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电力火电火电产业评论正文

提升灵活性 破解低碳转型的关键约束

2020-10-29 09:18来源:能源研究俱乐部作者:陈学婧关键词:能源转型火电灵活性改造煤电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提升灵活性 破解低碳转型的关键约束

(来源:微信公众号“能源研究俱乐部”  ID:nyqbyj  作者:陈学婧)

新能源渗透率持续提升、电网峰谷差不断拉大、源荷双向响应频繁……我国电力系统运行复杂程度日益增大,系统运行波动性和不确定性大幅提高,对灵活性资源的需求从未如此迫切。

截至 2019 年年底,我国风电、光伏发电装机容量分别达到 2.1亿 、2.04亿千瓦,年发电量分别为4057亿、2243亿千瓦时。有数据显示,2020年新能源日最大功率波动超过1亿千瓦。

基于我国二氧化碳排放力争于2030年前达到峰值,努力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的愿景,能源低碳转型加速,电力系统中新能源发电量占比将进一步提高,但受制于我国电力系统灵活性欠缺、电网调度运行较为僵化,新能源难以高效消纳。从电源侧看,我国抽水蓄能、燃气等灵活调节电源比重仅为6%,且空间分布不均,西北地区灵活电源占比仅为0.9%。而德国、西班牙、美国灵活调节电源比重分别为17.5%、34.3%、48.7%。

学者指出,未来电力资源时空均衡配置的空间尺度更大、时间尺度更小,高比例风电、光伏的随机变化特性将给电力系统运行带来前所未有的挑战,亟待构建基于灵活性的规划和运行技术体系,增强系统调节能力。

“灵活性,电力系统的新主张。”

“十四五”电力实现高质量发展,全系统调节能力增强、系统效率提升应是重要评价指标。电力系统运行灵活性涉及时间尺度、供需平衡、成本约束等多个方面,优化配置灵活性资源,满足系统在不同时空尺度下对灵活性的多样化需求,亟待构建灵活性指标体系、完善市场机制、强化新技术融合应用。

一要量化系统灵活性需求,求解灵活性平衡。

灵活性平衡求解,即面向不同需求,协调不同时间、空间、物理和价值属性的灵活性资源与手段,实现电力系统目标。

基于新能源装机及负荷演化、电力系统运行约束条件等,测算不同时间尺度的灵活性资源需求。充分考虑灵活性资源具有的多时空特性、状态相依性、双向转化性等特性,研究构建多时间/空间尺度的灵活性量化指标体系,从经济、环境维度考量各类灵活性资源的边际效益,科学规划灵活性资源,优化调度各种灵活性资源,以最小化系统成本实现灵活性平衡。

二要系统挖潜灵活性资源,让市场充分体现灵活性价值。

至2019年年底,我国煤电灵活性改造完成5775万千瓦、气电装机容量9022万千瓦、抽水蓄能装机容量3029万千瓦,主要灵活性电源建设进度较“十三五”电力工业发展主要目标仍有差距。市场机制激励不足是灵活性资源建设缓慢的重要原因,如,煤电灵活性改造调峰补偿电价差异较大,抽水蓄能电站缺乏明确的经济效益量化指标,气电电价中调峰、环保价值未充分体现等。

挖潜源-网-荷-储全环节灵活性资源,亟待完善市场机制提升资源配置效率。应加快推进电力市场建设,探索通过弹性电价机制释放系统灵活性,研究利用市场机制支持储能等灵活调节电源发展的政策,充分反映调节电源的容量价值。

三要强化新技术融合应用,拓展灵活性资源效能。

强化新技术融合应用,通过智能电网、智能设备、信息管理系统实现各种灵活性资源优化整合,使各类灵活性资源得以协同拓展,跨越传统环节划分,达到贯通式的高效利用。

推进能源互联网、智能微电网、虚拟电厂等技术应用,优化源-网-荷-储协调调度控制,以技术进步和规模化应用促进电力系统与信息技术融合;应用电网柔性技术,提升电网柔性控制能力,促进电力系统功率快速、灵活调节,提高系统稳定性;加强材料跨学科应用,加大储能、太阳能等相关材料技术攻关,研发新材料、新技术降低灵活性资源成本。

增强灵活性,提高系统调节能力,是实现电力低碳转型的必然要求。直面灵活性约束,寻求最优解,亟待多元协同、系统发力。

原文首发于《电力决策与舆情参考》2020年10月16日第40期

投稿与新闻线索:陈女士 微信/手机:13693626116 邮箱:chenchen#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能源转型查看更多>火电灵活性改造查看更多>煤电查看更多>