湾核电站设备国产化率不到1%到目前“华龙一号”示范工程防城港二期的86.7%,设备国产化的进程也成为我国核电独立自主的真实写照。

据了解,大亚湾核电站建设之初连钢筋水泥都需要进口,而在成功建设大亚湾核电站的基础上,1997年岭澳一期核电站开始建设,中广核利用中方设备采购分包的机会,有意识推动国内设备制造企业承担核电设备的部分国内采购,一举使设备国产化率达到了30%。

到了岭澳二期,两台机组国产化率就已达64%。随着我国核电的规模化发展,核电自主化比例持续上升,从红沿河1号机组的75%,到阳江核电5号、6号机组的85%,再到“华龙一号”示范工程防城港二期的86.7%,我国核电装备制造业发生了跨越式发展。另外,我国核电也实现了全产业链的发展,在铀矿冶、铀浓缩、核燃料元件制造以及乏燃料后处理等重要环节不断实现技术突破和产业升级,牢牢把中国核工业“饭碗”端在手上。

在铀矿冶领域,以“二氧化碳+氧气”绿色地浸工艺为标志的三代采铀技术实现规模化工业应用,建成以北方砂岩型铀矿大基地为主体的绿色天然铀矿山;铀纯化转化一体化生产线建成投产,产能大幅提高,成本显著降低;在燃料组件方面,我国核电企业生产出了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和品牌的燃料组件。自2010年起,中核集团开始研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CF系列燃料组件,突破了一系列核心关键技术,目前CF系列燃料组件研发和产业化取得了重大进展。自2013年起,中核集团建立了自主的锆合金研发产业化体系,自主品牌N36锆合金研发及产业化也取得重大进展。

在乏燃料处理方面,我国核电企业也突破了后处理技术,打通核燃料闭合循环关键技术。经过多年科技攻关,自主攻克了乏燃料后处理系列关键技术,建成了核燃料后处理放化试验设施。

多元应用:实现核技术全面造福社会

在大力推进核电事业发展的同时,我国核电企业也在加强对核技术的多元应用,让核技术更多造福社会。

在清洁供暖方面,核技术应用也有着一席之地。2017年,中核集团发布了自主研发、可实现区域供热的“燕龙”泳池式低温供热堆。据了解,“燕龙”是中核集团在泳池式研究堆五十多年安全稳定运行的基础上,针对北方城市供暖需求开发的一种安全经济、绿色环保的堆型产品。今年9月底,中核集团泳池堆示范工程初步安全分析报告编制完成,这是继泳池堆示范工程初步设计完成后实现的又一个重大节点目标,为后续安全评审工作奠定了良好基础。泳池式低温供热堆示范工程也成为中核集团为打赢蓝天保卫战,助力美丽中国建设和健康中国建设的战略项目之一。

同时,我国核电企业还利用核技术,广泛进军医疗、工业废物处理等领域。如中广核已完成离子体处理固废技术研发,并在全球首创了电子束处理污水等一大批重大科研成果;中核集团则开工建设了深圳、成都两大药物基地,建设现代化辐照站3座,实现运营辐照站8个,建立第三方独立医学检验机构,形成遍布全国主要城市的产业格局,同时还在天津开工建设了首个质子治疗示范工程项目,成为积极响应国家军民融合和“健康中国”战略,助力京津冀协同发展,推动核技术服务健康医疗行业发展的重要项目。

2013年,中核集团还向马来西亚以EPC(工程总承包)模式出口钴-60辐照站1座;放免药盒出口到韩国、孟加拉、菲律宾等国家;向英国出口300万居里钴源,实现钴源规模化出口;C13、C14呼气测验产品出口到50多个国家;向美国、伊朗、埃及、越南等国家出口伽马刀设备用放射源。

成绩已获,路仍修远。当前是我国由核大国向核强国转变的战略机遇期和关键时期,努力奋斗、敢于创新的核电精神势必延续,核工业的辉煌将继续书写。

原标题:从零起步 铸就国之重器——改革开放40年我国核电发展成就综述
投稿与新闻线索:陈女士 微信/手机:13693626116 邮箱:chenchen#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核电站查看更多>核电事业查看更多>核电企业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