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电力火电火电动态报道正文

讲述|全国最早一流电厂——大连电厂

2019-10-16 09:07来源:《中国华能》作者:毛莹 陈叶菲关键词:中国华能火电五大发电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再次踏上大连电厂这片热土,我已是一位年近古稀的老者了。顺着早已铭记于心的厂区道路一路向前,那座承载着第一批华能人艰苦创业、追求卓越的“1”字雕塑,唤起了我对过往的记忆,那是大连电厂作为华能长子、共和国火电行业排头兵,开天辟地、争创一流的峥嵘岁月。

(来源:《中国华能》 讲述:段忠水 供稿:东北分公司 毛莹 陈叶菲)

开拓,作敢为人先的拓荒者

记忆回溯至1986年,那时的我刚从大连发电总厂调到华能,成为大连电厂开工建设的第一批骨干力量。80年代的中国,国家经济发展迅猛,电力供需矛盾却日益突出,电荒迅速蔓延、电网拉闸限电,企业被“开四停二”甚至“开三停四”,居民生活用电在照明时间上也被限制,许多城市一个月中只能供电半个月,只好靠蜡烛和煤油灯度日,电力“先行官”成了“垫后军”。

面对种种“瓶颈”,第一代华能人冲破思想束缚,把目光投向国外,立志引进技术、引进设备、利用外资在中国建电厂,用我们当时的一句话:“带着市场和信誉出去,带着设备和技术回来”。1985年6月24日,开发公司召开第一届董事会,时任国务院副总理李鹏出席会议并发表讲话。带着党中央对华能人开创先河的殷切希望,大连电厂应运而生,成为开发公司成立后的第一批项目之一,“七五”期间国家重点能源建设项目。

建设初期,这片曾驻扎着坦克部队的黄土地上,布满了坦克车轧过的车辙,基建现场到处都是钢筋架和施工人员临时搭建起的简易帐篷。当时的大连湾就是一个小村庄,从市内通勤到电厂至少两个小时,没有专门的办公区域,工作、休息都在同一个小房间里。艰苦的工作生活环境、工程建设经验的缺乏并没有难倒满怀希望的华能人,1986年12月,时任开发公司董事长毛鹤年、总经理汪德方为电厂建设提出要求:要自我加压,向广东沙角B电厂学习,1号机组争取24个月内投产发电!“他们能办到,我们同样能办到!”一种强烈的责任感促使大家不断挑战自我:“统一思想,争24保26,务期必成!”在那段建设的日子里,我们每天工作十多个小时,夏天不怕晒,冬天不“猫冬”,节假日不休假,遇到关键节点经常昼夜奋战。经过艰苦鏖战,1988年7月31日,1号机组并网发电,从主厂房开挖到第一台机组投产,仅仅用时24个月,创造了新中国电力建设工期新纪录!

“速度快、路子好!”时任国务院总理李鹏亲自出席了1号机组发电剪彩仪式,并给予了高度评价。同年底,2号机组并网发电,我们成功实现了2台35万千瓦机组“一年一投一并”的目标,创造了当时火力发电厂基建安装的最高纪录,从此“华能速度”蜚声海内外。

争先,创中国首家一流电厂

“建设一个电厂是一回事,管理好一个电厂则是另一回事。”李鹏总理高瞻远瞩地围绕大连电厂能否用好管好全套进口设备给华能打了一剂预防针。此时,时间的指针已指向1990年,国家能源部发出了争创一流火力发电厂的号召。创一流电厂,我们华能责无旁贷,开发公司研究决定大连电厂要先行一步,用3年时间实现创建一流电厂的目标。目标明确了,但设备跑冒滴漏、人员素质偏低、管理模式陈旧等诸多问题,使大连电厂与“一流”相去甚远。

我们这批人大部分都只接触过国产小机组,技术水平落后,也没有自动化管理经验,面对这么先进的设备,能做到的只是让设备正常运转,解决跑冒滴漏对我们来说都是大难题,更别提“创一流”了。但既然决心要大干一场,再硬的骨头也要啃!我们横下一条心,全厂范围内自我找差距,制定了《创一流电厂三年规划》,以实现安全生产和文明生产“双达标”为主线,全方位开展多层次的设备巡检、定检、消缺,全厂动员进行文明生产整治,在彻底消灭“七漏”的同时,确保能耗指标大幅度下降。1992年,电厂供电煤耗达到323克/千瓦时,已接近理论上的设计煤耗,成为当时全国煤耗最低的电厂,当之无愧地被评为能源部“安全文明生产创水平达标企业”。

随着企业的发展,我们的观念也在潜移默化中发生了转变——企业管理不是靠人多,而是靠人的素质。电厂着手实行了一系列旨在提高人员素质的措施——选择全厂最有名望的专业尖子从事培训工作,建立每个岗位培训的要目与应掌握的知识技能,实行多形式的单兵教练、因材施教,实现对每名员工逐条培训,并把培训工作与人事、劳动、工资制度改革密切结合起来,走出了减人-培训-提效的新路子。我们把立足点放在转变观念、转换机制上,在运行方面实现集控管理,在检修方面实行社会化和专业化管理,在管理机构方面实行事业部制,下放权力、转变职能,走社会化服务道路。通过转换机制,电厂劳动生产率大幅提高,全员劳动生产率从1990年的每人每年23.5万元逐年提高到1993年的每人每年45.7万元,企业经济效益也因此取得突破性进展,1992年实现利润3.2亿元,在全国同类机组电厂中居于领先地位。

通过3年的不懈努力,1994年4月,大连电厂终于被原国家电力部命名为全国第一个“一流火力发电厂”。李鹏总理亲笔题词:“坚持改革,勇于创新,再接再厉,攀登高峰”。

深耕,向更高目标砥砺前行

曾有国家领导这样批示:今后电力企业出国考察前,先到华能大连电厂看一看。曾有欧美电力同行这样盛赞:没想到在中国、在大连还有这样一座现代化的火力发电厂。而当时大连电厂的干部职工却清醒地知道:“一流电厂”不仅是一份荣誉,更是一种责任;不只是一个结果,更是一个开始。

随着国家电力工业体制改革提速,我们深刻地体会到,要想适应市场,在竞争中取胜,必须彻底颠覆传统体制,完善管理机制。大连电厂二期建设时,我们创建了具有华能特点的《一流导向管理模式》,站在更高的起点上诠释着“一流电厂”的内涵。

设备的安全、经济、稳定运行是电厂的核心竞争力。以往电力行业传统的检修管理周期模式都是以原电力部规定的一年两次计划检修、三年一次大修为标准。在以计划检修为导向的检修模式下,我们一年两次的小修通常只能安排在每年的3、4月和10、11月,而这时正是东北电网的用电高峰期,不仅造成了盈利损失,还耗费了很多不必要的检修费用。能否突破传统的检修模式,创造设备管理最大效益?

大连电厂率先在国内打破了传统检修管理模式,实施包含状态检修在内的多种检修模式并存的优化检修体制,每年只进行一次检修,并将大修间隔由3年延长到4年、再延长到6年、8年,辅以在线和离线的监测手段来实现对设备状况的实时诊断和分析。通过相对稳定的检修施工承包队伍和优化的检修模式,集中精力和资金管好主要设备,既保证了设备的可靠性,又实现了效益的最大化。2006年,大连电厂荣获了“第七届全国设备管理优秀单位”称号。

2007年3月4日,我清晰地记得那一天,罕见的风暴潮袭向大连。强风和强降雪导致大连地区的电网变成“孤岛”,全网平日200万千瓦的负荷只剩下大连电厂独自支撑的30万千瓦。一旦大连电厂停止供电、电网崩溃,大连将陷入史无前例的黑暗与混乱当中。关键时刻,大连电厂毅然承担起安全保电的社会责任,全厂职工精湛的技术和不懈的努力使电厂在孤网安全运行3小时15分后,顺利实现与主网一次性手动操作联网成功,力保大连在大停电灾难面前全身而退,避免了巨大的社会经济损失,也为华能服务社会增添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从1995年实现连续安全运行5周年、创造全国电力行业最高纪录,到1997年累计实现连续安全生产2300天、继续领跑国内同类机组,再到4台机组相继创造连续安全运行470天、510天、633天的中国企业安全生产新纪录,最终连续刷新712天和760的世界纪录,大连电厂在奔向更高目标的道路上不断超越自我。2018年,已服役30年的一期两台机组全年平均煤耗仍维持在304.4克/千瓦时,成功获得东北能监局关于延寿运行10年的批复,开启集团公司机组成功延寿的先河。

如今,大连电厂在全面总结企业管理经验的基础上,充分借鉴发达国家的先进企业管理模式,开展了“ISO9001”“ISO14001”“OHSMS180011”3项国际标准的贯彻与认证,并在国内电力企业中率先建立并完善QHSE一体化管理体系,从而有力促进了企业管理的整体优化,进一步提升了企业管理水平。

斗转星移,驻足于曾经奋斗过的地方,凝望着记载了大连电厂灿烂夺目荣誉的企业文化长廊,我的思绪久久不能平静。一流不仅是一种理念,更是融入大连电厂骨子里的一种情结,精益求精、对标争先是我们孜孜不倦的追求,敢为人先、积极探索是我们矢志不渝的精神。回首过去,再次品味大连电厂30年的积淀,感觉身上更多了一份新时代赋予的使命和担当!

相关阅读:讲述|全国最早电力技术研究院——西安热工院

投稿与新闻线索:陈女士 微信/手机:13693626116 邮箱:chenchen#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中国华能查看更多>火电查看更多>五大发电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