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电力火电火电动态政策正文

贵州:2019年推进垃圾焚烧发电 强化能源消耗总量和强度“双控”

2019-02-14 12:39来源:北极星电力网关键词:垃圾焚烧发电天然气贵州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北极星电力网获悉,日前贵州省发改委发布《贵州省2018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与2019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草案的报告》,报告指出:2019年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任务:加快发展绿色经济。培育壮大节能环保产业,发展循环经济,提高工业固体废弃物综合利用率。加快推进林产品配套精深加工。稳步推广装配式建筑应用,积极发展绿色建筑。创新和完善绿色发展价格政策,制定生活垃圾分类考核办法,推进生活垃圾分类收集处理和焚烧发电。强化能源消耗总量和强度“双控”。

加大基础设施投资力度。实施路网、水网、电网、油气网、地下管网和互联网基础设施“六网会战”专项行动。电网方面,深入推进新一轮农村电网改造升级工程,加快推进威宁、金州等500千伏输变电项目建设,完成电网投资140亿元。油气网方面,建成天然气管道100公里,累计实现47个县通天然气管道。地下管网方面,统筹推动城市地上地下基础设施建设,开工建设地下综合管廊117公里,新增污水管网1000公里以上。

详情如下:

贵州省2018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与2019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草案的报告

(2019年1月27日在贵州省第十三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上)

贵州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各位代表:

受省人民政府委托,现将贵州省2018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与2019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草案提请省十三届人大二次会议审议,并请各位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一、2018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

2018年,在省委、省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在省人大、省政协的有力监督和大力支持下,全省上下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在贵州省代表团重要讲话精神,全面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委、省政府各项决策部署,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坚持新发展理念,坚持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坚持以脱贫攻坚统揽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牢牢守住发展和生态两条底线,坚决打好三大攻坚战,深入实施三大战略行动,加快推进三大国家级试验区建设,强力推动三大变革,着力构建现代化经济体系,统筹做好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各项工作,全面落实“六稳”部署,全省经济社会发展呈现稳中有进、结构优化、质量提升、动能增强、民生改善的良好态势,脱贫攻坚取得阶段性重大成就,高质量发展迈出坚实步伐,各项事业稳中向好、持续向好。

各级各部门认真执行省十三届人大一次会议审议批准的2018年全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落实省人大审议意见,年度计划指标总体完成较好。全省地区生产总值增长9.1%,一二三产分别增长6.9%、9.5%和9.5%。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固定资产投资、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9%、15.8%和8.2%。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7%,金融机构贷款余额增长18.5%。城镇和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8.6%和9.6%,居民消费价格指数上涨1.8%,控制在目标范围以内。城镇新增就业77.7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3.16%、控制在目标范围内;常住人口城镇化率提高到47.5%,森林覆盖率提高到57%,节能减排降碳指标控制在国家下达计划范围内。“十三五”规划目标进度完成情况较好。

经过全省上下共同努力,2018年我省经济社会发展多项工作取得重要突破,呈现新的亮点。一是综合经济实力跃上新台阶。经济增速居全国第1位、连续八年居全国前三位,农业增加值、投资、贷款余额增速均居全国第1位。经济总量达1.48万亿元、人均突破4万元,市场主体达268万户、注册资本6.6万亿元,金融机构贷款余额达2.5万亿元。黔中城市群城镇人口首次突破1000万人。二是脱贫攻坚夺取新胜利。减少贫困人口148万人,贫困发生率下降到4.3%,减贫人数为近五年来最多。14个贫困县脱贫摘帽。易地扶贫搬迁任务量及争取资金量均居全国第1位,完成搬迁入住76.19万人、累计实现123万人搬迁入住。98%的村民组通硬化路,沿线受益群众达1190万余人。扶贫贷款余额首次突破1万亿元。世界银行等国际组织盛赞贵州脱贫攻坚经验值得向全世界推广。三是农村经济产业革命带来新变化。坚持“八要素”全面掀起振兴农村经济的深刻产业革命,调减低效玉米种植面积785万亩,调增蔬菜、水果、中药材、茶叶、食用菌等经济作物667万亩,粮经作物种植比调整为35:65。产业革命带动农业增加值增长6.8%、创近五年来最快增速,带动204万农户户均增收1.01万元。四是新旧动能转换迈出新步伐。能源工业运行新机制成效加快显现,“企业利益共同化、全省利益最大化”格局加快形成,持续多年的冬季电煤紧张状况得到极大缓解。“双千工程”带动制造业增加值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重达70.6%、提高3.7个百分点。1625家实体经济企业与大数据深度融合发展。数字经济及其吸纳就业增速连续三年居全国第1位。贵阳被列为全国首批5G试点城市。旅游经济持续“井喷”。新经济、绿色经济、民营经济占比分别达到19%、40%和55%,大健康产业增加值增长15%。服务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47.6%。组建6户省属国有企业大集团。民间投资创近三年来最快增速。全省经济呈现传统产业转型增长、新兴产业快速增长、新旧动能加快转换的良好态势。五是生态文明建设取得新进步。“双十”工程强力推进,在全国率先实施磷化工企业“以渣定产”、率先全域取缔网箱养鱼,磷石膏综合利用率达66%、提高23个百分点。梵净山成功申遗,我省世界自然遗产数量居全国第1位。社会公众对贵州生态环境满意度居全国第2位。六是交通建设实现新突破。“市市通高铁”项目全部获批建设,盘兴铁路开工建设,贵阳至重庆、铜仁至玉屏高铁开通,高铁通车里程达1262公里,贵阳正加快建成全国十大高铁枢纽;贵阳市轨道交通3号线开工建设、1号线全线开通,贵州进入“地铁时代”。1万公里高速公路加密网规划加快实施,高速公路突破6000公里、达6450公里。高铁进出旅客达到7375万人次,贵阳机场旅客吞吐量突破2000万人次、全省达2800万人次,高铁和民航进出旅客首次突破1亿人次。七是改革开放取得新成效。农村“三变”、行政审批、能源、司法、生态文明体制等改革走在全国前列,“三变”改革连续两年写入中央1号文件。全面推开“证照分离”改革,新增市场主体67.2万户、企业12.3万户。省级政府网上政务服务能力连续两年居全国前3位。完成省级机构改革。与全国口岸实现一体化通关,进出通关时间大幅缩短。产业大招商和营商环境大整治成效明显,新引进500强企业21家。八是“民生三感”得到新提升。“1+7”民生工程完成投资2469亿元、创近四年新高。城镇新增就业连续四年保持在70万人以上。居民收入增速连续3年居全国前2位。农村学前教育儿童营养改善计划实现全覆盖,在西部率先实现县域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中小学教科书价格全国最低,参加高考人数连续三年居全国前十位。在全国率先建成省市县乡四级远程医疗服务体系,分级诊疗和医联体建设试点实现市州全覆盖。建成城镇保障性安居工程35.78万套。“两抢一盗”案件、刑事案件持续下降,社会保持和谐稳定。

围绕经济社会发展主要目标任务,重点抓了以下工作。

(一)坚决打好精准脱贫攻坚战,夺取关键之年决定性胜利。专门召开省委全会对脱贫攻坚作出全面部署,扎实开展“春风行动”“夏秋攻势”“秋后喜算丰收账”“冬季充电”。一是“四场硬仗”战果连连。建成农村“组组通”硬化路5.1万公里、累计建成7.75万公里。实施全面解决农村饮水安全攻坚决战行动,解决了88.4万农村贫困人口饮水安全问题。按照“六个坚持”和“五个三”要求加快实施易地扶贫搬迁工程,用好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等政策多渠道筹集资金,建成易地扶贫搬迁安置房18.24万套;国家新增我省19.4万建档立卡贫困人口搬迁任务,易地扶贫搬迁家庭劳动力就业创业32万人。安排2.1亿元支持深度贫困县“一县一业”产业扶贫。产业扶贫带动143.73万贫困人口增收。46.5万建档立卡贫困家庭学生享受教育精准扶贫资助16.99亿元,228.72万建档立卡贫困人口享受“三重医疗保障”。易地扶贫搬迁安置区卫生室建设、深度贫困村卫生室规范化建设、农村中小学校医务室标准化建设实现全覆盖。改造农村危房20.64万户,同步实施改厨改厕改圈。二是“五个专项治理”成效明显。贫困人口漏评、错评、错退率大幅下降。在全国率先开展农村老旧住房透风漏雨整治。闲置扶贫资金全部完成清理整改。脱贫攻坚作风年活动扎实推进,扶贫领域监督执纪问责不断加强。三是“四个聚焦”扎实推进。新增资金、项目、举措等进一步向深度贫困地区倾斜,安排预算内投资170多亿元支持脱贫攻坚,其中深度贫困地区近60亿元。保险扶贫项目实现贫困县全覆盖。四是生态、就业、旅游、电商、党建、文军、体育等扶贫工作力度加大。召开脱贫攻坚“七·一”表彰大会。生态扶贫十大工程深入推进,单株碳汇精准扶贫试点启动实施。规范化培训农村劳动力63万人。选准配强驻村第一书记,制定实施村级组织建设“一任务两要点三清单”。新时代学习大讲堂、农民(市民)讲习所覆盖广、效果好。东西部扶贫协作力度加大。深入推进与澳门特别行政区扶贫合作。集团帮扶、国有企业“百企帮百村”、民营企业“千企帮千村”和“百千万行动”扎实开展。扶贫云、扶贫专线作用充分发挥。制定实施支持毕节试验区按时打赢脱贫攻坚战政策措施。五是乡村振兴全面启动实施。编制乡村振兴战略规划。实现村庄规划全覆盖。“四在农家·美丽乡村”小康行动完成投资802亿元。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扎实推进。农村“三变”改革实现乡镇全覆盖,496.75万农民变股东。

(二)坚决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生态环境向优向好。与时俱进部署“五场战役”,构建生态文明“五大体系”。一是污染防治较真碰硬。中央环保督察反馈问题整改完成率达93%以上。强力推进“双十工程”、“以渣定产”、全域禁止网箱养鱼等务实举措。长江经济带污染专项整治有效开展。全面落实河(湖)长制,开展生态日“巡河、巡山、巡城”活动。主要河流出境断面水质优良率和县城以上集中式饮用水源地水质达标率稳定在100%。城市(县城)污水、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分别提高到91.5%和90.8%。中心城市和县级城市空气质量指数优良天数平均比率分别为97.2%和97.7%。农村环境综合整治项目覆盖600个行政村。“厕所革命”建设改造农村厕所93.7万户、村级公共厕所5320个、社区公共厕所725个、旅游厕所881个。规模养殖场粪污综合利用率、处理设施装备配套率达64%和70%。二是生态建设持续加强。深入实施新一轮绿色贵州建设行动计划和十大生态修复、草海综合治理等生态工程。完成营造林520万亩,退耕还林350万亩,治理石漠化1055平方公里、水土流失2647平方公里。三是生态文明体制机制不断完善。全面完成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11项年度改革任务。划定生态保护红线。试行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制度。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试点省加快建设。设立赤水河流域横向生态补偿资金。

(三)坚决打好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攻坚战,风险防控处置能力明显提升。一是地方政府债务率稳步下降。严格落实“七严禁”和“1+8”债务管理系列政策,制定防范化解地方政府隐性债务风险实施意见,设立省级债务风险应急资金池,有序推动融资平台公司市场化转型,规范发展PPP模式。存量债务全部置换完毕,降低债务成本3.8个百分点,全省综合债务率和省本级债务率稳步下降。二是防范化解金融风险力度加大。金融风险防范化解体系不断健全,银行业不良贷款余额和不良贷款率继续实现“双降”。严打非法集资,整治交易场所和互联网金融,金融秩序持续趋好。三是防范化解安全和社会领域风险成效明显。安全生产实现“双降”。烟花爆竹、水上运输、农业机械、渔业船舶和航空运输等行业实现“零死亡”。加强非洲猪瘟疫情防控。社会风险处置和社会面管控力不断增强,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形成压倒性态势。

(四)深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实体经济不断壮大。一是振兴农村经济产业革命成效显著。启动500亩以上坝区产业结构调整,蔬菜、食用菌、水果、中药材种植面积分别增长20.9%、91.5%、25.6%和18.1%,茶叶、辣椒、火龙果种植规模居全国第1位,马铃薯种植规模居全国第2位。“三品一标”农产品达5350个。产销衔接和利益联结机制不断创新,“公司+合作社+农户”模式不断完善,省级以上龙头企业达952家,农民专业合作社6.74万户。新增冷库库容24万吨、冷藏车239台,冷库实现县域全覆盖,库容达到120万吨。农产品加工转化率达49%。产业革命带动农业增加值和农民收入实现快速增长。二是制造业品质革命深入推进。大力实施“双千工程”,对1688家工业企业实施技术改造、完成投资1600亿元,引进技术含量高、成长性好的企业1101家。全力推进“十百千万”计划,启动实施十大千亿级工业产业振兴行动,贵阳吉利整车、汉能制造、黔希煤制乙二醇等项目建成投产。积极创建国家军民融合创新示范区,军民融合产业产值增长18%。设立工业及省属国有企业绿色发展基金。传统产业转型增长,煤电烟酒四大传统支柱产业增加值增长11.9%、提高5.5个百分点。能源结构调整基金和煤电保障投贷联动机制启动实施,盘江马依西一井年产240万吨煤矿项目获批建设,建成投产大中型煤矿24处、新增产能1107万吨/年,关闭煤矿74处、压减产能1038万吨,采煤机械化率达71.7%、同比提高7.7个百分点。原煤产量达1.1亿吨,供应电煤6300万吨,发电量达2118亿千瓦时。新兴产业快速增长,对大数据、新材料等11个新兴产业和特色优势产业实行电价支持政策,装备制造业、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分别增长10.5%和14.8%。工业大类行业实现全覆盖,乙二醇、通信导航设备、印制电路板、起重机、升降机等产品实现零突破。三是以旅游业为重点的现代服务业加快发展。实施服务业创新发展十大工程,新增认定8家省级现代服务业集聚区。大力发展山地旅游,强力推进100个精品旅游景区和10个国际旅游目的地建设,加快“快旅慢游”体系建设,高标准优化旅游服务,新增4A级景区18家,梵净山成为5A级景区,旅游总人数、旅游总收入分别增长30.2%和33.1%。快递业务量超过2亿件、增长34.3%,乡镇快递网点覆盖率达96.8%。四是市场主体活力动力不断增强。全力推进“三去一降一补”,降低实体经济企业成本500多亿元。加快国有企业战略性重组,实施民营经济六大专项行动和市场主体培育“四转”工程。新增规模以上工业企业680家、规模以上服务业企业352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润增长24.6%,亏损企业亏损额下降到18%,每百元主营业务收入中的成本同比减少1.5元。省国资委监管的27户企业利润增长30%。五是质量品牌建设力度加大。颁发第二届省长质量奖。贵州茅台、詹阳动力获中国工业大奖,贵州钢绳获提名奖。发布首个省级区域品牌目录,中国驰名商标达63件,贵州名牌产品达692个,新增34个国家地理标志产品、总数达293个。产品质量监督抽查合格率达93.9%,农产品抽检合格率连续4年保持在99%以上。

(五)加快推进大数据融合发展,数字贵州建设取得新进展。一是大数据加速融合发展。国家大数据综合试验区加快建设,推动“四个强化” 、做实“四个融合”,全面实施“万企融合”大行动,推动大数据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大数据企业达9500多家,上云企业突破1万户。苹果iCloud中国(贵安)数据中心开工建设,腾讯贵安数据中心试运行。数博会签约项目199个、金额352.8亿元。获批建设首个国家级智慧广电综合试验区。数字化研发设计工具普及率和关键工序数控化率分别达到48.7%和33.6%。电子信息制造业增加值增长11.2%,互联网和相关服务业、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营业收入分别增长75.8%和21.5%,网络零售额增长30%。二是大数据应用加快提升。启动建设“一云一网一平台”,贵州政府服务网首批接入国家政务服务平台,国家电子政务云南方节点建成。社会信用体系与大数据融合发展试点省加快建设,建成投运全国首朵“信用云”。启动全国首个5G实验网综合应用示范项目。三是大数据引领创新驱动发展。发布遥感大数据应用等技术榜单。建成贵州科学城。省部共建国家大数据重点实验室、“双创”支撑平台、“雪亮工程”“百兆乡村”等加快建设。新增3个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3个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建成2个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国家级和省级“双创”示范基地加快建设。新增高新技术企业539家。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增长15.6%。研发投入强度增幅居全国第2位,专利授权量增长54.9%,万人有效发明专利拥有量2.82件。科技进步贡献率达48.6%。

(六)千方百计抓项目扩投资促消费,有效需求持续扩大。一是重大项目建设加快。强化重大项目储备,在国家重大项目库储备项目6256个、总投资5.6万亿元。省政府追加安排1亿元支持重大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项目前期工作。举办两次项目现场观摩活动。新开工重大工程项目919个、建成554个,省重大工程项目完成投资9512亿元。中央预算内投资执行情况获国家监测评比综合排名第1位。二是投资结构持续优化。大数据、大生态、大旅游等投资持续快速增长,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投资增长49.7%,生态环保产业投资增长26.3%,批发零售和住宿餐饮业投资增长24.5%和29.7%,装备制造业、高技术产业投资增长20.8%和27.7%。基础设施投资增长15.8%。高速公路加密网和贵阳至南宁铁路、龙洞堡机场三期工程等项目加快建设。凤山大型水库获国家批准建设,开工建设67个骨干水源工程,中型水库投运的县增加到74个,水利投资完成275亿元。通信光缆达到96.8万公里,互联网出省带宽达9130Gbps,行政村光纤网络、4G网络全覆盖,信息基础设施投资完成120亿元。改造农村电网10千伏线路2933公里,开工建设500千伏威宁输变电工程,电力装机总容量突破6000万千瓦,基本形成“三横一中心”500千伏主网架,电网投资完成140亿元。43个县通天然气管道。城市建成区面积超过1800平方公里、增加90平方公里,城建投资完成2000多亿元。移民搬迁项目投资增长59.9%,教育、医疗卫生投资分别增长35.9%和38.9%。三是民间投资力度加大。出台进一步激发民间有效投资活力促进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实施意见等政策措施,扎实开展民间投资政策落实情况“回头看”专项行动,先后三次发布重大民间投资项目工程包、两次发布重点PPP项目工程包,共向社会推出项目1166个、项目总投资1.46万亿元。大数据、大旅游、大健康、智能制造等新兴产业领域民间投资占比均超过70%。四是资金保障总体有力。财政总收入2975.66亿元、增长12.4%。争取中央各项补助2992.15亿元、增加221.58亿元。获国家核准发行企业债券17支、总规模210.7亿元,获核准发行境外企业债券3支、规模10亿美元。政府出资产业投资基金达80支,累计到位资金1092亿元。

同时,消费转型升级步伐加快。出台完善促进消费体制机制实施方案,着力释放居民消费潜力。消费升级类商品销售增长较快,建筑及装潢材料类、化妆品类、家用电器和音响器材类零售额分别增长20%、14.4%和12.8%,与汽车消费相关的石油零售额增长16.8%。旅游、文化、信息等服务消费较快增长,限额以上企业单位通过公共网络实现的商品零售额增长16.7%,电信业务总量增长165.5%,移动互联网用户总数增长15.2%,4G用户增长20.6%。

(七)全面推进改革开放,发展动力不断增强。精心举办改革开放40周年系列活动。加快建设国家内陆开放型经济试验区。一是重点领域改革全面深化。实施312项重点改革措施,形成370多项改革成果。产权制度改革和资源配置体制改革扎实推进。“放管服”改革持续深化,编制审批服务便民化“六张清单”,省直部门实施的行政许可减少为270项。投资项目审批、核准、备案办理时限分别缩减为法定时限的30%、15%和15%。社会信用体系与大数据融合发展试点省建设、“三十四证合一”改革、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深入推进,日均新增市场主体1841户。所有贫困县财政涉农资金实行整合。贵安新区国家级绿色金融改革创新试验区加快建设。启动毕节贯彻新发展理念示范区建设。贵州省定价目录数缩减23.7%。对重点国有景区门票全面实行降价政策,减少游客门票支出3亿多元。二是对外开放深入推进。积极参与“一带一路”建设、长江经济带发展和泛珠三角区域合作。主动参与国际陆海贸易新通道建设。贵阳国家级跨境电商综合试验区和贵安新区深化服务贸易创新发展国家试点获批建设。深入开展产业大招商行动和营商环境大整治行动,开通服务民营企业直通车,省领导带头到欧美日韩和港澳招商,全面实施外来投资服务和保障条例,发布多批重点产业招商引资项目,引进项目7317个,招商引资到位资金、实际利用外资均增长15%。遵义综合保税区封关运行,64个开发区列入国家目录。新增开通贵阳至旧金山、洛杉矶、莫斯科等5条洲际航线,铜仁凤凰机场实现临时口岸开放。成功举办数博会、生态文明贵阳国际论坛、中国—东盟教育交流周、酒博会、国际山地旅游暨户外运动大会、全球贵商发展大会等重大活动。黔渝、黔粤等区域合作不断深化。

(八)大力保障和改善民生,民生福祉持续增强。十件民生实事全面完成。一是就业收入水平不断提升。就业增收渠道不断拓宽,城乡居民增收综合配套政策试点省加快建设,居民收入增速快于经济增速。调增低于当地公务员平均工资收入水平的贫困地区中小学教师绩效工资。二是社会保障水平不断提升。城乡居民基本医保政府补助标准提高到490元。城乡低保平均标准分别提高6.6%和9.1%。基本养老、社会救助、工伤保险等标准稳步提高。调整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基本工资标准。三是教育、医疗卫生等服务能力不断提升。建成公办幼儿园669所,改造农村义务教育薄弱学校973所。花溪大学城、清镇职教城入住学生新增3万人、达22.7万人,基层医疗卫生服务能力三年提升计划全面完成。初步建成全国首个山地紧急医学救援体系。3所省属医院纳入国家疑难病症诊治能力提升工程。开展远程医疗会诊服务23.6万例。对100个病种实行按病种收费。跨省异地就医实现即时结算。四是文化、体育等服务能力不断提升。文化惠民工程加快推进,第十届省运会、第九届省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成功举办。民族团结进步繁荣发展示范区、宗教关系和谐示范区加快建设。双拥共建活动扎实开展,国防动员能力和退役军人服务保障水平不断提升。

总的来看,2018年全省经济社会持续快速健康发展,这是党中央、国务院亲切关怀和各方大力支持的结果,是省委、省政府科学决策、正确领导的结果,是省人大、省政协监督支持的结果,是全省上下团结拼搏、苦干实干的结果。成绩来之不易、难能可贵,需倍加珍惜。同时也要看到,受复杂多变的宏观环境等因素影响,我省经济下行压力持续加大,经济运行稳中有变、变中有忧,部分经济指标增速回落,我省经济社会发展中仍然存在一些亟待破解的困难和问题。一是脱贫攻坚任务仍然繁重。贫困地区基础设施、公共服务等短板和薄弱环节依然不少。扶贫产业规模化、市场化水平不高。易地扶贫搬迁后期扶持任务艰巨。一些贫困群众脱贫内生动力不足。二是实体经济发展面临困难仍然不少。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步伐还需加快,新兴产业规模仍然较小,部分企业开工不足。民营企业、中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尚未有效解决。三是保持投资较快增长压力加大。占比超过40%的基础设施投资增速持续回落。工业投资仍是我省投资短板。民间投资对房地产开发投资依赖度仍然较高。金融机构存款余额增速出现回落。投资项目资金保障压力较大。四是一些领域风险隐患不容忽视。部分地方和行业存在债务风险隐患,个别市县财政支出压力较大,非法集资等违法违规金融活动仍有发生。个别地方环境污染隐患仍较突出。安全生产、社会治理等领域仍然存在薄弱环节。对这些问题,我们将高度重视,采取有效措施切实加以解决。

投稿与新闻线索:陈女士 微信/手机:13693626116 邮箱:chenchen#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垃圾焚烧发电查看更多>天然气查看更多>贵州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