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电力风电海上风电评论正文

如何在海上风电“抢装潮”期间保交付?产业链各路大咖有话说

2020-06-15 09:11来源:中国海上风电协会关键词:海上风电风电建设风电市场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02、讨论主题

“如何在复杂海情海况下保障吊装、施工效率?”

雷增卷(李智代)

当前海上风电逐步向深远海以及大功率机组发展,面对更多未知的作业环境和技术挑战,需要来通过技术创新来保证风机吊装。首先要提升气象预报能力,协助施工方进行合理的排布施工计划,可以避免不必要的窝工和停工。三峡福能投联合上海设计研究院开展了福建沿海区域海上风电复杂施工环境复杂因素的研究,建立了多环境因素耦合影响下的施工工效周期和计算模型,开发出客户端预测软件,可以较为准确的预测未来一段时间内天气对施工的影响。

吊装还需要应用先进的施工设备,来降低外部环境的影响。针对风机安装床,结合深远海风电的开发规划,提前开展新型安装床的研究、设计和制造,如采用横向式的助腿,避免对安装船的影响等。深远海的窗口期更短,开展叶片吊装的系统研究是比较紧迫的,当前大容量的机组发展非常快,不同的叶片吊装有所差别,如果能够研究出通用性的吊装设备,可以降低对深远海窗口期的影响。

李健英

中国海上风电的发展,最近十年取得了非常大的成就。针对施工这一块,还要再进一步加强创新研究。陆上组装基地的建设是海上风电施工的第一个环节,希望当地政府能够提供一些临时性的组装场地或建设码头,产业链各个单位都可以使用,统一协调,有助于为整个海上风电工程建设节约成本。

船舶的运输、安装的能力也有待提升。国外安装船可以实现一只船运送五到六套设备,包括塔筒、机舱、叶片等,效率非常高。我国施工企业可以加强这方面的研究,对现有的船机设备能够进行一些简单的改造,能够更多的提升运输和安装的效率。

随着深远海大规模开发,运输时间越来越长,占据一段海上风电施工、安装的窗口期,这也是个非常大的浪费。或许可以建造一批可移动的海上组装平台,几个简单的自升式平台连接起来就行,把采购的海上风电机组设备直接运到海上平台,在海上完成陆上组装的任务,再进行吊装。这个海上平台是移动式的,可以重复使用,进而节约了陆上时间,而且可以把海上平台的成本的摊销掉。

宁巧珍

随着海上风电走到中远海,对机组的容量要求也会越来越高,10MW、12MW等大兆瓦机组开始提上了日程。大兆瓦机组对于码头的配套设施要求较高,也面临着新的挑战。在未来面对深远海的布局上,首先要考虑码头的配套设施。在吊装船方面,大容量机组的叶片也变长,塔架的重量也相应的增加,对吊装船的吊高、吊重和吊装船支腿的形式和长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吊装船吨位要求上,目前国内的吊装船一般在3千吨左右,最好的吊装船约4-5千吨。欧洲五年前已经有了7千吨吨位的吊装船,他们为12MW机组准备的是13000吨位和14000吨位的吊装船,未来我们要在吊装船上有一定的布局和储备。

走向中远海对运输船的装备能力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打造万吨以上的运输船,除了运输货物外,同时也要具备完成吊装船在运输船上的拼装工作的能力。吊具也要技术创新,大吊具的开发也是我们未来面临的一个挑战,尤其是自动化的装备。吊装一体化的船开发前景较好,既是吊装船又是运输船,对于吊装安全和效率都有所保障。目前,一艘吊装船大约是每年25台左右的吊装量,如果采用吊装运输一体化的方式,吊装能力每年有望达到60台的吊装量。

韩福先

中交三航局立足于华东,从广东到福建到浙江再到江苏,一直做港口码头业务,这些地方我们都有分公司和一定的场地。由于近几年水工项目数量下滑,我们的基地和码头让我们在机组安装基地方面拥有一定的优势。现在各个分公司对于配套的码头正在进行调研,包括原来设计的承载力、场地、工艺,能不能满足以后风机的吊装,都在进行调研和布置,争取在这个码头基地的建设方面,通过改造,可以降低施工的成本。

深远海窗口期比较短,要优化工艺,争取最短的时间内完成。立式运输是个很好的建议,特别是在海况较差的时候,采取这样的办法,能够在运输过程中完成的某些工艺和程序,优化海上施工的程序,减少不必要的一些麻烦,从而提高吊装、施工的效率。

深远海的研究,我国是刚刚起步,特别是对某些近海船机设备,到底要进行哪些改造和改装,才能适用深远海的工况,也是现在要进行的研究。如果未来深远海所占比例较大,近海的船机设备可能更多的要走进深远海,这也是我们研究的大方向。

肖方印

中天科技是海缆领域的老兵,在国内做的项目比较多,地域分布比较广,基本上所有的电压等级、海况都遇到过,比较有经验。进入海上风电施工领域的打桩和吊装工作,还属于新兵,但我们进步很快。面对深远海的挑战,我们也邀请了很多的专家和合作企业,对这个问题进行思考,也密切的跟踪海上风电的前沿技术,包括各种机型和未来装机技术发展趋势,不同的技术路线我们都在紧密的追踪。

海上风电施工作业,尤其在目前“抢装潮”的情况下,不仅仅是装备紧张,全行业面临着人员也很紧张。一旦有了装备以后,成熟的作业人员缺乏,在海上如何高效安全的作业是我们面临的很大挑战。我们在这方面做了相关的技术储备,我们自己内部管理上有专门的以师带徒的培训机制,与国内专业比较好的大专院校也搞产学研合作,帮我们定向培养一些人员,进行人才储备,以应对未来的发展。未来走向深远海以后,海况更复杂,对于专业人员的技术要求更高,需要对行业的理解能力更强,这方面我们一直在做储备。


投稿与新闻线索:陈女士 微信/手机:13693626116 邮箱:chenchen#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阅读下一篇
海上风电查看更多>风电建设查看更多>风电市场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