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电力风电海上风电报道正文

大型采访报道·中国力量|东海大桥风电场: 从一张白纸到打出中国品牌

2019-07-15 09:42来源:深圳特区报作者:李剑辉 王剑锋 李丽 秦绮蔚关键词:海上风电项目东海大桥风电场风电建设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今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纵览70年间,我国在科学技术、重大项目、重大工程建设等方面取得了巨大成就,一系列中国制造、中国创造、重大工程举世瞩目,在世界科技史、建造史上写下浓墨重彩的华章。跨海大桥、高铁、国产大飞机、人造太阳、天眼、北斗导航等等,是中国科技非凡的实力的体现,是中国制造、中国创造、中国建造的力量所在。

采写︱李剑辉 王剑锋 李丽 秦绮蔚

视频|李剑辉 王剑锋 李丽 秦绮蔚 何龙 邢峻豪

图片 | 何龙

在新中国成立70周年之际,深圳特区报组织策划了大型报道“中国力量——走进中国大工程大项目”,记者兵分多路,足迹遍布东北、华北、华东、华南、西南、西北等地,走近这些具有国际影响、富有中国特色、体现民族精神的大工程、大项目、高科技,采访曾经为这些重大项目、重大工程奋斗的科学家、工程师、设计师以及普通的建设者和守护者,述说工程建设的艰辛历程,挖掘工程建设背后的精彩故事,再现工程建设中可歌可泣的英雄事迹,彰显工程建设中的中国力量。这组报道将通过全媒体传播,向世界展示一个充满活力与创造力的中国。

11.jpg

从零起步,自主创新。东海大桥风电场既是中国海上风电的起跑线,也是中国海上追风的第一座高峰。这个号称亚洲首个大型海上风电场的建成,填补了我国海上风电的空白,我国从此跻身大功率风电机组装备及海上承载平台制造、安装的世界先进行列。同时,这个项目也引领中国的海上风电建设进入加速跑时代。

在东海大桥风电场项目之前,中国的海上风电基本是一张白纸,而在项目中标之后,张开华带领的技术团队才真切感受到这一点。张开华现在是上海东海风力发电有限公司的副总经理,项目开始之初是东海大桥风电场项目竞标小组的技术组长,他见证了这个项目从竞标到建设发展壮大的全过程。

随着技术的发展,以及常规能源的危机意识,很多国家开始了对风能的追逐。“都是从陆上开始,我们陆上风电走的是舶来品的模式。”在上海东海风力发电有限公司的办公室里,张开华给中国力量采访组记者讲起了中国海上风电从零起步的发展历程。

起步:不掌握核心技术就会受欺负

“我们投标时做的商务技术标,我个人觉得写得非常出色。四家单位一共抽了40多个人,分三个组封闭写了4个月,写出了一份厚重的标书,有设计,有产业链,有施工,有运维,所以中标时信心满满。”

但直到要开干了才发现,联合体面对的是国内“四无”的局面。没标准,没有设备,没有施工经验的队伍,没有产业链。一句话,国内要做海上风电的基础就是白纸一张。

怎么办?当时中标方也找了不少国外的主机厂家。海上风电是高风险项目,国外的厂家即使有意,但开出来的条件却让人无法接受。有一个著名厂家,当时开出了几个条件:价格要提高,要求有经验的设计单位来设计,有经验的施工队伍来施工,对中方人员的技术培训要等五年之后,甚至还有一些股权的要求。“自己不掌握核心技术,就会受欺负。所以,我们决定自己干!在国内做了一番调研后,我们大胆提出了一个设想,让这个示范项目从头到尾打国产牌。”

张开华技术团队用了一年的时间走访了国内的主机厂家、设计院、施工单位。“我们在制造全产业链当中碰到了很多合作伙伴,他们愿意跟我们共同承担这个项目的风险,大家都有国家意识,答应跟我们一起创造第一个国产化的海上风电示范项目。”心里有了点底,联合体专门打了报告给国家能源局,国家能源局同意通过示范项目带动整个这个产业形成标准。

“当时主机的合作伙伴是华锐风电,仅凭一个设计方案就签了合同,目标是两年之内把主机造出来,什么要求和标准我们共同商量。”张开华告诉记者,作为甲方,他们当时提了15条要求,至今这15条仍然深深地烙在国内主机厂家的标准中。

640.webp (57).jpg

东海变电站主控室内,工作人员正在作数据收集与记录。

创新:能造桥墩就能造风电基座

在东海大桥中部的观测台上,放眼望去,东西两侧列距1公里,行距500米,62台逾百米高的海上风机如同两排白色的追风战士在海风中列阵,蔚为壮观。据介绍,风机中最大的是SL5000,单个叶片长达64米,塔筒高90米,整体有40多层楼高。“主机远看着很小,其实它有八个集装箱那么大,顶上可以悬停直升机。”随同采访的东海大桥风电场场长徐哲说。

640.webp (56).jpg

一台台海上巨型风机矗立在海面上。

大桥东侧的34台风机是最早的一期项目,单台功率达到3000千瓦,是当时陆上最大风机的两倍。张开华在接受采访时说,起步的示范项目就是10万千瓦,这不仅是亚洲最大,也是亚洲首个大型海上风电场。

海洋工程高风险跨专业,一定要有第三方的船级社认证,国外的船级社一听是示范工程做第一单,而且是全部国产,都拒绝为项目认证。“不过,有一句话给了我们很大启发。在陪同外国专家去东海大桥调研时,专家说,你们中国人能力真强,东海大桥都能建起来了,这个放在我们国家就不行。”张开华一听,脑洞大开——东海大桥能做海上的桥墩,海上风机的基座不也是桥墩吗?大桥的桥墩无论设计还是建造,我们都有把握、有能力,把它和海上风电的特点相结合,问题就迎刃而解了。

造基座也是一项创新,国际上通行的海上风机的基座有几种模式,比如单桩式、重力式、导管式等,但由于海况和装备条件,这些都不适合东海的实际。技术团队就自己设计了一个八爪鱼式,单个桩国内没有那样的锤,就按自己的能力,打下8个直径1.7米的桩,牢牢地锲在了海底。“钢筋密度和东方明珠塔所用的钢筋差不多,不仅满足了海上风电风机基座设计要求,而且稳定性好,还具有防撞功能。”

原标题:大型采访报道·中国力量|东海大桥风电场: 从一张白纸到打出中国品牌
投稿与新闻线索:陈女士 微信/手机:13693626116 邮箱:chenchen#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海上风电项目查看更多>东海大桥风电场查看更多>风电建设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