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电力火电火电动态报道正文

能源电力70年回顾与展望

2019-10-24 13:17来源:中国电力新闻网关键词:电力市场电力行业火电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牢记电网发展使命 坚持人民电业为人民

———壮丽70年能源电力回顾与展望之为民服务篇

田鑫 靳晓凌 张全

“人民电业为人民”是电力行业在新中国成立初期提出的体现行业性质和宗旨的行业价值观,也是70年来电力行业不断发展和进步的动力源泉。电力作为一种重要能源,是国计民生的基础。电网作为将电能输送到各行各业、千家万户的媒介,70年来不断发挥先行军和助推器的作用,走出了一条独特的发展之路。党的十九大提出,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电网作为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的重要力量,也肩负起引领能源转型、优化资源配置、带动共同发展的重要使命。

电网发展规模支撑了经济社会发展需要

新中国成立初期,全国220千伏及以上输电线路回路长度仅765千米左右(估计值),变电容量仅33万千伏安。新中国成立后,党和政府把电力工业作为国民经济的先行工业,使电力工业得到迅速发展。改革开放以后,我国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扩大开放,经济发展速度保持高位。2018年底220千伏及以上输电线路回路长度、变电容量分别达到73.3万千米和40.2亿千伏安,分别比1949年增长了约1000倍和10000倍,分别年均增长10.5%和14.6%,有力支撑了我国经济持续增长。2018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超过90万亿元,经济总量已连续多年稳居世界第二位,并持续成为世界经济增长的最大贡献者。

电网联网格局支撑了全国电力普遍服务的需要

新中国成立初期,我国电力系统很不完善,呈很多小电网分散运行。最大的电网为东北电网(装机容量64.6万千瓦),其次是京津唐电网(装机容量25.9万千瓦),均主要由一两个电厂及其送出工程组成。电力基础设施薄弱,大部分地区都不通电,全国人均用电量只有8千瓦时。

新中国成立后,我国首先发展了城市孤立电网,之后在此基础上建设地区电网和省级电网。随后,为实现全国电力普遍服务,我国不断加强区域电网联网规模,尤其是促进边疆地区、贫困地区电网与大电网互联,使电网覆盖全国所有的城市和农村。2010年9月,新疆与西北750千伏联网工程全线贯通;2011年12月,青藏±400千伏联网工程投运;2014年11月,川藏电力联网工程投运;2018年11月,藏中联网工程投运。2019年9月17日,西藏阿里联网工程开工建设。这些工程将新疆、西藏、青海、甘肃等经济不发达地区陆续接入全国互联电网,对于加快新疆、西藏等地能源外送,促进解决我国东西部地区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矛盾,保障边疆地区经济发展、民族团结和社会稳定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截至2018年,我国人均用电量已达到4945千瓦时,大大超过世界平均水平,较新中国成立时增长617倍。

电压等级提升支撑了能源资源优化配置和清洁转型

新中国成立初期,我国电网最高电压等级为220千伏,主要集中在东北地区,作为丰满、水丰等水电厂的送电线。全国35千伏及以上线路只有6475千米。此后,党和国家不断重视电网发展,电网规模由小变大,主网架由低压到高压,再到超高压,由弱联系过渡到强联系。到20世纪末,我国已初步形成了东北、华北、华中、华东、西北、川渝、南方跨省区电网和山东500千伏电网。

21世纪以来,我国能源生产和消费总量持续较快增加,为减轻环境污染、应对气候变化等问题,国家提出了能源绿色转型的发展理念。2013年9月,国务院发布《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通过建设重点输电通道,推动西部、北部清洁能源大规模开发外送,降低污染排放,提升空气质量。2017年底,国家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特高压交直流工程全面竣工。国家电网建成4条交流、6条直流共10项特高压工程,线路全长1.6万千米,变电(换流)容量1.74亿千伏安(千瓦),工程跨越16个省(区、市),创造了世界电力建设史上的新纪录。特高压技术在能源资源大范围优化配置,推动能源转型与绿色发展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已于2018年11月开工建设的青海海南-河南驻马店±800千伏特高压直流输电工程,将是全国乃至全世界第一条专为清洁能源外送而建设的特高压通道。

电网设施升级支撑了人民对美好生活向往的需求

新中国成立初期,我国电力基础设施薄弱,大部分地区都不通电。通过对外引进与自主研发相结合,我国电力工业的技术装备和运行水平不断提高。20世纪80年代,自动化技术逐步进入我国电力系统,应用于各种继电保护装置和自动调节装置。电网实时监控系统、变电站自动化系统开始应用,配电网自动化、变电站自动化和电网自动化不断发展。

2009年以来,智能电网建设得到高度重视。政府相关部委相继出台若干政策,将智能电网作为能源建设重点工作之一,有效推动了智能电网发展。配电网智能化水平不断提升,以配电网自动化物理实体为基础,融合传感测量、运行控制、信息通信等技术,支持分布式电源、微网、储能、电动汽车的友好接入和需求互动。进入新时代,为提升电力用户参与度、满意度和获得感,让人们过上更加绿色、智慧的用能新生活。2019年3月,国家电网公司对建设泛在电力物联网作出全面部署安排,计划到2021年初步建成泛在电力物联网,充分应用移动互联、人工智能等现代信息技术、先进通信技术,实现电力系统各环节万物互联、人机交互,建成状态全面感知、信息高效处理、应用便捷灵活特征的智慧服务系统,基本实现业务协同和数据贯通,初步实现统一物联管理,支撑电网业务与新兴业务发展。

田鑫 国网能源研究院电网发展综合研究所研究员

靳晓凌 国网能源研究院电网发展综合研究所副所长

张全国 网能源研究院总工程师

原标题:牢记电网发展使命 坚持人民电业为人民
投稿与新闻线索:陈女士 微信/手机:13693626116 邮箱:chenchen#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电力市场查看更多>电力行业查看更多>火电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