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电力风电风电工程企业正文

绿色能源走进“革命老区” —— 回顾龙源贵州威宁风电开发历程

2019-07-04 09:00来源:《风能》杂志作者:谢长军关键词:龙源电力谢长军风电市场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本文转载自《风能》杂志“忆昔风专栏”,谢长军风电场建设回忆录(七),绿色能源走进“革命老区”——回顾龙源贵州威宁风电开发历程。

威宁草海,贵州最大的天然淡水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在这里,龙源贵州公司耕云十年,建成了一片片高海拔风电场,为"革命老区"人民提供着源源不断的清洁绿色能源。

1.jpg

威宁草海,贵州最大的天然淡水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每年有成千上万只珍禽异鸟飞来这里越冬,被誉为"观鸟天堂"、"摄影家的乐园"。2009年以来,随着龙源进驻威宁,并迅速推进风电项目建设,草海的风景线变得更有层次感—远山上的白色风车与清澈的碧波、翩飞的水鸟、觅食的羊群相互映衬,勾勒出一幅绝美的"水上草原"画卷。

伟人毛泽东《七律·长征》中的著名诗句:"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当时,龙源在贵州风电项目建设的主战场威宁就坐落在乌蒙山区。在这里,龙源贵州公司耕云十年,建成了一片片高海拔风电场,为"革命老区"人民提供着源源不断的清洁绿色能源。

(一) 2009年龙源香港主板上市成功,进入战略转型期,进军云贵高原,逐步实现全国风电开发布局

龙源早期规划建设全国六大风电基地,只有东南沿海基地在南方,其他五个基地全部在"三北地区"。随着"三北地区"风电的快速开发和当地消纳送出的矛盾出现,龙源人已有预感,做出了未来2-3年内"三北地区"弃风限电会十分严重的判断。当时,经过慎重考虑和全面深入市场调研,龙源在全国首次提出"上山、下海、低风速"的新概念,并以此制定战略转型目标。即从北方走向南方,探索开发高海拔地区风电场,试验开发海上风电场,稳步开发低风速风电场。其目的是平衡全国风电布局,避免"三北地区"投入过多,而由于弃风限电造成大的投资损失。就是在此背景下,龙源加快了云贵地区风电开发速度。我记得是2010年3月龙源贵州风电项目筹建处成立。第一任主任是黄力伟(他还是云南筹建处主任),第二任主任王俊平(任前是龙源黑龙江公司工程部主任),后改任龙源贵州公司总经理,又从国电贵阳电厂商调副厂长刘军任副总经理(后任党委书记),云南筹建处刘建民副主任也参与过贵州许多前期工作。2008年12月28日,龙源与贵州威宁县人民政府签订《西凉山、团菁梁、马摆大山等地区17万千瓦风能开发投资协议书》(当时公司本部夏晖的杨姓亲属帮助做了许多协调工作)。开启了龙源在贵州风电的前期测风和资源评估等工作。

贵州,地处高原,属于喀斯特地貌地形条件。海拔高,风速相对较低,环境条件恶劣,开发难度大。建设成本高、植被恢复困难,这两点成了贵州大规模开发风电的"拦路虎"。

2010年以前,早于龙源进入贵州占有风电资源的有多家企业,但对贵州风电开发难度大多都望尘却步,一直争取贵州省政府在国家补贴之外再增加补贴,两年时间里一直在与政府进行博弈。此时,龙源贵州公司在总部的支持下,认真研究、论证威宁风电项目建设难度和收益情况,率先向政府提出执行国家风电标杆电价政策,并希望尽快开工建设马摆大山、西凉山和贵家营三个项目,总计14.85万千瓦。龙源此举也成了贵州新能源开发史上的一个重要"转折点",其他发电企业迅速跟上,风电开发在贵州各地全面铺开。

(二) 建设多艰难,技术创新是关键,在风电项目建设过程中不断积累经验

毕节威宁地区风电建设存在三大难题。一是大件运输困难;二是海拔高植被恢复保护要求高,对道路和基础施工带来很大困难;三是气候变化异常,雨雾天多,施工期短。龙源贵州公司在总经理王俊平和副总经理刘军的带领下,克服重重困难,与设计、施工、运输各方紧密合作,创新了许多施工和运输技术亮点。

威宁地区平均海拔2200米以上,龙源建设风电场一般海拔在2600至2900米之间,加之高原草场和凝冻气候给施工带来很多困难,一年施工期不到250天。

在进厂和场内道路施工中,注重与乡村现有道路相协调。少占地,少开挖,与村民合作达成共赢。

在送出线路和场内线路施工中,注重与保护环境和景观相协调。场内线路全部采取直埋方式,送出线路采用同塔双回或多回布线,减少线路占地面积。

在基础施工中,注意与原生态相协调。保护植被土层,加快植被恢复速度。

在叶片等大件运输中,龙源贵州公司有关人员与运输承包商共同研发了专门运输风机叶片的"定向转向车",不仅极大降低运输成本,还获得国家实用新型专利,解决了困扰云贵川等道路条件恶劣地区风电设备运输难题。后期又被推广至广西、广东地区使用。

项目建设的同时,还引进塔筒厂在当地生产塔筒,以减少运输紧张的压力。

2011年底,投产马摆大山(4.95万千瓦)、西凉山(4.95万千瓦)两个风电场。2012年8月投产贵家营(4.95万千瓦)风电场。2013年底投产麻窝山(4.95万千瓦)、龙河(4.95万千瓦)两个风电场,龙源贵州公司装机容量达到24.75万千瓦。到2015年底,共投产12个风电场,公司装机容量达到59.2万千瓦。实现了预期效益目标。目前公司在建一个项目5万千瓦,已核准待建一个项目5万千瓦,资源储备5个项目23万千瓦。

(三) 贵州风电资源有限,开发企业竞争激烈,电网接入消纳送出成为制约发展的关键因素

2011年,龙源威宁大海子区域25万千瓦项目与华能开发布局严重重叠,双方争持不下,后龙源抢先拿到电网接入审查意见,最终成功获得项目开发权,今天早已投产发电。

威宁是彝族回族苗族自治县,当地居住着19个少数民族。在施工和运输过程中时常出现纠纷。龙源贵州公司组织专门人员,依靠地方政府,经常深入当地长老、阿訇家里进行宣传疏导,并组织召开族长会议全面讲解政策法规,多次化解矛盾和风险,保证了项目建设顺利进行,也建立了与当地少数民族群众的友好关系。

威宁风电场陆续投产,电网送出线路出现较严重的弃风限电等"卡脖子"现象。公司主动协调,积极推动省电网公司加快增容改造,经过近两年各方的努力,问题得到妥善解决。

(四) 未来贵州省风电发展,机遇与挑战并存

2015年,进入贵州开发风电企业多达十八家,贵州省本身风资源有限,资源争夺进入白热化,省内资源基本瓜分完毕。

2016年,贵州省以各新能源企业生态恢复治理工作不利为由,将当年已列入国家核准计划的210万千瓦项目全部取消核准,并暂停路条审批工作,风电发展处于"搁浅"状态。

2017年,贵州省仍谨慎发展风电产业,直到年底才核准75.68万千瓦项目。贵州省作为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实行生态红线控制,环保要求愈加严苛,水土保持治理投入大增,风电造价将进一步攀升,后期开发项目收益不容乐观。

龙源贵州公司现任总经理刘军认为:目前风电发展中存在很大障碍,主要是生态环境保护与风电开发之间出现矛盾,但还是有一定发展机会。公司当前的任务是,经营好现有资产,谨慎开发储备项目,确保赢利条件下开发建设新的项目。


投稿与新闻线索:陈女士 微信/手机:13693626116 邮箱:chenchen#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龙源电力查看更多>谢长军查看更多>风电市场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